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是一股充满暖意的海浪——伦茨《默哀时刻》

(2014-03-06 00:13:18)
标签:

欧南

伦茨

小说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http://s1/mw690/001LPZ7dty6H4YB0hsQ90&690

    很多年没看爱情小说了,也许是过于平淡、平庸的生活逐渐消磨了自己,也许是年龄使然,我已很难从一本爱情小说中单纯地感受到它的冲击,而更多的时候却是感到乏味。在20多年前,我看遍了书店里能买到的爱情小说。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拉马丁的《少年恋》、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圣皮埃尔的《保尔与微吉妮》、贡斯当的《阿道尔夫》这种体验让人终身难忘,虽然这些小说的细节现在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但它留下的回味,却是消失不去,它曾经是那么美好,带着了一丝青涩的感伤,长留在记忆的一角。

 

伦茨的这本《默哀时刻》,是去年从网上买的。当时买了一堆书,而这本小说我只是稍稍的翻了一下,便扔进了书橱,随后也就忘了。一直到前几天,我翻书橱查找资料,才又发现了它,正好空闲着,一看书很薄,一个下午可以消灭掉。

 

小说一开始便吸引了我,这并不是因这本小说的故事有多少吸引人之处。爱情小说,大多大同小异,不是以纯美的情节吸引人,就是以悲剧让人一掬同情之泪。而它们的区别则是作者的叙事方式。我早年看的爱情小说,大多笔触浓烈,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而伦茨的这部小说,在风格上延续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征,纯情、哀婉、伤感,但在叙事上却有着一种出奇的舒缓和平静。或许伦茨在写这部小说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不再会用煽情的笔触去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伦茨的这本《默哀时刻》是对自己青春年华的一次祭奠。伦茨一生从没写过爱情小说,而在人生的暮年却一反常态的写下了一部如此清新,纯美的爱情小说,这不能不说是老人对失去年华的一丝追恋。我们都有过青春,都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随着人生岁月的老之将至,对往事的追忆也变得迫切起来。当然,这并非一部自传体小说,但谁的爱情又会是特殊的呢?爱是人类共同通的情感,而每一部爱情小说,都会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只不过是作者把它演化到一个虚构的故事中罢了。

 

小说是一个普通的师生恋故事,没有刻意营造的情节,一切是从平淡的交往中发展起来。18岁的懵懂少年克里斯蒂安,爱上了30岁的英语教师施特拉。开始只是相互拥有好感,他们一起在海边交谈,发展到在水下游泳时紧紧拥抱在一起。随着交往的频繁深入,最后一道防御终于被撕开,开始还略有矜持,保持一定距离的施特拉忠于无法抵挡克里斯蒂安青涩猛烈的爱,当内心的爱被唤醒的时候,也是所有的枷锁被打开的时候。书里只描写了他们一次在松树下的洼地里做爱,没有浓烈的细节描写。“我脱下了她的游泳衣,她听任,而且还帮助我。”笔触简洁的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但却把施特拉内心的渴望完全的表现了出来。

 

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其实已经注定了这个故事悲剧性的结局。在一个伦理社会里,不伦之恋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结局,而死亡或许就是最好的注释。在一场强烈的暴风雨中,因为他们所乘的小船失事,施特拉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当施特拉去世后,克里斯蒂安拿到了施特拉留给他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只有施特拉留给他的一句话——爱情,克里斯蒂安,是一股充满暖意的海浪。这一句简短的内心表白,比所有海誓山盟更能显示出爱的真谛。

 

小说的文字优美、感伤而温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情绪的起伏描写准确而不拖沓,整部小说给人以一种素雅,洁净的情爱之美,读之令人动容。在手法上,它结合了克里斯蒂安在施特拉追思会上的回忆,内心独白和现实并行的手法,将情节逐渐展开深化,并掺杂着克里斯蒂安的父亲,年老的观鸟员等人物的描写,使小说不至于因只有两个人的故事而显得单调,枯燥。这个结构恰如音乐中的赋格。追思会上的情景是呈示部的主题,展开部是克里斯蒂安回忆他和施特拉相恋的经过,对父亲等人物的叙述则是主题的变奏,它使故事变得更为丰满,而最后的再现部又回到了追思会,结束全曲。

 

小说充满了感伤的基调。如果不看作者,你很难想象,这部文字优美凄婉的小说,居然会出自一个老人之手,可见一个作家要保持内心永不衰竭的情感是多么的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