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化妆品配方师小新
化妆品配方师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5,229
  • 关注人气:6,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新热点】美肌成分无间道——亦正亦邪大PK

(2012-02-06 21:31:50)
标签:

护肤

化妆品

美容

时尚

休闲

嘉人

美妆

无间道

分类: 小新热点

    由于杂志会修改一些内容,所以其中与本文不符的内容均与本人无关,不代表本人观点,这次将原稿展示,更好的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内容。

 

    化妆品中添加的某些成分,亦正亦邪,非正非邪,似乎很难判断,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身份也会发生改变。那么如何来判断常见的几种亦正亦邪成分呢?此次将最新期刊登在《嘉人美妆》中的文章没经过改编的原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新热点】美肌成分无间道——亦正亦邪大PK

一、似邪亦正:

1、硅油类成分(硅灵)

硅油类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我们经常可以从成分表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基于网络上对于硅成分的负面报道和宣传,很多消费者对于硅油成分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对该类成分所产生的沉积性会有所顾忌,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硅油在产品中的添加情况,占有比率过半,我想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洗护产品中(彩妆除外),硅油主要应用于两类产品:日常涂抹型护肤品和发用产品。首先谈一下涂抹护肤品,这里主要指日常使用的乳液、膏霜、面膜、眼霜和含油配方的精华等等。硅油在这些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赋予产品涂抹的滑爽感受,改善产品的使用肤感;而后来随着原料的更新和品种的扩增,其使用范围更为扩大,被另外用于消泡剂、隔离、改善产品涂布性能等方面,加上硅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属于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原料,所以更受得技术人员的青睐。

       再来说一下发用产品,这里主要指洗发水、护发素、弹力素、发膜等等。使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洗发产品,添加到洗发水中的硅油成分,和上面提到的添加在护肤品中的硅油属于不同类别。具体来说是加工工艺有所不同,我们经常把添加到洗发水中的硅油称作“乳化硅油”,该成分是使用硅胶与大量的乳化剂,在不同工艺下制得,根据工艺的不同,所得不同粒径大小的乳化硅油在洗发水中的调理作用会发生多种变化,所以用途更加广泛,从而被认可。但是由于硅油类成分的驻留和沉积特性,尤其是在发用产品中,沉积在头发上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大家有些抵触,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可以控制好用量,微量添加的话,对于产品性能和使用感受都会有比较理想的作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挑选,不必过于避开此类成分。

2、防晒成分:

       这里主要想谈一下化学防晒剂成分,种类也是有很多的。大家都知道,防晒剂之所以可以防晒,主要是由于它可以吸收紫外线而使皮肤免受伤害,而紫外线根据波段不同,对我们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UVAUVB,范围大至从280-390nm,而防晒剂的种类,很多也是依据其在不同波长下对于紫外线吸收能力的高低来划分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根据防晒剂本身的化学结构来做分类的,这里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化学防晒剂成分,比日常护肤品中添加的化学成分来讲,都要伴随更高一点的刺激性,而刺激性的大小,根据类别和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曾经把一瓶防晒剂原料放在包里,当时包里还有其他物品,而瓶盖不严密导致其中的防晒剂原料洒漏了一部分,导致包里的物品有一些掉色情况,归根到底是由于防晒剂的刺激性把这些物品腐蚀拿掉了,貌似还是有点小可怕的哈。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个现象就完全摒弃化学防晒剂的使用,要知道如果不达到应有的紫外防护能力,那么紫外线辐射对于肌肤的伤害,要远远大于防晒剂成分给肌肤带来的刺激。而且,不是所有的防晒剂刺激性都很大,也有一些常用但是刺激性相对还可以接受的成分。比如,“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该成分就被很多产品广泛应用,对UVA的防护能力非常理想,而且稳定性也比较高,对于类似此类的成分,我们还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而且大家使用的是含有防晒剂添加的产品,并不是直接使用纯的防晒剂,所以大可放心。选用一些有指数和品质保障的产品,即可达到紫外防护和安全的双重保障。

