半月个人动态(5月12日-5月25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动向 |
12-13日 连续两天到所,与袁、冯、徐三人密谋一事,并听取领导指示。晚上审多篇论文。
15日 上午审论文,下午到南站接亲戚。晚上与多年未谋面的亲戚座谈。最大的感受是解放前农村人(包括解放初)能活下来一靠命硬(就是有长寿基因吧)二靠命大。命硬就是你得了病身体好抗过来了,命大就是你恰好没得致命的病。以我家而言,那时的儿童死亡率近50%。


14日 返所。中午再次与袁、冯、徐三人密谋,并听取领导指示。晚上继续审论文。
16日 做陪同,到鸟巢水立方一游。
17-18日 大家一起到承德一游。以前没来过承德,这城市发展得还行。晚宿承德医学院附近,这学院依山而建,显得气势宏伟,风格有点像布达拉宫嘛。避暑山庄、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充分证明,清帝在统御中华、协和四夷方面的确有一手,大清以蒙古为长城的战略思想是汉人做不到的。无满人何来现代中国?就疆域而言,也算是得的多失的少吧。


19日 除干了点杂事外,全天都在审论文。
20日 继续审论文。然后准备一下周日的会议发言。
21日 靠,夜里拉肚子,吃啥了。没睡好。
22日 返所。八点半到所,办报销,被打回来两次,说不合格。九点外事,与泰国法政大学东亚所的两位学者闲聊一小时,同聊者老王、小郎和小彭。两位主要搞社会研究,对民众之间的情绪比较关注。告诉我们,东南亚国民之间相互看不惯是个常事,比如,泰老之间,越柬之间,等等。问我们有啥办法,我说要不你们像中日韩一样先搞个联合历史研究吧。他们对老挝比较熟,介绍了一些情况,我等即将赴老人士听后很受用。
十点全所会议,讲政治、讲网上纪律、讲保密。实在撑不住,睡了20分钟,被人拍照传到微信群中。12点多结束后迅速到食堂吃个饭,然后与研究生谈了一会子论文,然后办报销,通过了。然后,就回去了。好家伙,这返所的一天,真没闲着。
23日 填了些外校的研究生表格,人家答辩要用的。
24-25日 到南京参加当前东亚地缘政治走向研讨会,宿紫金山庄,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政府管理学院召开。主办方是中国力研究中心,一个民间智库。外方参加者有哈佛的欧威廉教授,佳能全球研究所的瀨口清之(曾任日本央行驻华代表),东京大学的川岛真。中方参加者有寒竹(中心主任)、李滨、门洪华。会中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两个参会的日本人汉语娴熟,结果大家都用汉语讲,弄的不懂汉语的米人只好依靠翻译,都没怎么讲话。二是没想到环球时报的记者和中方人士争辩起来,让外国人看内斗。不过大家在饭桌上一团和气。
瀬口说,中日韩FTA对日经济效益最大,TPP次之,RECP更次之。东京大学的川岛真说,日本进行了选区调整,农业团体的势力被削弱了,他们有多大力量阻拦TPP谈判不好说。瀬口还用详实的数据证明,中日争端只短期影响了双边经济关系,现在贸易投资正在回升。政冷经热的大格局没变。有人说,既如此,那中日对抗还得继续下去。
川岛真说中文有台湾口音,一问果然在台湾学过。他专长于民国外交史。后有博友告知,他是日本中国研究界的天才人物。东外出身,中英文能力俱佳。在东京大学2年就从滨下教授门下博士毕业,这个成就估计空前绝后。
晚宴时与一听会的旅日华人闲谈。他说,我92年出国,在东京算混得不错的,在离东京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独栋。可是现在回成都与前同事们一交流,发现他们就财产而言都比我强。我安慰他说,大哥你看开些,毕竟你比人家早富了十来年。谈来谈后,他只说中国法治啊、腐败啊、不民主啊,等等,怎么说呢,或许我多心,只觉他稍有心理不平衡之感。
看了仙林校区,不由得想到太祖爷一句诗: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刚到的那天,从紫金山庄向外望去,并不觉窗外的钟山风雨有仓皇之感,而是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