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黄淮家族世系
(2016-02-02 21:07:09)
标签:
温州黄淮家族世系杂谈 |
分类: 黄淮研究 |
一、黄淮家族简介:
始迁祖潜夫公,讳中,字大本,在41岁(唐太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为江浙东路教授,(自南京迁来)而遂居永嘉育材坊为家开始。
二、黄淮家族世系源流:
第1世 黄中 公,字大本,号潜夫,江夏安陆人。生于唐贞元十年甲戌三月十九日,卒于光启三年丁未正月十一日(794-887)享寿九十四岁。配李氏(798~882)寿八十五,安陆石城人。子旦。唐文宗李昂太和八年甲寅(834)四十一岁授尚书为唐教授江浙东路,自南京迁住於温州永嘉育材坊。著作有《潜夫政论》、《春秋厥志》共十二卷,佚。墓葬膺符乡石坛山。
第2世 黄旦 公
第3世 黄由 公
黄褒 公
第4世 黄续 公,(922-1012)字绍祖,号朴庵于晚年开始写作谱传,并有说明:“我先世尚书文强公至教授潜夫公凡十七世上下阅六百余年谱阙莫知所考,我恐后世汗漫支系泯昧不知其本宗,于是谱而载之自曾大父始迁温于眉始以纪其生卒行实……”。谱传记载生年卒月、配偶、著述、官爵、墓葬等相当详细。
第5世 黄尚 公
黄二谷公
黄三谷公
第6世 黄肅 公
黄正 公
第7世 黄文澈公
黄洽 公
第8世 黄道民公
第9世 黄延立公
第10世 黄季章公,(1107-1183)讳衮,字朝絅,登宋绍兴壬子(1132)张九成榜进士。在松阳、玉山任知县,后通判临安。
黄翼 公
黄雲 公
第11世 黄恭甫公
第12世 黄適道公
黄志道公
第13世 黄南一公
第14世 黄应发公,(1283-1325)任元处州松阳教谕。妻刘氏文淑(1290-1368)。
黄应祥公
黄崇三公
第15世 黄通 公,字一明号仰菴(约1311),妣氏失考,子一:性。
黄颜五公,黄崇三公子。
第16世 黄思恭公,(1339-1431年)讳性,号静庵居士。元末方国珍据温郡,曾携家避难德政乡信岙过“隐居” 生活。洪武改元(1368年)返城居住幞河。永乐十年(1412)二月思恭受诰封为奉政大夫右春坊大学士后,动身到南京谢恩。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六诰封八十七岁的黄思恭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思恭晚年居住在寿徵庵。思恭享寿九十三岁,于宣德六年(1431)十一月初五逝世。敕葬于南柳。
第17世 黄濟 公
黄淮 公,(1367-1449)思恭子。名宗豫,号介庵。登洪武丁丑(1397年)陈安(安旁加耳朵)榜二甲第五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开始为官生涯。后历八任终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宣德二年(1427)秋引疾退致仕。黄淮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初三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敕葬南柳村“黄府山”。谥文简,赠太保。他个人著述除《介庵集》、《省愆集》传留至今外,另有《自省录》但目前尚未发现。
第18世 黄樂 公,濟公之子。
黄棻 公,濟公之子。黄棻子三人:黄晟、黄旭、黄晖。黄晟子:黄铤。铤生男三人:世泽(名浦)、世贤(名沛)、世美(名潞,字子长,号瓯峰,为郡庠生,有文名)。
黄槃公,淮公三子,人房,无男乏嗣。
第19世 黄晟 公
黄璨 公,采公之子,无子,以从兄晟第三子铤为后。铤生男三人:世泽(名浦)、世贤(名沛)、世美(名潞,字子长,号瓯峰,为郡庠生,有文名)。
文崑公,采公之子,字岳山。
黄珣 公,棐公长子。
黄瑜 公,棐公次子。
黄珪 公,棐公四子。黄珪之子:黄爵 公,珪公长子,生正统丁已(1437)九月初一,卒弘治丙辰(1496)九月十四,福建建宁主簿。浙江乐清沙川(俗称沙岙桥头)黄氏始迁祖。
黄禄 公,珪公之子。
黄班 公,棐公五子。
第20世 黄佑 公,珣公之子。
黄俊 公,珣公之子。
