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12月6日-12日)
(2010-12-12 21:0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与杂感 |
得到几份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简报。读后感觉不错,报告以该组织人士的访谈内容为基础,所以可视为一手资料,现场感比较强。这些简报均可在该组织的官方网站上下载,很多简报有中英文双语版。
《中国的缅甸困境》(09年9月14日)和《中国的缅甸战略:选举、民族政治和经济问题》可使我们了解近几年来中国对缅政策以及中缅关系动向,这些内容大多不会在学术论文中体现出来。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报告发现,中国中央政府与云南省政府有时在政策和行动上不一致。云南省政府力图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外交部更关注战略与安全。这种不一致会引起中缅关系的波动。报告承认,那种只要中国愿意施展影响力就能够迫使缅甸政府做出政治改变的看法过于武断。北京能使缅甸政府作出小让步,但无力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红色的差别:中国的朝鲜政策辩论》(09年11月2日)把中国的朝鲜政策专家分为两派:战略派(张琏瑰为代表,还有朱锋、任晓和孙哲)主张中美合作强硬对付朝鲜。传统派包括政策分析人士和退休外交官,他们认为朝鲜问题的症结在于美国不愿意与朝鲜进行双边谈判。报告认为,政府的立场以传统派观点为主。中国的决策者一贯害怕风险,不敢偏离现行政策,常退回到等待和观望的姿态,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中国不作为的理由。
《中国的缅甸困境》(09年9月14日)和《中国的缅甸战略:选举、民族政治和经济问题》可使我们了解近几年来中国对缅政策以及中缅关系动向,这些内容大多不会在学术论文中体现出来。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报告发现,中国中央政府与云南省政府有时在政策和行动上不一致。云南省政府力图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外交部更关注战略与安全。这种不一致会引起中缅关系的波动。报告承认,那种只要中国愿意施展影响力就能够迫使缅甸政府做出政治改变的看法过于武断。北京能使缅甸政府作出小让步,但无力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一本用现代战略文化和战役战术理论分析宋辽战争的军事历史著作,间或搀杂了一些国关理论,实在是一本跨学科著作。值得读读。作者结论是:不能采取长远的军事战争,是宋代对外政策的一个潜在问题。检讨历次宋代对外关系的恶化,其实大部分是在经历了一段和平后,继之以一个急进的军事政策引起的。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严重的外交危机。反观缓进而长线的战略,则一再获得成功。宋代整个战略架构中,最脆弱、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从和平突然转向攻略这一环节。
看后发现宋初之时,宋军不算太差,守强于攻。辽人不算太强,点到既止。辽略强于宋除骑兵优势外,辽将皆非庸才而宋将皆非良才亦是原因之一。若此,则澶渊之役时宋真宗为何要签城下之盟?难道他想通过既丢脸又丢钱来买个平安?不过,话又说回来,辽人亦无南向以争天下之雄心,他们喜欢占点便宜就撤。这点宋真宗还真算对了,澶渊之盟保证了两国百年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