3、防腐剂:

       防腐剂是目前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类成分,由于其防腐的特性,所以对菌种会有一定的抑制杀灭能力,正因为效力如此之大,所以也被广大消费者列入衡量产品安全性的一个方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菌种分类,主要可以分为细菌和真菌。对于这两类菌种,不同的防腐剂成分会有不同的防腐效果,效力大小不一。而对于菌种的抑制能力大小的评估,主要使用防腐剂对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表示。有些防腐成分对于细菌的抑制能力比较高,而有些防腐剂对于真菌的抑制力比较高。同时,也不乏存在对于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抑制能力的防腐剂,但是此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存在完全广谱的防腐剂,目前每种防腐剂都会存在不同的防腐薄弱之处,所以一般化妆品中防腐体系都是需要几种防腐成分一起复配添加,协同增加防腐效果。

       前段时间比较热闹的话题就是关于“季铵盐 -15的添加问题,此类防腐剂属于甲醛释放体类成分,主要通过释放甲醛来对体系中的菌种进行抑制。该类成分也是国内外作为限用成分来规定的,而这个限用,只是限制使用添加量,并不意味禁用。既然是允许添加,那么我们在可以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做到尽量少量添加是完全可以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洗类化妆品,如果深究的话,大概十之八九都添加了甲醛释放体类防腐成分,如果危害那么严重,那么就不会存在几款产品可以使用了。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揪心,作为技术人员要控制好用量和品质,而作为消费者,选择大品牌,采取正规渠道购买产品才是一种更科学的解决方法,无需做惊弓之鸟。

4、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以下简称“表活”)主要应用于清洁类产品中,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清洗剂、洗衣剂等等。而表活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阴离子表活、阳离子表活和两性表活等。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表活。一般来说,护发和发膜产品中,使用的阳离子类型表活比较多,可以增加产品的调理性,使用后发质更柔软顺滑。而两性表活主要是和其他表活进行复配来添加到产品中,不作为主要发泡成分,多数情况是降低产品的刺激性来添加。阴离子表活,由于其优异的发泡能力,所以经常被作为主要发泡成分应用于产品中。比如在洗发水中,有一种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成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也就是很多网友常说的SLES成分,该类表活属于阴离子表活的一种,是一种价格低廉、发泡力高,清洁力高的表活,性价比非常高,所以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主要发泡成分来说,使用哪种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产品的刺激性,主要来自于表活体系的整体复配,也就是说,使用哪几种表活成分一起协同复配,并同时达到最低的刺激性,才是洗类产品最应该开发和研究的方向。

很多网友碰到SLES后就完全抵触,大可不必,经过很多公司的研究,该成分在与一些葡糖苷类表活复配的时候,可以降低其刺激性,如果同时可以复配某些两性表活的话,那么这个体系可以按照一定的添加比例,达到适合的清洁力、发泡能力和温和性,不但不会增加刺激,反而可以整体降低刺激性,也就使得该成分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应用。所以大家选择清洁类产品的时候,把握好表活复配关卡,才是最为重要的。

5、动物来源成分:

目前化妆品中主打概念基本上都是天然来源或者植物来源的,而对动物来源的成分和概念,已经日益离我们远去。对于不提倡使用动物来源成分的说法,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人类对于动物和自然界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为出发点来考虑的。但是,有一些常规存在的动物来源成分,还是一如既往的在产品中适量应用,而且消费者受益良多。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蛇油膏,这类产品可是曾经火爆了好几年的时间,虽然目前概念早已逝去,但是产品还是仍然在市面销售的,并且销量还很不错。蛇油成分,属于非常棒的一种保护型油脂,可以有效抵御寒冷和干燥,尤其更适合于秋冬防护使用。还有另外一种成分,就是羊毛脂,虽然也是动物来源,但是同样也是防护能力非常高,在隔离和防护霜中,适量添加会达到比较神奇的防护能力。当然,还有马油、水貂油等成分,这些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陆续退出市场了。所以说,个别动物来源的成分还是可以延续使用的,不必“一刀切”全部舍弃。

