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月读书札记(5月21日-6月3日)

(2012-06-03 22:17: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与杂感

  外交评论 2012年第3期

  李东燕: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前景与路径

  peacekeeping and peacebuilding。我知道,作者去年到非洲几个被维和国家跑了一圈,这篇文章是这次调研的成果了。以前听她讲过一次,有些心得和图片性的东西无法在文章中展现出现。关于西方思路与中国思路的磨合很意思。西方注重人道主义干预、政策机构重建、选举、司法、善治,强调NGO和民间社会的参与,而中国注重经济与社会重建与发展。西方人说,这国家要是内战不休干脆就拆了算,而中国人说,要统一不要分裂。

  关于中国扩大参与维和建和的领域和路径,作者提出要拓展非传统领域的参与、扩大非传统行为体的参与,从传统参与模式向多种参与模式扩大。有些具体想法是调研的成果,很对针对性噢。想必对有兴趣者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

    起源神马的我没大兴趣,最后看了一下中国的非洲战略思考。作者提出适当采取结盟方式以保护国家利益。貌似他是第一个搞地区问题研究的人提出中国要结盟。还提出不要过于在意部门利益而忽略国家利益。指的是商务部管援外现在不合适了。因为商务部的主要目的是挣钱,而援外的主要是政治目的。

    张春:中非关系:应对国际对非合作的压力与挑战

    重点看了下政策应对部分。感兴趣的是两点。一是涉非三边合作。作者说这一问题比较敏感,特别是非洲方面的普遍反感,那人家普遍反感还怎么做?这问题到底敏感在哪儿?不是这行当的,搞不清楚。二是发展中非安全合作。作者提出要建立对话与交流机制,这个当然好,但我以为这是第一步,你中国不派军警去,甚至建立司令部,或不吸引人来(培训、学习),那这个对话与交流就没劲了。

    牛军:中国援越抗法政策再探讨

  都是根据档案和回忆录写的。就是探讨性的东西太少了,最后有一点。到底越南人对中国人有什么猜疑,越南人自己怎么想的。这个其实最令人感兴趣。

  成晓河: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援

  也是根据中国的解密档案和回忆录什么的写成。结论是,中巴缺乏军事协调机制,地理原因影响援助,外交支持效果有限。总之,限于中国的实力,中国对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巴在第二次印巴战争后调整亲中疏美的政策,开始对大国采取“等距离外交”。

  赵怀普:英国否决欧盟修约与英欧关系的新动向

  比较传统的写法。欧盟修约对英国的挑战,英国否决的原因,否决背后的英法德权力之争,英欧关系走向何方,等等。资料性很强。

  刘建华:周期视角下的奥巴马外交政策:内敛还是外向?

  一个美国外交政策的周期理论认为,美国对外政策每20-22年就进行一次收敛与外向的交替。那么奥巴马政府正处于外向的末期,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问题是,作者没给出收敛与外向的观察指标是什么。

  丁韶彬: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援助变革

  本着了解情况的态度读了一遍。奥巴马政府财政不宽裕,美国未来十年还要削减一万亿美元的军费,这个对外援助怎么变革意义都不大。

  王明国:机制复杂性及其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这文献综述写得挺好,挺及时,因为机制复杂性是个新话题,总结出来有助于跟踪前沿。作者对机制复杂性进行了分类、归纳了复杂性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国际合作的影响。推荐有兴趣者读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