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舍尔•迪斯考的艺术

标签:
欧南费舍尔·迪斯考声乐杂谈 |
分类: 碟评 |
和朋友一起聊音乐,每当聊起唱片的时候,都有不胜唏嘘之感。我本人和唱片打交道有20年,既经营过唱片,给电台制作过古典音乐节目,也曾亲自参与唱片的录音制作,可以说激光唱片的兴盛和没落我都曾经历过。从90年代“发烧热”的盛极一时,到如今的门庭冷落,唱片业的凋零如此之快,委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我有一友以前从事唱片的销售和宣传,如今转行办了一个艺校,谈起唱片,颇有些落寞。说:不是我工作不努力,谁曾想唱片本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转眼之间就成了明日黄花了,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造化弄人是天意,几年前花好几千买的数码相机,转眼送人都不要。女儿的手机用了才半年,看到同学的新手机,蓦然觉得自己落伍了,嚷着要换……。现在人心浮躁其实和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有关,有诱惑就会浮躁,高人大多深居简出,或幽居山林,不问世事,而所谓的“大隐隐于市”不过是姜太公诱敌深入的玩意,是个减七和弦,要解决的,不似大三和弦那么坚定,唯我独尊。吾辈虽然还能故作矜持,其实满含无奈。
费舍尔·迪斯考或许是个幸运的人,他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牢牢的掐住了时代的命脉。成长于有着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中,而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又遇到录音史上的黄金时期。当50年代立体声录音诞生以来,录音技术突飞猛进,它能将演奏(唱)家的声音更逼真,更真实的还原给听众。当我们现在多少有些遗憾的听卡鲁索、斯基帕等人的唱片时,帕瓦罗蒂、费舍尔·迪斯考等人则没有这种缺憾。并且,他们的声音将流传的更久,因为随着古典音乐的逐渐没落,至少在几十年之内,能超越他们的几乎不可能,好比现在的作曲家要想在传统的领域里超越古典作曲家的成就,不客气的说是痴心妄想。而最让人感慨的是,正当唱片行业开始没落的时候,他们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不会为录音、宣传、销售这类事情去烦恼了,他们是哪个年代,那个行业里的天之骄子,好比现在的比尔·盖茨、乔布斯一样,一个人所谓的成功,无疑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尝鲜者,不似吾等怀旧的“破落户”,说好听点是坚守,其实不过是沉湎在旧时的良辰美景中,吟弄几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罢了。
费舍尔·迪斯考的唱片多如牛毛,连笔者都不知道他究竟出过多少唱片。我听音乐只凭个人兴趣,对版本却没多少研究,不像一些“发烧友“对版本知识了如指掌,这是我不及的地方。家里费舍尔·迪斯考的唱片林林总总的也有几十张,既有他演唱的《舒伯特歌曲集》,也有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沃尔夫、马勒等人的艺术歌曲和歌剧。而我对费舍尔·迪斯考的喜爱是看见他的唱片就想拥有,好比我痴迷于阿美玲演唱的舒伯特歌曲那样。
费舍尔·迪斯考的演唱艺术毋须我饶舌,他是这个行业中标杆式的人物。无论从演唱艺术,还是个人的文化修养来说,在这个时代少有与之比肩的人。如果说帕瓦罗蒂胜在天赋,其他都平平的话;那么费舍尔·迪斯考则是个非常全面的声乐家,在艺人普遍缺少文化修养的环境下,费舍尔·迪斯考可说是一个学者,一个让人羡慕尊敬的大家。
正如《多明戈的音乐故事》、《帕瓦罗蒂名曲101》这类唱片一样,这套双张的《费舍尔·迪斯考的艺术》也是乐迷必备的唱片。好比每家未必都有《全唐诗》,但《唐诗三百首》肯定是家庭必备的读物。
其他不说,光从选曲的角度来看,这套唱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简约的德奥艺术歌曲(歌剧)发展史。在艺术歌曲上从早期的巴赫,到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奥尔夫等应有尽有。而在歌剧上则有格鲁克、莫扎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可以说是了解费舍尔·迪斯考演唱艺术,德奥声乐艺术非常全面的一张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