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寒川居士
寒川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326
  • 关注人气:4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月读书札记(2014年3月下半月)

(2014-03-30 17:3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关系评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年第2期

  李彬:中美对“核威慑”理解的差异
  这文章看标题就很有意思。总的来说,就是英文中coercion、deterrence、compellence意义不一样,但在中文翻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们通常把后两者都译成威慑。作者建议把deterrence译成威慑,把compellence译成为驱使,两者可合称强制(coercion)。在具体核政策中有多大空间容纳核驱使呢?判断标准是三个:表述的政策是否与常规冲突脱钩,核力量结构是否有利于应对常规冲突升级,核力量规模(特别是战术核武器有无)。有一个推论,如果美国在东亚部署战术核武器,将增加美在该地区实施核驱使的可能性。
 

  陈拯:框定竞争与保护的责任的演进
  问题很好,保护责任为何没有快速传播和内化,相反陷入重重争议,甚至实质性调整?作者从框定理论入手,提出规范传播过程中,倡导者、接受者的角色不固定,双方都可以提出框架,所以规范传播会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这个词特别传神。不同框架的提倡者之间会试图瓦解和削弱对方框架的过程,策略是模糊焦点和替代选择。案例是保护责任在传播过程中怎么变异,特别是怎么变成了保护过程中的责任(responsibility while protecting)。该文问题、概念、逻辑都很好,值得学习。
  
  李巍、朱艺泓:货币盟友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解释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外交
  作者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的宗旨主要不是经济目的,而是政治和战略目的。对对象国来说,互换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支持,对中国来说,互换是为了打造货币盟友。货币盟友可分为内层、中层和外层。可从四个指标(区域性金融中心或具有国际影响力、贸易伙伴、原料和能源进口国、战略合作关系)来测量中国潜在的货币盟友。最后结果是:巴、泰、马来和蒙可成为内层盟友,韩、新、哈、乌兹、澳可为中层,英、巴西、阿根廷、冰岛、阿联酋可为外层盟友。问题重要、概念明确、逻辑清晰,值得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