黄傑 公,瑜公之子。
黄祥 公,瑜公之子。
黄袍 公,瑜公之子。
黄裱 公,瑜公四子。
黄佐 公,黄(王扁)公之子。黄佐子三:第21世:黄诏、黄谦、黄巨。黄诏子一:第22世:黄嘉谟。
黄僖 公,黄(王扁)公之子。
黄爵 公,珪公长子,生正统丁已(1437)九月初一,卒弘治丙辰(1496)九月十四,福建建宁主簿。浙江乐清沙川(俗称沙岙桥头)黄氏始迁祖。
黄禄 公,珪公之子。
黄保一公,班公之子。
黄保二公,班公之子。
三、黄淮家族名人:
黄季章(1107-1183)讳衮,字朝絅,登宋绍兴壬子(1132)张九成榜进士。在松阳、玉山任知县,后通判临安。该时期,正是南宋与金媾和,秦桧(1090-1155)专揽朝政之时。《南谱》有宋告三道,有赵鼎、秦桧、吴表臣等人官衔、名讳(绍兴八年五月)。因黄衮不附和佞臣,只是主管学事兼管内勤农营田事。衮终仕御史检法。《南谱》上记载明初解缙、胡广、杨士奇等士大夫诸多文章。永乐三年(1405)解缙:“永嘉黄公衮用荐升擢后,秦桧独用事,而公栖迟于外,公之贤可知也”;杨士奇于永乐十年四月题:“(衮)终其身不过检法官,检法在御史台与主簿皆从七品耳……其贤可知矣”的评论。
黄思恭(1339-1431年)讳性,号静庵居士。元末方国珍据温郡,曾携家避难德政乡信岙过“隐居” 生活。洪武改元(1368年)返城居住幞河。永乐十年(1412)二月思恭受诰封为奉政大夫右春坊大学士后,动身到南京谢恩。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六诰封八十七岁的黄思恭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思恭晚年居住在寿徵庵。思恭享寿九十三岁,于宣德六年(1431)十一月初五逝世。敕葬于南柳。
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今鹿城区)人。父黄性,方国珍占据温州时,他遁迹逃避方国珍的伪任命。黄淮三十一岁考中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三月)进士。授黄淮中书舍人,从而开始为官生涯。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1397—1434)历时三十八年(其中:自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二十二年(1424)下诏狱十年;宣德二年(1427)八月初九准奏回温州永嘉养疾~宣德七年(1432)秋入京,养疾五年),为稳定当时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永乐十二年(1414年)黄淮被汉王朱高煦诬陷,入北京诏狱十年。永乐廿二年甲辰(1424年)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十六日,黄淮释出诏狱,官复原职。十七日,七任黄淮为通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二年(1427年)八月,引疾回乡,居住在永嘉茶山南柳“寿徵庵”养病。而宣德七年、宣德九年两次入觐,又先后继续为明王朝效力了十七个月。黄淮为官谨慎踏实,治事果断通达,忠于职守,史官赞评他:“神识洞明,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风”。
永乐元年黄淮与解缙等奉敕撰《古今列女传》,永乐九年十月十七日奉命重修《高皇帝实录》,被任命为总裁官,黄淮承担最重要的任务,黄淮、杨士奇等奉敕350卷之多的《历代名臣奏议》,著作《介庵集》十一卷,黄淮入诏狱的十年间所撰的《省愆集》两卷,计2.8万字。
黄采(1407年-1459年)字以载,号大罗山人,明朝永嘉人。系黄淮仲子,由中书舍人擢史事。善诗文,精书法,尤能绘画,有《击缶集》。再任中书舍人,三仕吏部考功司郎中,预修《真宗皇帝实录》,书成,天顺戊寅(1458年)升太常寺少卿。丁母忧,以疾终于家。今存诗见录乾隆时,温州著名士绅曾唯编纂的《东瓯诗存》黄采诗八首,另加二首共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