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早上旅行社的人把我接走,说是今天去美寿(My Tho),明天去芹苴。与来自英国、美国的男女友人同车而行。车上导游说,My
tho的意思是美丽的姑娘,当时我不知道其汉语对应词是美寿,只猜出my=美,tho=?,哪个汉语词是表示少女而又能大致对应上这个音呢?当时实在不得其解。(27日翻阅世界地图册,发现该地实叫美萩,而非美寿。萩倒是可以女子之名。特补记之)
导游说今天主要是看看美寿这个湄公河上的城市一些生活场景。我不得不说,越南的公路实在是差,胡志明市到美寿不过75公里,要走两小时。到美寿后,乘船到河上的两个小岛浏览,体验农家的茶、戏和饭,有时还要换小船在狭窄的热带雨林的河道中穿行,两边都是椰子树和火龙果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火龙果树。火龙果在英语中叫dragon
fruit,越南人就叫龙果树,不知中国人为什么要加个火字。中午后导游带我等骑自行车在村庄中,骑了一会儿就是倾盆大雨。现在雨季,几乎每天都下大雨。空气极度潮湿,实在不知道当地人怎么能受得了这种潮湿。心中忽然有些可怜当年的美国大兵,在这种季节、这种环境中作战真是太受罪了。见到许多西方游客,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农民脱了贫,离小康还有较大距离。

乘着雨小赶紧走人,回来市区,导游让我换车,与另外一群到芹苴的人会合。顺便说一句,越南的旅行安排与中国非常不同。在中国,你参加哪个团就一直是哪个团的,中间不会换。越南旅行社经常会搞中途接力,把你从这个团转到那个团,继续你的行程。听口音,去芹苴的这帮人基本上是美国人,精力充沛的青年男女。
从美寿到芹苴也是75公里左右,由于中间还乘一次轮渡,所以走了近三个小时。越南的轮渡体型也小,装不了多少人和车。有趣的是,它们的桥也窄。跨越湄公河的一条斜拉桥高倒是挺高,但要上海的杨浦大桥等相比,那体量就小多了。
住到一个家庭旅馆,那条件差得没法说。出去吃饭,就是芹苴河畔,没想到这地方也有很多外国人。河畔是一个市民休闲公园样子的地方,越南人很喜欢在外面乘凉,其实外面也不算凉快,潮湿使人很不舒服,不过人家大概习惯于此了。找了一家华人开的小餐馆,老板还会说一家中文,吃得不错,5.8万盾。在附近转了一下,觉得这地方也就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县级市水平,但在越南已经是第四大城市了。
第八天:一大早就起来了,今天要去芹苴最著名的水上市场参观一下。我在央视的一个介绍湄公河流域的系列片中看到过。今天要实地看了。乘船溯河而上,两岸的风景又使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中国,越南现在就是这种水平。芹苴地区河网密布,陆地交通有些不便,水上交通因而非常重要,据导游说占40%的交通量。到了市场后,就看到不断地有大大小小的船在做交易。如果这个船卖香蕉,那船主就在船头挂一个香蕉,就是卖什么挂什么,这样别人就清楚了。其间不时有小筏穿行,卖早饭或饮用水。还看到船上人家,条件实在简陋。
就这么在水上转了一圈,中间还上岸到一个农户家看如何做米粉。与中国南方的农民家别无二致。堂屋、厨房、猪圈,等等。中午回来吃饭,坐我旁边的美国胖弟(那是真胖)对油煎老鼠很感兴趣,就点了一个,3.5万盾。他还说昨晚吃的是蛇肉。看来胖子就喜欢吃,我也一样。油煎老鼠上来后,他做吃状,并让朋友照像留念。他还我等每人一块尝尝。味道真是不错,我把骨头都嚼碎吃了,并建议别人也这么做,可爱美国人都不嚼骨头。阴差阳错,竟然没人收我的钱,赚了。





车行近五小时才到胡志明市,中间睡了两觉,路况太差了。晚上南方发展研究院的杨女士请我到一家越南餐馆吃饭。吃到一个夏卷,不是春卷,而是夏卷,也就是越南南方人夏天吃的卷。内有一种气味强烈的香菜、虾、肉,用米粉皮包起来,不用油煎,直接吃。杨女士说她去过北京,印象就是北京什么都大,有次吃饭,上来一盆汤,把她吓了一跳。在越南,餐馆上的汤是一小碗,那是真小,绝对不够咱中国人喝。我心想,那可不,北京,帝都也,可比肩者唯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耳,岂南国小邦可比哉!
在越南的所有行程都结束了。某君建议后写个越南的总体观感,那我就总结几句话吧:
一、一个摩托车上的民族。
二、一个“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国家。
三、一个使你恍如回到二十年前中国南方的地区。
四、一个各方面都比中国小(无论是建筑、器具、菜量还是人的身材)的国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