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周读书札记(11月29日-12月5日)

(2010-12-05 22:01: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与杂感
  唐家璇:《劲雨煦风--唐家璇外交回忆录》
  书名取“国际形势劲雨摧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之意。虽然外交工作保密性强,但此书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多写了一些东西。共十一章,每章都是一个外交事件。其琛同志写《外交十记》,这回家璇是外交十一记。秉国同志以后要写十二记了吧。总之,中国外交得多透露点儿内幕,我们才好搞研究啊。
  事件的先后安排有意思,作为中国外交重中之重的中美关系没列在第一位,而是中日关系列在第一位,这说明家璇同志对中日关系的偏爱,也难怪,他是搞中日外交出身。不过,如果从外交决策的危机程度来讲,中美关系中的炸馆事件和南海撞机决对应当排名前两位。这可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危机外交。如果一位美国国务卿写回忆录的话,这两件事肯定提得很前。也就是中国那会儿综合国力还面点儿,要是苏联的话,肯定又是两场“古巴导弹危机”。
  “中日关系转圆”那章写小泉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中日关系急剧下滑的前后经过。从文中看来,家璇同志以及外交部一直对小泉抱有幻想,他四次参拜了还在对他做工作,直到最后一次才幻想破灭(我们所谓的“仁至义尽”)。我们“大国关系定量衡量”课题组那时也在工作。我们大概第三次参拜时就意识到对小泉不要再有幻想了,因为他参拜是他保住首相地位的重要一招。内政决定外交。他对华越强硬,首相的位子就越巩固。结果怎么样,他执政五年半,简直创纪录了。
  炸馆事件中,扔炸弹的飞机是从美国本土起飞的,而且只执行这一次轰炸任务。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驻欧美军的飞机?这说明美方知道这是一次特殊的轰炸任务。我决不是说这是美国总统下令执行的任务,而很可能是陆军或参联会授意。至于什么原因,大概只有五十年后档案解密时才知道了。

  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
  周玉渊:论东盟决策过程中的第三轨道外交
  三轨就是指NGO参与地区事务的行为。三轨的发展有赖于东盟各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看罢,感觉NGO对地区事务的参与非常边缘,说有三轨外交是高抬了。有个NGO或个人对地区事务发表个见解,向政府递送个报告就能叫外交吗?即使政府采纳了他们的少数意见就能叫外交?

  周艳玲:《印尼棉兰华人参政浅析》
    吴圣扬、马健瑜:《中国点心在泰国传播的历史考察》
    对我来说,这些是很有知识性的文章。《东南亚研究》每期后几篇文章都是华人华侨研究,对我等国际问题研究者来说,大多颇有知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