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山水诗人谢灵运
(2017-06-14 13:54:39)
标签:
杜甫与山水诗人谢灵运 |
分类: 谢灵运研究 |
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鼻祖。唐代诗圣杜甫对谢公推崇备至,在杜诗中,赞扬谢公的话很多。杜诗圣不仅景仰其人,也继承了山水诗的优良传统。
一、唐代大诗人杜甫深表赞赏谢公诗才和诗歌造诣。
唐代大诗圣杜甫诗《夜听许十一诵诗》:“陶谢不支吾,风骚共推激。”陶诗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自然景物只作为兴寄的手段;谢诗以直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思想感情的抒发只作为间接的点缀。陶诗平淡、清新、自然;谢诗富艳精工,期以人工达 自然。
《石柜阁》诗云:“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由,谢尔性所适。”诗意就是像谢灵运那样优游山水,像陶渊明那样放浪园田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自由感。杜甫有诗云:“有木名凌霄,攫秀非孤标。偶依一枝树,遂抽百尺条。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一旦树摧毁,独立暂飘摇。”就是以凌霄花为例,告诫人们不要失去独立的人格。反之,如果一个人依附于他人而存在,他的人格就是不健全的,可称之为“依附人格”。
《解闷十二首》之七:“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他认为创作山水诗歌,起到陶冶性灵的作用,受到谢公的启迪。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那里遇陶渊明、谢灵运这样诗文高手,使我的文章也能并列同在。
《送裴二虬尉永嘉》:“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因送朋友前往永嘉任职,联想到永嘉的名胜孤屿以及曾作诗咏孤屿的谢公,景仰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与报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点如银。”用谢公梦见从弟惠连而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故事,其实,正是杜甫赞美谢公的诗歌才华。
可见杜甫对谢公才华推戴之一斑。
二、杜甫学习谢诗高超的艺术技巧不遗余力。在诗歌结构,写景,句法,词汇等方面学习借鉴谢公山水诗艺术。
杜甫在诗歌结构上学谢公诗歌章法,叙事写景发端,以抒情议论结束。东方树指出杜甫《次晚洲》、《空灵岸》、《花戍》诸诗的诗格是学谢公。其实还有《铁堂峡》与谢公《入彭蠡湖口》,《青阳峡》与谢公《石门最高顶》诗格一致。在这两组纪行诗中,杜甫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千奇百怪的蜀中山水,让人读之觉得蜀中山水如在眼前,而在手法上却是变化多端。如同是写峡,《铁堂峡》则是着力于刻画的形式:峡在形如堂隍的山台之间,壁立峭削,色如精铁,积雪浮空,以森严深峻为特色,突出铁堂峡的高与险。《青阳峡》则着力刻画峡的突兀奇险。在诗中诗人不但写出了峡中山势耸奇的阴森恐怖之状,还带刻画出自己左躲右闪,仰观俯视的惊恐神情。《寒峡》则着力于烘托峡的寒意:蕖口绝岸,水气自寒,行人单衣,本难御寒;波澜又生,寒上加寒,这就将寒峡之寒形容得淋漓尽致。又如同是写山阁,《龙门阁》写阁居绝壁之上,下临长风高浪,危径悬如垂线,浮梁临空摇动。令人头昏眼花,惟恐一失足千古恨。可见此阁地势之险峻。《石柜阁》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山光水色,旱花奇石,境界绚丽爽目。
以上这些诗虽同是写峡或写阁,但由于这些诗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点,所以让人读来毫无雷同之感。杜甫诗歌对于山川景物的描写是具体的、明确的,这组纪行诗使读者觉得身临其境,如在画中游,这正是杜甫山水诗沉郁顿挫的独特之处。
《铁堂峡》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首叙铁堂形势,接着写诸景,末结忧乱之情。
《青阳峡》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
首从峡行叙起,记叙青阳峡景,此自陇坂说到青阳,乃借众山以形其突兀。
杜甫诗《渼陂西南台》中化用谢公诗句。
《渼陂西南台》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此台,前游所未至者,故重游而记其胜。
朱鹤龄曰:此诗俱本谢康乐。“怀新目似击”,即谢诗“怀新道转回”也。“乘陵惜俄顷”,即谢诗“恒克俄顷用”也。“外物慕张邴”,即谢诗“外物徒龙蠖”,又诗“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也。“知归俗可忽”,即谢诗“适已物可忽”也。“取适事莫并”,即谢《山居赋》“随时取适”,又诗“万事难并欢”也。“身退岂待官”,即谢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也。“老来苦便静”,即谢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也。公云“熟精《文选》理”,真不诬耳。
杜甫在诗歌语言上也是穷力追新,无论在选词炼句还是音节对偶等方面都反复琢磨推敲。如《戏寄崔评事表侄》:“忍对江山丽,还披鲍谢文。”《解闷十二首》之七:“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丽”是谢公和在杜甫诗歌的共同特色,二人在诗歌的艺术技巧上有着明显的师承关系。
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在杜甫诗以后二句续前二句处甚多。《八哀诗》杜甫伤悼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李破﹑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人所作五言古诗八首。每首诗相当于一个人的评传。追根穷源,则取法于谢公《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
《石柜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此句语尤为奇隽。谢灵运诗:“山水含清晖。”又:“林壑敛暝色。”
《万丈潭》全篇活用谢公句法。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冬暂住同谷时作。万丈潭: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的飞龙峡内。相传有龙自潭中飞出,故又称龙潭。
《客亭》“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效《石门新营所住》:“早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韵》中:“青云不可梯”一句却反其意而用之。谢公诗《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谢公诗多排偶,杜甫五古中排偶向出现得稍多一些。《发秦州》:“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两句是说,天上星月错落,披星戴月而行;地上轻雾飘浮,不胜寥落之感。写景寓情,情景相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铁堂峡》:“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铁堂峡之形状,不但“险绝”,而且“奇”在犹如一座藏在峡谷间广大宽阔的殿堂一样,峡形壁色奇特,又犹如“铁”累积起来,壁色苍苍。
近体诗《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意是: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 "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杜甫是为我国山水诗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家。杜甫诗歌充满着时代使命感,在创作手法上则以写实为主,思虑深刻,笔力雄强,所以对谢公的山水诗深有会心。从手法到风格都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