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谢公亭记》

(2015-07-14 13:40:48)
标签:

读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

分类: 谢灵运研究

                           读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谢公亭记》

《谢公亭记》明何文渊

刘宋康乐侯谢公灵运出刺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以寺之境界,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

 大明洪武初,有僧曰昙旭者,貌古而行端,心清而性慧,洞明佛教,又好读儒书,咏诗得陶谢体,真超然劫外人也。宣德初,住持江心寺,凡有余财,悉用以造作。戊申(1428年)岁,飓风起海上,扬沙拔木,寺之楼阁堂宇颠覆倾圮者殆尽,旭次第修复。既重建毗卢阁,讲堂,钟鼓楼,僧究庖舍千有余间,又增修谢公亭于旧基石崖之上,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宜其休休之暇尝游于此也。

 或谓其亭废而复修,犹勿剪甘棠欤!夫召公之于灵运,固不可同日语矣。然天下贤宰官能驰声当时,垂名后世者,不多见也。城中有梦草堂,墨池,康乐坊。城南抵安固有河八十余里,垒石为堤岸,曰谢公堤。乐清之山,联络黄岩百余里,通北雁荡,曰谢公岭。公之政教及于当时,虽不可详考,而其遗迹传于后世者,犹不泯也。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

                                          正统二年丁巳(1437年)四月记

                                               温州知府何文渊

何文渊(1385-1456),字巨川,号东园;广昌县盱江镇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土。官授监察御史,历官知府、侍郎、吏部尚。宣德五年(1430),文渊被委为温州知府。文渊到任后,组织疏浚石岗陡门,修筑催溪坝,拦洪引流,分灌各村,受益粮田达二千顷。群众将溪坝改为何公埭,并勒石以记,此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效益。文渊一生俭朴,从不取份外之财。宣德七年,文渊途经括苍冯公岭,永嘉县丞以黄金相赠,被文渊婉言谢绝,后来县人题其居届馆舍为 "却金馆""文渊任温州如府六载,温州出现政通人和的兴旺局面,考绩"以治行为浙东第一",皇帝亲赐玺书,增秩二级,并晋升为刑部右侍郎。文渊离温州之日,行装萧索,仅旧书几箧,布衫数件,百姓一万余人号泣遮留相送,时人赞之为"行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满腹中。"当地曾立生祠和石刻《何公文渊画像碑》,以示纪念,《温州府志》把他列为明代名宦。正统六年(1441),文渊因病告归。

 据《谢公亭记》、《永嘉县志》记载,由此可见,明代宣德时永嘉郡守何文渊《谢公亭记》称:“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似唐、宋以来,谢公亭乃屡废屡修。

明宣德四年(1429年),昙旭禅师任江心寺住持,重建毗虑阁,刻佛肖像,复建经钟二楼,加节应身罗汉,使殿堂焕然一新。重建谢公亭,并请温州知府何文渊作《谢公亭记》。

谢公当时提出了修筑温州到瑞安的塘河工程项目并开工建设塘堤。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见他曾在政务之暇由此塘河自温州乘船至帆游、仙岩。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千百年来,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北雁荡山有谢公岭,传说谢灵运登临处,以及得名。谢公岭是纪念谢灵运命名,宋朝状元王十朋诗《度谢公岭》,明朝翰林侍讲文学家谢铎诗《谢公岭》。徐石麟《落屐亭》诗,还有谢灵运过岭传说故事。

谢公在温州留下遗迹与垂名后世。一千六百年以来,永嘉郡民一往深情地怀念着谢公,他在温州留下的古迹和后人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主要有:池上楼、谢公池、谢公楼、康乐楼、谢公亭、谢灵运像、澄鲜阁、飞霞洞、谢客岩、谢公堤、谢公岭、落屐亭、白岸亭、北亭、南亭、王谢祠、五马街、谢池巷、东山堂、竹马坊、康乐坊、谢灵运塑像、永嘉谢灵运诗碑廊等纪念性遗迹。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时间久长,远远大于任何一方地方官吏,比白居易在杭州,苏东坡之黄州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温洲人民之所以怀念和尊崇谢灵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对温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治理永嘉的短短一年中,关键性地抓了几件基础性的大事:招士讲书,人知向学,鼓励植桑养蚕,兴修水利,关心民间疾苦,热爱山河的思想品质,政简刑清,“德惠多及民”,种种善事难以枚举。如有今人还在贬损玷污谢公形象的,则实属无知!历代永嘉郡人在鹿城为其建祠而流芳千古,至今被誉为温州十大历史名人。谢公为温洲人民带来长期不竭的好处。谢公不仅使永嘉山水增色,胜迹含晖,而且能给予人们一种审美的愉悦,引发人们对温州的热爱和生为温州人的自豪感!!!

 读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谢公亭记》

                                           谢灵运

 

读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谢公亭记》

     

                                        何文渊(1385-14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