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周读书札记(5月16日-22日)

(2011-05-22 21:42: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与杂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年第5期

    张睿壮:一代巨擘褒与贬

    应当加个副标题:我与沃尔兹必须要说的故事。一笑。第三节拒绝行为主义的科学理论必须要读一下。没想到老沃是反科学实证主义的,他认为自己的方法论属于独特的体系路径。

 

    蔡翠红: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困境

    重点看了下治理困境部分:谁是规则制订者;技术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好像没有一个能圆满地解决。第一个,美国暨西方制订规则。人家技术先进、国力雄厚,你怎么打破垄断,这个困境只对非西方国家有意义。第二个,如果只强调技术或组织目标都有问题的话,怎么找到平衡点?这是个艺术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美国人肯定是技术至上,兼顾组织;中国人肯定是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组织,两手都要硬。第三个,表面上是价值观的冲突,归根到底还是政治权力的冲突。

 

    赵可金:网络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

    就一个意见,太回避中国的情况了吧!

    

    张卫彬:论国际法院的三重性分级判案规则

    一篇国际法文章,但对此规则对国际政治或中国解决领土争端的作用或意义何在,语之极少。


    石之瑜、徐耿胤:亚洲国家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基体

    很难说这是一篇典型的国际关系论文,其实是篇思想史文章。我大概看得懂,但评不了。75页第三段对日、韩、越学者研究中国时的差别的总结很精辟。之瑜先生总会有几句文理不通的句子,比如内容提要第一句。


    刘建飞:美国民主联盟战略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分析了一通负面影响,我很想知道咱们或世界其他国家该如何面对,惜无。另外,我继续对所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判断表示异议。


    刘丰、陈冲:国际关系研究的定量数据库及其应用

    这文章挺好,把现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常用数据库全面介绍一遍,还给出网址链接,方便中华学人,善莫大焉。


   吴征宇:马丁.怀特与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

   我始终对英国学派没兴趣,不知道他们唠叨一通到底想解释或解决个什么问题。小众学术,这话肯定有人不爱听。


    国际危机组织亚洲报告:中国与朝韩黄海冲突(2011年1月27日)

  国际危机组织报告最大的优点不在于其观点与结论,而在于其是在采访的基础上写成的,因为可以得知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观点。该组织竟然能采访到朝鲜官员,说明它很有能力。第二个优点是它对事件过程的梳理与总结相当不错,虽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兴趣者可以到该组织网站下载所有报告与简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