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格莱西《圣母悼歌》

标签:
欧南巴洛克佩格莱西圣母悼歌杂谈 |
分类: 碟评 |
http://s3/middle/60bd2bebgb8d74bb4d8c2&690
如果说歌剧《管家女仆》是无心插柳柳成行的巧合的话,那么《圣母悼歌》则是耗尽作者才华的严肃宗教作品。或许佩格莱西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部有着玩笑性质的幕间剧成了歌剧史上的第一部喜歌剧作品,为此还激发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此后喜歌剧成了歌剧的主流,流行到现在,成为歌剧最主要的形式。
除了歌剧以外,佩格莱西还写过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但大多被人遗忘。这和当时浓郁的宗教环境分不开,像蒙特威尔第、巴赫、亨德尔等除了创作世俗音乐外,都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圣母悼歌原是一首创作于13世纪的诗歌,十八世纪时配上素歌曲调后成为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中的一首歌咏,意思是“站着的悲悼圣母”。后来这首诗歌吸引了许多作曲家为之配乐成了现在的“圣母悼歌”。佩格莱西的《圣母悼歌》创作于1735年,当作品写完的时候,佩格莱西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因为严重的肺结核而去世,有可能在佩格莱西去世的时候,他都不曾听过这部被后人备受推崇的杰作。
佩格莱西的这首《圣母悼歌》最感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素朴,情绪缓慢凝重而充满深情,歌曲的旋律有着明显的巴洛克时期声乐曲的特点,旋律富有装饰性,宽广悠扬,而作曲更是巴洛克音乐中典型的复调结构,精湛的对位,卡农等使得这部作品洋溢出浓浓的古典气息。全曲由咏叹调和重唱组成,风格有些类似音乐会咏叹调。而其中的第一首的暗含悲伤、第六首舒展凝重,第八首的快速激越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这张唱片是为了纪念佩格莱西诞生300而录制的。同时录制的还有佩格莱西的其他三部作品。即清唱剧《奥菲欧》、三幕宗教戏剧《达桂塔尼亚的归化》及清唱剧《这个计划》,这些都是音乐词典上难得一见的作品,所以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佩格莱西的音乐风格。而这张唱片的演绎者都是当今乐坛上炙手可热的名家。女高音安娜·涅特莱布柯,她的名字早已被歌剧迷烂熟于心,或许很多人熟悉她演唱的歌剧作品,而没有听过她演唱巴洛克宗教音乐,在这张唱片中,安娜为了诠释巴洛克作品特意调整了自己的嗓音,平缓细腻,相比对比强烈,具有戏剧化风格的歌剧来说,这种平静如水的演唱更见功力。意大利年轻的女中音玛丽安娜·皮左拉托,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笔者曾经看过她演唱的罗西尼的歌剧《唐克雷蒂》,因为时隔多年,已经没什么印像了。也难怪,当今年轻的歌手层出不穷,虽然优秀者不少,但真要像前辈如卡拉斯,泰巴尔迪等那样杰出的,看来还有待时日。指挥则是现在正走红的年轻指挥家帕帕诺,作为歌剧界诞生的新一代指挥家,帕帕诺正以强劲的势头引领着歌剧的未来,为了这次录音,帕帕诺特意聘请了巴洛克专家担任声部首席,使得演出变得更为完美,而正是因为帕帕诺的推荐,玛丽安娜·皮左拉托才能得以和安娜合作,其缘由正是两人的声部有着良好的平衡关系,这对诠释作品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质量的保证。
另外,在这张专辑中,还附有一张排练现场花絮和演职人员采访的DVD作为附赠,这对于我们全方位的了解这张唱片的背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