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谢安东山诗歌
(2016-12-06 13:14:17)
标签:
吟咏谢安东山诗歌 |
分类: 詩歌 |
吟咏谢安东山诗歌
1、《东山吟》⑴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⑵,洒酒浇君同所欢⑶。
酣来自作青海舞⑷,秋风吹落紫绮冠⑸。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⑹?[1]
注释译文编辑
词语注释
⑴东土在晋唐时期代指会稽(绍兴)一带。《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山即会稽东山。
⑵“白鸡”句:谓谢安死后三百年。《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至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
⑶浇:洒酒于地,以示祭奠。
⑷青海舞:应是舞蹈名,来历不详。
⑸紫绮冠:紫色花纹的帽子。
⑹“浩浩”句:《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字文度)。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2]
白话译文
我携手美丽的妓女,来到东山古谢安的墓地,为其祭奠,怅然伤悲。
我带来的美妓如鲜花明月一样恬美可亲,谢安当年亲近的美妓早已是荒草覆盖的土坟中的寒土。
至从谢安梦见白鸡已有三百年了,我在你的墓前为你洒酒,咱们一起痛饮欢乐。
喝到酒酣兴起的时候,我还为你献上即兴编排的青海舞,秋风吹落了我漂亮的紫色帽。
你当年风光一时,我也一时风光,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3]
2、《东山谢安》宋 马之纯
人物江南第一流,居常不肯利名求。
壮年甘向东山隐,暇日须将妓女游。
既与斯人尝区乐,固应有患即同忧。
后来一为苍生起,破敌成功只坐筹。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有《题谢公东山障子》诗:
“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多见忙时已衰病,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xiē,绳索)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此诗为题画诗,所画内容为谢安游东山事。(“障子”为画屏)
3、苏轼写东山的长诗《东山》:
“谢公含雅量,世运值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正赖丝与竹,陶写有余欢。常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独携缥缈人,来上东山巅。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空余行乐地,古木昏苍烟。”
4、唐胡曾《东山》诗:“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不知携妓重来日,几树莺啼谷口风。”
5、南唐朱存有《东山》诗:“镇物高情济世才,欲随猿鹤老岩隈。山花处处红妆面,仿佛如初拥妓来。”宋词人程垓有《谒金门?陪苏子重诸友饮东山》词:“乌帽侧,行遍杏花春色。野意青青分陇麦,人家烟水隔。春事莫催行客,弹指青梅堪摘。醉倚暮天江拍拍,雨晴沙路白。”词中生动地描写了江宁春野迷人的景色。南宋周密有《朝中措?东山棋墅》词:“桐阴薇影小栏干。昼永琐窗间,当日清淡赌墅,风流犹记东山……”南宋张炎也有《忆王孙--谢安棋墅》词:“争棋赌墅意欣然,心似游丝飓碧天……”明代易震吉有《清平乐--东山》词,词前并有小序:“晋谢太傅家会稽之东山,既领朝,寄念东山不置,以此山类东山,故建楼墅于上,因以东山名之。地旧名土山,今俗尚以旧名。其南有石山(指方山),竹山,朱元介少宰云其地有八山,以八音名。”小序中把土山命名的来历交代得清清楚楚。词为:“愁怀如扫,足见登山好。百丈游丝头上袅,似网住晴辉了。是谁携妓相携,更将人比花枝。我所思兮东岭,春风劝尽深卮。”写春日游东山的美好情境。明佘翔有《赋得东山屐》诗:“谢公高卧日,江左卜安危。偏纵登山履,长吟在涧诗。烟霞随缓步,松竹结幽期。雅量谁能测,犹传折屐时。”有关谢安当年“登山屐”的记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尽折。”见《世说新语》。佘翔还有《九月同友人登东山》诗四首,写秋日登临东山时的情景。明江宁人嘉靖进士姚汝循有《东山怀古》:“……谁知东山士,倏起策奇勋。谈笑棋枰间,万里靖妖氛。功成了不有,还寻麋鹿群。左手擎明月,右手携白云。纵浪岩壑间,风流千古闻。我来访遗迹,蔷薇花正芬。斯人不可见,惆怅下斜曛。”表现了对为东晋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谢安的深情怀念。明代黄姬水所写《土山》诗:“昔卧会稽客,因留东山名。宛然林泉趣,犹是谢公情。远树草全没,空门台半倾。谁知游行者,偏解慰苍生。”直接以“土山”为诗题名,并说“土山”改为“东山”,是因为“会稽客”谢安的缘故。(诗中提到的泉水,相传其名即为“谢公泉”,解放后,仍在江宁县政府机关食堂前,后因生蚂蝗而被填没)。
6、清代前期诗人陈廷敬有《东山亭子放歌》长诗:
“东山望南山,百里堕我前。山亭横绝浮空翠,阑干缥缈临无地。我来气与霜天高,风尘归后寒萧骚。拂衣枕石每独往,垤蚁群笑沧溟鳗?百事回头如旧否?一片青山落吾手。倦客重寻冈上庐,童时旧种门前柳。尽扫西风万古愁,且倾落日三杯酒。君不见谢公高卧东山时,起为苍生已白首。昔时丝竹转凄凉,美人黄土今安有?百年我亦一东山,日夕樵歌动林薮。”写深秋日登东山遥望之壮观,缅怀谢安的感叹,吊古而伤情。
7、清代刘廷玑有《游谢太傅东山》诗:“清淡谁说事无成,江左名贤独著名。已识庙廓思太傅,肯教近壑误苍生。山中何处寻双屐,花下犹然剩一枰。晋国衣冠存古寺,风流如见往时情。”
8、《谢公墩》清 余怀诗: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至今墩下潇潇雨,犹唱当年[奈何许]。
9、清代中期大诗人袁枚在作江宁县令时有《谢太傅祠》:“一笑翩然载酒行,东山女妓亦苍生。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花下残棋儿破敌,灯前老泪客弹筝。荒祠隔叶黄鹂语,犹似当初丝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