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要行踪(2月7日-2月13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动向 |
7日 写那个研究报告,刚写出点眉目。入冬以来,生性愈发懒散,再加上今冬严寒,故终日宅男。昨日上秤,惊觉体重已超180,必须有所动作了。前些日看央视健康之路节目,说是某男体重270,后自己发明一减肥法,就是每天边看电视边原地跑步,一次至少半小时吧。一年之内减至140。此法甚好,边看电视边跑步不枯燥,而且不用在外面跑步受冻。晚上实践之,先不上量。原地慢跑20分钟,感觉还行。
8日 晚上继续原地慢跑半小时,小腿有酸胀感,这表明身体有反应,可以坚持。
9日
除写作与锻炼后,无事可记。另,今天发现,社科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终于有中国知网了。
10日 某兄问我:兄审稿,常说缺乏好稿子,不知兄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占着那个位置,掌握某种资源,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决定取舍?而且兄常这样说,容易让人产生这么一种想法,即徐进是否已经把自己定位于“一览众山小”的牛X学人?
回复曰:我没占着位置,手中也没资源。我真希望自己以后两者皆有。世经政每月的投稿量很大,总得有人审稿,也不是给我一个人审。其实大多数稿件达不到刊发水平,也有一些不适合这个刊物,只不过我道出这个公开的秘密。国关界顶级刊物的拒稿数一般占来稿数的90%,世经政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喜欢看实证型的论文,但审稿标准其实比《国际政治科学》要宽松一些。非实证型论文只能写得好,我也很喜欢。比如,我就审过一篇批判理论的英语文章,甚爱之,亲手译出,即将刊出。如果我认为一篇文章值得一改,那我写的审稿意见一般都是建设性的,而且自认为很细致,属于路标式的指南。我审稿不喜欢拖时间,编辑交给我,那我就尽快看,别耽误作者和编辑的时间,人家心里也很急,所以我一般都一周之内给出意见。
11日 晚上终于把那篇报告写出了个框架。节后给有关人士先审查一下吧。
12日 某君又给我留言,言辞肯切地要求我不要再读“獾球屎报”了。其实如果他仔细看下我的读报札记,就会发现,我是边看边评,从不轻易接受报纸本身的观点。我一则从报上了解一些基本事实,二则细读评论版上文章,再加以点评。不知该君有何建设性意见,推荐我读哪份国际类报纸呢?
13日 除夕。就不工作了,忙过年。因住一楼,所以就在阳台外的院子里挂了两个灯笼。下午五点到附近的九头鹰吃个年夜饭。这个店的店面很大,楼上楼下带包间,怎么也能摆五十桌左右。我们订二楼的桌,点了几个菜。最贵的是我带的那瓶红葡,是去年我在赫尔辛基机场的芬兰航空商品店买的,店里当时促销,满50欧便宜10欧。这瓶20年的红葡产于葡萄牙,是55欧,所以花45欧买的。不是干红,是甜红,家里人都说比干红好喝,因为甜。晚会不错,两个小品都影射咱给美国人借钱。贴几张照片,聊以贺岁。

8日 晚上继续原地慢跑半小时,小腿有酸胀感,这表明身体有反应,可以坚持。
9日
10日 某兄问我:兄审稿,常说缺乏好稿子,不知兄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占着那个位置,掌握某种资源,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决定取舍?而且兄常这样说,容易让人产生这么一种想法,即徐进是否已经把自己定位于“一览众山小”的牛X学人?
回复曰:我没占着位置,手中也没资源。我真希望自己以后两者皆有。世经政每月的投稿量很大,总得有人审稿,也不是给我一个人审。其实大多数稿件达不到刊发水平,也有一些不适合这个刊物,只不过我道出这个公开的秘密。国关界顶级刊物的拒稿数一般占来稿数的90%,世经政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喜欢看实证型的论文,但审稿标准其实比《国际政治科学》要宽松一些。非实证型论文只能写得好,我也很喜欢。比如,我就审过一篇批判理论的英语文章,甚爱之,亲手译出,即将刊出。如果我认为一篇文章值得一改,那我写的审稿意见一般都是建设性的,而且自认为很细致,属于路标式的指南。我审稿不喜欢拖时间,编辑交给我,那我就尽快看,别耽误作者和编辑的时间,人家心里也很急,所以我一般都一周之内给出意见。
11日 晚上终于把那篇报告写出了个框架。节后给有关人士先审查一下吧。
12日 某君又给我留言,言辞肯切地要求我不要再读“獾球屎报”了。其实如果他仔细看下我的读报札记,就会发现,我是边看边评,从不轻易接受报纸本身的观点。我一则从报上了解一些基本事实,二则细读评论版上文章,再加以点评。不知该君有何建设性意见,推荐我读哪份国际类报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