 

6、碱性成分:

现在大家选购产品的时候,正规的产品都会有成分标注,所以又多了一个便利的挑选参考。从成分表中,大家会经常看到一些强碱性质的成分,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甲基丙醇等。这些成分,添加到不同类别的产品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使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氢氧化钠,该成分如果是添加在护肤类产品中,比如乳液、膏霜、精华和面膜等,那么多数的作用是作为一种中和剂,而伴随该碱性成分添加的同时,会有另外一种偏酸性的“卡波姆”或“聚丙烯酸类”成分,这样就达到了酸碱中和。大家都知道,酸碱中和之后,如果没有偏离,完全中和,那么会生成盐和水,所以只要控制好产品的PH,那么此类成分在护肤产品中添加并无大碍,可以视为正常现象。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添加到洗类产品、尤其是皂基类产品中。市售产品中,皂基洗面奶多数使用氢氧化钾来中和,而手工皂产品多数使用氢氧化钠来造皂化中和,不论使用哪种,最终皂类的性质都决定了产品最终PH是偏碱性的,一般PH=8-10,成分本身没有大碍,只是皂基类产品,脱脂性较高,所以个人认为不适合干性肌肤和敏感肌肤使用。

       还有一种国内不常见,但是国外产品经常用到的中和剂成分——氨甲基丙醇,由于价格相对比其它中和剂高一些,所以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这种成分同样类似于氢氧化钠在护肤品中的中和作用,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控制不同类型的产品的最终PH在合格的范围内即可,不必担心看到某一碱性成分就望而却步。

 

二、似正亦邪:

1()泉水:

大家所了解到的添加泉水类成分的产品已经不少了,而对于泉水的添加目的,我们接触到的多数是对皮肤的修复功效。那么,对于泉水修复肌肤的奥妙所在,也就是修复原理,究竟来自哪里呢?

我个人之前了解到的,应该是日本的温泉,在当地也是一种非常流行和知名的,并被各国引入效仿。传说洗温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美容养颜等,同时还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所以,我想很多商家正是看到了温泉的美容和修复愈合等作用,才把泉水应用于化妆品中添加,以此来做宣传吧。

多数的宣传中,对泉水功效的解释是其中含有多种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可以修复细胞,养颜护肤。这就涉及到了泉水的内部组成问题,其实不只是泉水,哪怕是日常饮用水,都是有不同的组成成分的。一般来说,这些水中,主要的是水成分,其余的就是一些微量元素,还有微生物。具备修复作用的矿物质成分,比如钙离子、镁离子等,只是微量元素中的一部分而已,其他成分就要因各地水质而异了,不排除携带超标重金属离子的可能性。前段时间被报道某高端品牌饮用水中含有亚硝酸盐超标的事情,众人皆知,这就有可能致癌,所以应该对泉水中的离子种类加以控制和区分才行。另外就是其中的微生物含量,与化妆品相关的就是其中的菌种含量,这些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有没有超标等等。只有这些条件都达标后,才可以被应用于化妆品中,所以不是所有的泉水都可以随意添加到产品中的。

最后一点,泉水应用于化妆品,添加量各有不同,有些厂家是完全替代水来添加,有些只是添加很少一部分,其他仍然用水,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成本高,修复效果可能有一些,后者成本低,基本只是概念宣传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大家选购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泉水在成分表中的排序位置才可定论。还要提醒一点,由于大家对于这些矿物质离子成分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不一定高量添加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过分相信单一泉水成分的神奇效果,对待产品还是要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性对待。

2、精油:

