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谢万书》《诫谢万书》

标签:
王羲之《与谢万书》《 |
分类: 文史 |
王羲之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君谓此何如?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与谢万书》。
王羲之去世前一两年,约在公元358年,谢万为豫州都督,羲之遗谢万书诫之。王羲之《诫谢万书》(见《王右军集》),主要内容是这几句:“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谓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大意是告诫谢万要与士卒同甘共苦,不要浮华奢侈,不搞特殊化,多体贴手下将帅,不要骄傲。不要轻视小事情,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谢万不用,果败。谢万寿春败后,还,书与王右军云:“惭负宿顾。”右军推书曰:“此禹,汤之戒。”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因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被尊为“书圣”。谢万,东晋名相谢安之弟。王、谢两家交往甚密。时谢万任西中郎将,持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见《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还肩负北伐大任,此人位高权重,却不自警,常高傲放纵,对部下毫不爱惜,军事上轻举妄动,引起将士怨谤。王羲之很替他担心,便写这封信加以规劝开导。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谢万出身于陈郡谢氏,早年曾任司徒掾、抚军从事中郎、吴兴太守。他在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并领淮南太守,与郗昙一同北伐前燕。王羲之为此劝谏桓温,认为谢万无将帅之才,但桓温不听。谢万果然大败而回,使得豫州大部沦陷,最终被废为庶人。升平五年(361年),谢万在朝廷将要获得起复之时病逝,追赠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