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误区了木有?——配方师小新点评常见四大误区
(2011-11-03 10:17:59)
标签:
补水功效护肤化妆品嘉人嘉人美妆美容品牌时尚香精孕妇精油 |
分类: 致命误区 |
很高兴前段时间受《嘉人美妆》杂志约稿,发表了一些文章,由于杂志版面有所限制,所以在此将文章的原稿与广大网友分享,希望可以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提示和帮助。这次的题目是“专家点评,带您走出四个常见误区”,依次分享如下:
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正确的防晒产品和指数?】
虽然夏天已经过去了,但是秋冬的防晒工作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经过一个夏天的洗礼之后,秋季自然会进入一个皮肤的保湿修复和肤色还原的过程,大家往往急于恢复肤色,进行美白处理,然而忽视了恢复同时的防护工作,即使肤色恢复了,如果没有同步做好防晒工作,那么肤色也难保持,至少也会影响恢复的速度。
那么,进行防晒产品选择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比较关注产品的防晒指数,也就是SPF和PA值,这两个数值分别是针对UVB和UVA防护能力的反映数值,相关文章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我发现很多朋友存在一个误区,都喜欢选择超高指数的防晒产品,比如SPF
40及其以上的产品,我比较费解,为什么要选择这么高指数的产品,如果不是出海旅行,国内的日常防护,酷暑时段“SPF30,PA++”的产品已经是足够防护能力的了。当然,高出汗情况下,需要适当补涂产品。但是,为什么这么多朋友过分追求高指数防护呢?主要是两点原因:
第一,大家有一个误区,指数越高,防护能力越大,越不容易晒伤。可是大家还应该考虑到一点,防晒成分中很多都有一定的刺激性,防晒剂本身是通过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同时起到防护作用,而本身吸收紫外线的同时,防晒成分又会释放出自由基,自由基是促使肌肤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过于追求高指数,必然伴随过量自由基的释放,加速皮肤衰老。当然,我们不要因为这个自由基的释放而不使用防晒产品,因为紫外线对于肌肤的伤害,造成的光老化现象,要远远超过防晒剂释放出的自由基所导致的衰老情况。
第二,有朋友会说,自己买过SPF
30的产品,虽然使用了防晒,每天都用,用量也足够,但是夏天过后,仍然皮肤被晒黑,这个现象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大家不得而知的实际情况。防晒产品,刚制作出来的时候指数比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品储存条件的变化,指数就会有所降低,而这个降低的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产品配方体系的稳定性,稳定性高的,降低的幅度就会较小,反之就大。这种降低的情况,是一个允许的情况,当然,我们严格上只推荐那些降低幅度小的、配方结构更为稳定的产品。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罪魁祸首”,经过SPF值检测仪实际测定,我发现市售很多防晒产品,虽然生产日期都比较近期,但是实际测得的SPF值要远远低于产品包装上标注的SPF值,比如说,一个标注SPF
30的防晒霜,实际测量值也许只有SPF 15,一个标注SPF 15的防晒霜,实际测定只有SPF
4。最让人费解的是,这些产品所占市售产品的比例非常之大,50%的概率只少不多。试想,大家买来一个30指数的防晒霜使用,如果实际值只有15,那么酷暑使用自然是防护不够的,这时候消费者就会认为,我需要更高的指数,那么就追求40甚至50的产品,才能保证达到实际30数值的效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防晒指数,选择有保障的品牌,正规的购买渠道,才是可以最大保证消费者利益的解决之道。
————————————————————————————————————————
第二个问题——【产品的剂型和稠度与其功效高低和肤感有多大关系?】
产品分类来讲,从剂型上,有精华液和精华凝胶、乳液和膏霜这两种比较常见的类似功效、但是外观性状又不相同的产品。那么,其最大的差别,就是产品稠度的差别,凝胶比液体的要稠,而膏霜比乳液要稠,这个常识大家都有,但是同时,很多朋友会有一些习惯误区:会认为膏霜比乳液要更为厚重和滋润,凝胶比液体的或者水剂的要更为厚重,总之是一个观点,稠度高的产品,肤感就厚重,功效可能也更为高效,活性物添加量更为丰富充足等等。
可是,这些通过表象来判断产品内部配方结构和成分及添加量的方法,是不太客观的。下面大家可以一起分析一下,稠度的高低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更细致的说,是哪类成分影响的呢?如果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常用的一些增稠剂,拿一个基质配方来举例,比如一个普通的化妆水,如果我们添加一定比例的增稠剂(比如Carbomer),那么这个水就会逐渐变成粘稠液体状态,如果继续加大增稠剂用量,就会变成凝胶;同样,如果一款非常稀薄的乳液,我们去添加一定比例的增稠剂或者增塑剂和蜡类等等,这个乳液的稠度就会逐渐升高,直至最终变成稠厚的膏霜。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大家还会继续保持原来的那种观点么?如果配方体系做的油腻厚重,那么一款乳液同样可以做的比膏霜厚重滋润,同理,一款膏霜如果体系和油脂搭配清爽,那么同样可以做到比乳液清爽的肤感。另一方面,功效物的添加量和产品活性的高低,与产品稠度就更没有关系了,关键在于配方的配伍性和具体有效物的添加量和吸收情况等等。
所以个人还是建议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楚原因就比较容易分析判断了。
————————————————————————————————————————
第三个问题——【N多概念和种类的面贴膜背后,透露给我们什么?】
这几年,陆续流行的面贴膜种类非常繁多,包括最近新推出的一些3D和4D面贴膜,当然以后还会有ND面贴膜等等,已经到了“满城皆是面贴膜”的境地。那么,N多的面贴膜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配方,功效有多高,是否真的具备使用必要呢?