写到精油,其实应该属于芳香类领域。本身精油与化妆品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需要复配一定的按摩手法,通过不同精油和基底油的混合再使用,达到舒缓活血排毒等效果。后来随着该类成分被不断的扩大和神奇化,所以使得很多此类成分被无限制的应用于化妆品中,使得目前大家对于精油的理解比较混乱。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精油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的,我之所以把魅力放在第一位,是我个人认为,精油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效果和愉悦性能,要远远高于其实际的真实作用。如果我们不把芳香族成分神化,理性的去使用,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疯狂了吧。

理论方面的说完了,下面谈一下现实情况吧。目前市面上,不论是专柜、美容院、网上店铺等渠道,大家可以买到的单方精油,有几位可以保证自己买到了正品呢?由于消费者只能简单的靠香气来判断此类产品,所以使得很多不法商家有机可乘,目前市售的精油产品,有很多是添加了精油成分的混合油脂,更有甚者,完全使用香精来勾兑出所谓的精油然后售卖,这种搀兑现象已经不足为奇,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罢了。大家花了银子买来的,也许并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而且往往由香精调配出来的所谓的精油,比真正的精油的气味要更好闻一些,气味更让人感觉愉快。久而久之,多数商家如此效仿,大家也许早就不再熟悉真正精油的气味了。

另一方面,同一种精油,出自于不同的国家和产地,就应该归属于不同的成分组成,罗马洋甘菊和德国洋甘菊,虽然都属菊科,但是产地的不同就造成了效果的微小差异和高额的差价空间,这么复杂的事情,不知道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如何能自己分辨出购买的产品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所以对于此类成分,我只能望而却步,也请大家多加注意吧。

 

3、纯露和花水:

       比起精油来说,纯露和花水被使用的范围更大,使用的人群也更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纯露和花水的价格实在是非常便宜,比起昂贵的精油来说,纯露和花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替代品,所以目前销量非常高。

       我们很容易看到,市售的一些纯露和花水产品,就拿玫瑰来举例吧,玫瑰纯露和花水的销量可以名列三甲之内,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大瓶500ml的玫瑰纯露或花水,只卖20几块的价格,如此便宜的价格,使我想到这个价格还不如同等规格的一瓶进口矿泉水的价格高。我们暂且以20块为例,基本上厂家的供货价格是零售价的3-5折,那么产品出厂价大概是6-10块,我们减去包装瓶和印刷费用(大概2),那么,再去掉加工费、人工费等等,这瓶水的原料成本也许只有1-2块那么可怜,也就是比一瓶同规格的纯净水贵不了多少。这时候大家会有疑惑,如此廉价的纯露是怎么制得的呢?

       这里就要极为简单的说一下纯露和花水的由来,此类产品主要是提炼精油后的副产物,会随着精油的分离而得到,由于舍弃比较浪费,所以也被商家陆续用来售卖,同时被冠以精油的功效。这就好似该类产品是商家白得的产品,所以成本相对很低,本来卖一个较低的零售价也没有关系,但是目前的零售价实在过低,加上纯露和花水的销量过高,这就造成一种冲突:世上本没有那么多作为副产物的纯露和花水,那么在售的这些是哪里来的呢?对了,就是人造而来,通过把劣质的精油,或者干脆就使用香精,勾兑增溶到水中,就制作而得。所以再选购这些产品的时候,大家还是多加谨慎吧。

 

4、维生素A (VA)

在化妆品中,尤其是去皱抗衰老的化妆品中,维生素A曾被一度普遍应用,该成分通常没有直接用于化妆品中,而是将其衍生物进行了添加。比较常见的一种成分就是VA棕榈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

该成分曾经一度被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对抗皱纹的效果,大名鼎鼎的某显效霜中也应用了该成分进行添加。但是,随着后来该成分被曝对于孕妇尤其胎儿的负面影响之后,就被引起高度重视,后来延续使用该成分的产品就逐渐减少了。目前VA棕榈酸酯的一部分外包装上,仍然被会标注“有害物品”标识。

