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旧书

标签:
欧南淘书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 |
http://s12/middle/60bd2bebg871fbebbe84b&690
吃罢晚饭无聊,溜达到小区附近刚开不久的二手书店。家里附近的书店细细数来,先后开过有五六家,但大多一年半载即关门大吉。新开的那家,店主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稚气未脱。我曾经告诉他,这里的以前开的书店都关门了,你怎么会到这种偏僻的地方开书店。他讪讪的回答我,在大学是学计算机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书店是尝试,自己也喜欢,再则也是自主创业吧!
我只能报之以苦笑,经营旧书店在我看来是个不错的行业,我曾经也有过这种念头,但终究是不敢尝试。自己早已失去了年轻时对书的热情,而开书店无疑是自掘坟墓,我曾经喜欢的多家有特色的书店,如今都已成了一去不复返的黄鹤。只是我的这种想法不敢告诉他,免得伤害年轻人的热情。
在书店匆匆扫视了一番,购书如下:牛汉、谢冕主编的《新诗三百首》(共三册)、周劭《清明集》、左拉《拥护马奈》、刘半农翻译的马戛尔尼的《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郭绍虞《郭绍虞说文选》。共计42元,比书的原价便宜了一半还多。
淘旧书是我在80年代的一大嗜好,在当年,基本上每周一次的在福州路上淘旧书,一逛就是一整天,乐此不疲。但进入千禧年后,上海的旧书店纷纷关门大吉,且由于网络的流行,我已经很多年没逛书店了,网络确实方便,价格又便宜。只是,以前逛书店所带来的乐趣却是没有了,这难说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淘旧书的乐趣就是一个“淘”字,如果在一大堆散发出霉味的故纸堆中找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的话,那种快乐是难以言表的。
想起不久前看日本作家池谷伊佐夫的《神保町书虫》。书中描写了东京神保町一带,密密麻麻的竟有二百余家旧书店,而作家本来就是一书蠹,经常在此间流连忘返,长此以往,竟然能把自己淘旧书的乐趣写成一本书,可见日本旧书业的丰富。而我当年在号称文化一条街的福州路,勉强数来,新旧书店加起来也不过数十家罢了,此间的差距,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