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欧南
欧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31
  • 关注人气: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鲁克与《奥非欧与犹里狄茜》

(2012-03-15 20:30:12)
标签:

欧南

歌剧

格鲁克

杂谈

分类: 歌剧笔记

http://s5/middle/60bd2bebgbb47431ae694&690

    格鲁克(1714~1787)是继蒙特威尔第之后,欧洲古典时代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在某些方面来说,他是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前身。在音乐史上,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德国的歌剧无法和意大利抗衡,尤其在音乐上,克制的激情已经无法阻挡浪漫主义对于极限体验(情感)的迷恋。

 

《奥非欧与犹里狄茜》其实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歌剧,如果没有第三幕最后的那种陈词滥调的话,堪称完美。

 

奥非欧是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诗人、歌手奥非欧因妻子犹里狄茜去世而悲痛万分,从而感动冥王,答应奥非欧带妻子重返人间,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奥非欧带妻子离开冥府的时候,不能回头看妻子,否则将永远失去心爱的人。但奥非欧最终由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致使一对即将团圆的恋人永久的分离。

 

奥非欧的故事其实带有隐晦的启示性,咒语的尊严和人类不可抑止的好奇心。但格鲁克最终还是让这对深爱的恋人在经受考验后团聚了,从而使得悲剧变成了通俗剧,削弱了悲剧的启示意义。

 

德国风格的歌剧不像意大利那样追求激情。格鲁克总体上是个比较严肃的作曲家,和德国人普遍的性格一样,总喜欢说点什么!而不喜欢纯粹的娱乐。这使他的音乐听起来在哀婉和忧伤中透着崇高,在悲泣中隐藏着克制。这部歌剧在音乐上非常优美,是非常纯正的、古典趣味的歌剧。尤其是第二幕中,犹里狄茜出场时候的那段著名的《旋律》(现大多改为小提琴独奏)更是动人。

 

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的舒缓、平静,没有意大利歌剧的那种令人激荡的咏叹调,音乐充满了牧歌时代的色彩,弦乐和木管优雅从容,不急不躁,在剧院听可能不太过瘾,但在家里泡上一壶茶,却是非常舒服。

 

《奥非欧与犹里狄茜》是作曲家常用的题材。在歌剧上,除了格鲁克的这部以外,蒙特威尔第也有同名的歌剧。另外19世纪法国(德裔)作曲家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也是以此为题材,只不过他将这个题材变成了一部搞笑的讽刺剧,以嘲弄法国上流社会荒唐的生活。

 

忽然想到,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非欧》倒是和现在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有些类似,可以说是19世纪的“后现代”主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