另外,随着科技进步,目前在抗衰老和去皱功效方面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此领域的功效物种类也非常多,可选性其实也比较高。目前功效比较理想、安全性相对较高的,主要有胜肽类成分,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3-6肽;而胶原蛋白和酵母成分也被广泛应用,同样可以达到补充胶原和改善肤色对抗衰老的效果。在今后,会有更多的高功效、相对安全的原料被相继开发出来,面对这么多的成分,我们不必拘泥于原有情况,可以放眼现在和未来,对产品进行更新淘汰,选择更为适合我们使用的产品吧。

 

5、即时填充成分

有一种产品,可以叫做瞬间去皱产品吧,涂抹到皮肤之后,可以即时性的去掉皮肤表层的细纹,对比较凹陷的深度皱纹,也有一定的改善和减小效果。那么,这种即时性去皱的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呢?是真的存在瞬间去皱成分,还是说另有奥秘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皮肤细胞需要更新周期,通过几个周期的改善之后,一些产品功效才会陆续体现,对于药物成分,速效药尚且还需几日来作用,那么化妆品更不会那么神奇的达到瞬间去皱的效果。那么,产品是如何完成这种瞬间去皱的呢?主要是其中添加了一种填充性的成分。这种填充物质,主要来自于硅油类成分,根据合成工艺不同,所得具体成分的名称也就不同。总体来说,大致就是挥发性硅油与高分子硅油聚合物的混合成分,这种成分添加到产品中使用,高分子的特性会使得皱纹被瞬间填补,这样就会感官上有一种皱纹被填平的错觉,比较浅的细纹也就会被同时填平而看似消失。加上挥发性硅油的干爽特性,产品使用后的肤感非常优异而且不油腻。

本文最开始也提到了硅油成分,我也说过此类成分不必刻意避开,微量(1-3%)添加使用还是有其好处和必要性的。但是在这种即时性去皱产品中,此类成分的添加量会相对比较高,一般来说会高于20%,在这么高量的硅成分作用下,对皮肤护理就明显弊大于利了,虽然感官上带来了不错的表象,但是实际对于皮肤护理不利,在掩饰填充之后,需要更为高度滋润的产品来护理才能减少一些伤害,偶尔使用还可以,经常使用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6、不增稠的高分子聚合物:

    还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成分,该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化妆水和精华液之中,是一种水溶性的成分,分子量很高,但是添加到产品中并不是为了增加产品的稠度,而是为了改善产品的肤感。

    还是举个例子吧,市售产品中,很多都添加了类似成分,比如比较知名的粉水和绿水中,就有这些成分的作用,主要标注名称是“PEG-7或聚乙二醇-7M”等等。此类成分所具备的高分子量特性,不是为了增加体系稠度,而是为了改善肤感。对于肤感的改善原理,主要是通过产品使用后,高分子量的该成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透气性不高的高分子膜,开始涂抹产品的时候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涂抹时间的增加,这种膜会在皮肤表面逐渐增多扩大,然后继续涂抹皮肤的时候,就直接与这个高分子膜进行了摩擦和接触,就会感觉皮肤上好像有很多东西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仅仅使用这种高分子成分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其他实际具备功效的成分的加入。实际来说,这种成分只是停留在对于肤感的改善上,而很多消费者对产品有一种使用误区,就是对涂抹感受和肤感过于重视,所以才会在这方面被迷惑,误认为产品中添加了很多有效成分,从而选用了也许并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还有一种高分子膜,比如添加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到产品中,这样涂抹后的肤感也不错,也会有一种膜的感受,但是并没有PEG-7这类成分的成膜感强烈,而且还可能肤感略有粘腻,这些都是原料的特性。但是大家不该完全依照理想化的肤感来挑选产品,这样的话,就很可能错过了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而误选用了没有护理功效却只有肤感的高分子聚合物。

 

    这次话题谈了许多关于亦正亦邪的成分,仅代表个人浅见,其实类似的成分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不再一一举例,大家可以掌握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后逐步应用到实际选购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