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泛凫远游的浪子——袁小修

(2015-06-15 23:38:23)
标签:

欧南

袁小修

公安三袁

分类: 随笔杂文

http://s16/mw690/001LPZ7dgy6T5O6sNVd9f&690

    1609年农历3月17日,在纪元上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日子——万历37年。但在节气上正是初春踏青的最佳时机。此时,在湖北省江陵的郝穴,一个中年人正注视着平静的江水,不无牢骚的嘟囔了几句,和平静的江水相比起来,这个即将远游的中年人的情绪却显得有些愤然。本来,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出游是件快慰的事情,可眼前的这个游客,兴致似乎并不在于旖旎的春天景色,而是因为静极生动,百无聊赖的遣兴。醉翁之意不在酒,难怪,主人的出游本不是为了饱览山水之美。而是一丝抹不去的悲叹:“予幸生太平之世,少未立朝,不与人家国事,偷以全躯,正其事也。”

 

主人为即将起航的小舟起名“泛凫”,取《楚辞》“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之意,正谋和了自己荒凉颓唐,逃避无奈的心境。多次科举的失意和放浪形骸的生活,颓唐事佛,又极度渴望功名,早已使眼前这位“船主”如处火灾,求名不得,求隐更不甘心。

 

船主名袁中道,字小修。是赫赫有名的公安三袁中的小弟,和两位名重一时,且科举仕途畅达的兄长不同,小修一生坎坷,耽酒放纵,是个落拓不羁、不得志的山野之人。

 

而在此后的几年中,这条名为“泛凫”的小舟,将带着这个中年人顺流而下,游山访友,饮酒烹茶,遇景则留,兴尽则去,在世人眼中,俨然一消遥的游仙。几年后,他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型日记名著《游居杮录》。

 

明末公安派文学,因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名重一时,开风气之先,清新流丽,是明末最重要的文学运动。周作人说:“他们的诗也都巧妙而易懂。他们不在文章里摆架子,不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只要看过前后七子的假古董,就可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好处来。”可惜,这一派的文学到了乾嘉年间被查禁,打入冷宫,一直到“五四”以后才被重新发掘出来,特别是林语堂等言必提袁中郎,可见对这种清新,充满生之活力的文学的喜爱。

 

公安派文学主要围绕着袁氏三兄弟。兄弟三人虽然都是天纵之才,但命运却是大不相同。三兄弟的好友李贽曾说“伯(袁宗道)也稳实,仲(袁宏道)也英特”。老大性情稳重,老二中郎才华横溢,他并未提小修,或许他从小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兄弟三人中,小修显得更为个性,也更为放纵自己。在袁宏道《小修叙诗》中,我们多少能了解到小修的性情:“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奢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小修的才华其实不亚于中郎,《列朝诗集小传》记载他:“十岁余,著黄山、雪二赋,五千余言。长而通轻侠,游于酒人,以豪杰自命。”可见小修年少时即天赋异禀,这既是一个人冷眼傲世的资本,也是灾难的开始。

 

性格成就命运,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个有个性的士人,都必然遇到的人生劫难。性格疏懒,情趣多变,是很难应付机械,教条的科举考试的,文徵明曾十次应举都以失败告终,而小修也是,当老大,老二都高中进士时,小修连举人都不是。等考中举人了,老大宗道已去世三年;考进进士了,二哥中郎已经去世六年了,小修也已四十七岁,考了六次举人,四次进士,前后共二十七年时间!

 

命运的坎坷也造成了小修恣意乖张的性格。而小修的坦诚是他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颓唐,落寞。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会发现有两种不同的人格表现,一种是仕途通达,境遇相对顺利的,好以道德文章自我标榜,如韩愈,范仲淹。一种就是类似小修这种这种不得志的文人,以刘伶之徒自居,狂放自傲,生前遭遇恶名,死后也被卫道士斥为异类!

 

小修坦诚自己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他坦言自己纵欲,甚至不伪饰自己有男风之好,他不像有些人出于面子会掩饰自己,这些不顾面具,坦白的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也是惊世骇俗的。

 

在给儿子祈年的信中,小修坦白的说:“吾赋性坦直,不便忍嘿,与世人久处,比招愆尤。“他清醒的认识到,即使自己在世上不能成为有盛德之人,也当居于高山之巅,目视云汉,而绝不会随波逐流,自取其辱。小修其实是非常清醒的,他用亦师亦友的李贽的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匹夫无假,故不能掩其本心;谭道无真、故必欲划其出类。”在佯狂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抗争世俗禁锢的生命,他比那个“翩翩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标榜清誉的陈继儒要可爱,真实的多。

 

小修是为真名士,在亦步亦趋,标榜清流。唯恐遭人曲解、压抑的环境里,小修是一泓清泉,也是不幸的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