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写温瑞塘河两岸诗歌赏析
(2016-01-15 13:10:37)
标签:
谢灵运写温瑞塘河两岸 |
分类: 谢灵运研究 |
康乐公于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出守永嘉郡,爱永嘉山水之胜,在公务之暇,沿着海边向南行舟至安固、横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对温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治理永嘉的短短一年中,关键性地抓了几件基础性的大事:招士讲书,人知向学,鼓励植桑养蚕,兴修水利,诗关心民间疾苦,热爱山河,政简刑清,“德惠多及民”。
康乐公在温州留下的古迹和后人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主要有:池上楼、谢公池、谢公楼、康乐楼、谢公亭、谢灵运像、澄鲜阁、飞霞洞、谢客岩、谢公堤、谢公岭、落屐亭、白岸亭、北亭、南亭、王谢祠、五马街、谢池巷、东山堂、竹马坊、康乐坊、谢灵运塑像、永嘉谢灵运诗碑廊等纪念性遗迹。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时间久长,远远大于任何一方地方官吏;康乐公写作歌颂永嘉郡山水的诗篇29首。千百年来,谢公深受永嘉郡民敬仰与爱戴。
公元422年任永嘉郡太守期间,创作山水诗,为中国诗歌创作历史掀开了辉煌的一页。谢公诗文代表作《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一直享誉文坛,驰名中外。温州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诗摇篮。
据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撰《谢公亭记》一文记载:“城南抵安固有河八十余里,垒石为堤岸,曰谢公堤。”谢公当时提出了修筑温州到瑞安的塘河工程项目并开工建设塘堤。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见他曾在政务之暇由此塘河自温州乘船至南湖、帆游、仙岩一线调研工作。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千百年来,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因此,温瑞塘河畔新建谢灵运公园,以纪念永嘉太守谢灵运为民做出的贡献。
1、《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初夏天气清爽,芳草正在成长。
从早到晩一直住在游船上,施施而行,仰望天空的云霞忽聚忽散。
遍览海岸即已疲倦,何况古人还要越穷发,游溟海呢?
海上风平浪静,宜于出海远游。
游船高扬着风帆横渡,登上海滩,在礁石上高兴地采集着石花莱,拾拣着体圆扁平,壳白透明的蛤类海月。
海面上的海浪无边无际,大涨潮时,海水与岸平,风帆往来,穿梭而过。
齐国鲁仲连因功成辞赏而作退隐者,居江海之上,魏公子牟心恋功名而居魏阙之下。
自己虽然如鲁仲连之轻视做官,而蹈居海上,其心却仍似魏公子牟之眷恋魏阙。
顾惜功名,在道的方面还达不到要求,淡泊名利,使自己自由疏放,不受拘束。
只要照任公的话去做,不追求功名,就可以避免杀身之祸,养生全年。
《永嘉杂咏之帆游山》 唐
涨海尝从此地流,千帆飞过碧山头。
君看深谷为陵后,翻覆人间未肯休。
《永嘉杂诗之帆游山》 清
帆海风帆叶叶飞,苍芦渐没钓鱼矶。
云开日落流霞散,月照游人何处归。
2、《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谢灵运
弭棹向南郭,波波浸远天。
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
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
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
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
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诗意:
乘舟向永嘉郡城南郊出发,遥遥望去,一片水光接天。
沿河可欣赏鲦鱼出没,白鹭振飞,映衬着水面使水乡空水显得更加澄澈明净。
远处仙岩山仿佛灵鹫仙山,近处河面波平浪静。
一到仙岩泊船靠岸,穿上木屐,登上梅雨潭,虽是炎热的夏季,那碧绿的深潭与瀑流飞花使人清寒冷肃。
徘徊在黄帝轩辕氏曾经修炼过的古迹上,究竟哪里是黄帝当年乘龙升天的升仙岩?
仙踪于今不可寻觅,只有耳边聆听到似天籁般美妙音韵的梅雨潭泉声。
3、《游南亭》 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观朱明移。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初夏傍晩,雨过天晴,彩云消散,夕阳西斜,景色澄明。
密林之中犹残留着一丝清凉余意,遥望西边山峰已吞没了半轮太阳。
梅雨季节,滨海之地既潮湿又多瘴气,从驿亭馆舍眺望郊外的岔路口。
鲜活润意兰草慢慢地覆盖了小路,而池中荷花也开始含苞待放。
春天美好景色,未曾欣赏得够,时光飞逝;炎热的夏天就匆匆地来临了。
睹物伤情,忧思诚然催人老,鬓际已生白发丝丝。
《万历温州府志》卷三记载:南亭,在城南。宋谢灵运诗,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方舆胜览说,在城南一里许,亦谢公游处。现在温州南门外还有一个叫作十里亭的地方。可见,古代十里长亭处,康乐公南行游览仙岩,帆游山,平阳岭门山等地,势必经过十里离亭,因此有游南亭之诗作。
清代的时候南亭遗迹尚在。清朝朱彝尊有《南亭》诗:
《南亭》
薄云雨初霁,返照南亭夕。如逢秋水生,我亦西归客。
《谢公楼》
清
4、《泛南湖至石帆》谢灵运
轨息陆涂初,枻鼓川路始。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登陟苦跋涉,睥盻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咏南湖》
溟色苍茫湖水平,孤蒲战雨暮寒生。鹭鸶飞出藕花香,烟外谁人柔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