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4月25日-5月16日)
(2011-05-16 22:13:51)
当代亚太
2011年第2期
王明国:遵约与国际制度的有效性
挺好的一篇综述文章,全面综述了遵约与国际制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咱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以前看过几篇相关文章,但有点看不太明白。文中说明,遵约与国际制度有效性互不相关,我不太理解。作者应当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刘洪钟、杨攻研:欧元乐园的迷失与重建--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
对主题无甚兴趣,对副题部分有点想法。作者提出,欧盟为东亚提供了货币融合的样板。说样板有点过,提供了借鉴倒更中肯。现在很多人总以欧盟为样板,个人以为绝非如此。从政治上看,欧洲国家的联合是因为二战后他们都成为中等国家,如不联合,必将继续衰落。反观东亚,现在正是均势变动的关键时期,谁都缺乏深化货币合作的政治动力。中国认为,不搞货币联合,我国力也可以蒸蒸日上,搞货币联合,难道国力增长更快?日本想,搞了货币合作也不一定能阻止其颓势,而且搞了可能对中国更有利。所以,中日对货币合作都采取无可无不可的心态,或许日本比中国更看重一点。这种心态大概导致东亚的货币合作仅止于浅层次,起个预防、救助和监管的作用就行了。另外,从步骤上说,应该先建立中日韩贸区,再谈深度货币合作吧?建立亚元,那大概是二、三十年以后可以考虑的事。
仇发华:结构性地区主义与开放性地区主义
欧盟与东亚的比较,加上个名词,许多分析似曾相识。我总觉得这种比较研究五年或十年前有点意思,现在已经没意思了,因为环境没变,但说不定二十年又有意思了,因为环境变了。开放性地区主义是东亚大国无力提供领导力、有力提供破坏力的理论总结。
王双:平衡、整合与引导--新世界秩序构建中的中国作用
看第85页那个表和图就行了。新世界?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吗?新老世界以何为区分标志?平衡,中国能做得到;整合也马马虎虎;引导很困难,被引导很容易。
高小升:试论基础四川国在后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和作用
这文章对咱写今年的皮书有一定参考价值。气候问题在国际政治层面上已是明日黄花,who cares?以后都是些技术性争论而已。
汪伟民、李辛:美韩同盟再定义与韩国的战略选择:进程与争论
这文章叙述得很全面。咱正在韩国,可以就相关问题与韩国人探讨一番。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