还是用我一贯喜欢的客观方法分析吧——看成分表:面贴膜中的成分,第一是水,然后多数就是一些廉价的油脂和多元醇(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等,然后就是该款产品宣称的概念功效物、防腐体系和香精等。廉价油脂和多元醇都是同样的廉价成分,非常便宜,而宣称的概念配合面贴膜的包装,往往才是真正吸引买家的动力。当大家消费冲动给力的时候,是否注意一下,这些概念的一些问题:第一,这些概念成分,大多数都是每个产品只宣称一个卖点,那么,该卖点成分是否真的具备该产品所宣称的功效?比如一款黄瓜卖点的面贴膜,那么基本会宣称美白功效,但是如果宣称抗炎功效,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斟酌了,首先要确定功效物是否对症而发,然后再看其他。第二,如果是真的功效和概念成分对路,那么单一功效物质的添加,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只添加黄瓜提取液的产品,能达到多大的美白效果呢?化妆品最关键讲究的是复配,功效方面,也同样是需要多种成分一起复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单一组分使用时,很难发挥理想效果。第三,就算这个成分效果非常惊人,那么大家可以看看添加量,添加量的判断可以经过系统训练后简单判断出来,这点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和大家详细分享,不需要准确判断出添加多少,只要能否判断出添加量小于1%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蛋白、胶原、黄瓜、石榴、芦荟等等等等,添加量都微乎其微,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成本所限制,一片面贴膜,如果零售价几块钱或者20块钱以下,那么基本添加不了什么好东西,尤其是几块钱一贴的面贴膜,其成本也许还不到2毛,效果就不用继续想了吧,都清楚怎么回事了。当然,也不一定价格高的产品,功效就高,通常,高品质的产品必然不会多么便宜,但是高价格的产品不一定品质高。
通过这些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理清思路,以后慎重选择。我个人认为,面贴膜使用的必要不是一定没有,但是就目前市场销售的这些产品而言,只不过是浮云和概念的产物,新的名字和宣传词,都是一种新的概念和生命的赋予而已,并不是代表技术的创新和功效的扩展。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存在个别的优秀产品,但是毕竟概率比较低,如果大家用自己可爱的面部肌肤去逐个实验的话,那么恐怕实验速度远远不及这些产品的更新速度吧,所以面对此类产品,个人建议hold住吧。
————————————————————————————————————————
第四个问题——【化妆品刺激性的罪魁祸首是否真的是“防腐剂”和“香精”?】
这个话题我在自己的博文中曾经写过,这次正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都知道,防腐剂和香精,在化妆品添加物中用处极为广泛,而刺激性被排名为前两名,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以孕婴和敏感人群为主,对于这两种成分十分关注,生怕使用的产品中添加了此类成分。
但是,我这里想纠正的一个观点是这样的,这两类成分虽然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是在化妆品中还是广泛添加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功效化妆品中的蛋白类和多糖类物质比较多,加入防腐剂可以有效抑制菌类滋生,可以说是很必要添加的成分之一,大家与其纠结找一些所谓无添加的产品,还不如用一些稳定的添加了防腐体系的产品。我个人的观点是:使用添加防腐剂的化妆品总比使用生长菌类(肉眼不一定能看到)的化妆品要靠谱的多。第二,香精的添加,主要是由于化妆品原料多数都带有一定的气味,尤其一些油脂和乳化剂成分,气味比较重,所以需要添加微量的香精来遮盖,这点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使用正常味道的、含有微量香精的愉快产品总比气味重重的、有奇怪性气味的化妆品要合适吧。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香精和防腐剂的刺激性大家比较重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们也提倡这些添加量越低越好(香气遮盖住就行,防腐效果达到抑菌要求即可)。但是大家不要忽视,化妆品的整体配方结构的重要性,配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地位,要远远高于产品中某一个或者几个成分的地位,也就是说,一个品质好的,安全稳定的产品,即使其中添加了某刺激性成分A或者A和B,这样的产品的整体安全性也要高于不添加A、B刺激成分,但是品质不靠谱的产品,整体水平要高于个别成分,即整体高于局部,所以要先看整体,整体确定的前提下再去观察细节和局部,现在很多产品宣称如何如何,但是配方结构就比较…………,功效根本无从谈起了,刺激性和安全性我就更不想多说了,大家可以明白的。
这次简单的提出这几个问题,也是初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也可能有很多不成熟或者和大家观点不同的地方,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对一些问题的重视。如果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现象加以认真的分析和客观的研究,那么会有更为理想的收获。
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正确的防晒产品和指数?】
————————————————————————————————————————
第二个问题——【产品的剂型和稠度与其功效高低和肤感有多大关系?】
————————————————————————————————————————
第三个问题——【N多概念和种类的面贴膜背后,透露给我们什么?】
————————————————————————————————————————
第四个问题——【化妆品刺激性的罪魁祸首是否真的是“防腐剂”和“香精”?】
前一篇:嘉人美妆约稿,专家点评常见误区二
后一篇:有机认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