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古城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出行欧洲自驾 |
分类: 西班牙、葡萄牙 |
萨拉曼卡的早晨,斜射的阳光照射在宁静的老城区街道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仿佛要刺穿建筑物的外墙。在西班牙,许多老城区的建筑物外墙大都采用一种米黄色的石料,石料在新开出来时表层柔软,非常易于雕刻,而随着风吹日晒材质会变得越加坚固。由这种石材装饰起来的建筑显得厚实、大气,尤其是在黄昏夕阳的金色余晖下,古老的建筑乃至整个街区会呈现出一层淡淡的玫瑰金的色彩效果,也因此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传统城市色调,十分壮美、柔和,令人印象深刻。自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踏上伊比利亚半岛的那刻起,萨拉曼卡便成为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争夺的目标。公元11世纪末,赶走了摩尔人的基督徒重又聚集到了这座曾经是他们主教府的城市。萨拉曼卡是中世纪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座城市。
萨拉曼卡并不像马德里那样,即使过了午夜也可以轻易找到尚未关门的店铺与酒吧,在这里,走出城市客厅马约尔广场之后便是静静的街道,不时出现的街边小花园里,都会放上几座雕像,到了夜晚,雕像在柔和的灯光下反射出幽幽的光亮。自马约尔广场南端往南去大约200米有一处被称作哥伦布广场的小花园,花园中竖立着一座花岗岩基座的青铜塑像,站在基座上面目视前方的哥伦布,右手托着地球仪,左手则指向遥远的西方。是的,哥伦布所指的正是美洲新大陆的方向。哥伦布本人尽管生前并未从这一伟大发现中得到任何利益,相反病逝在了穷困潦倒之中,但却由此揭开了航海时代的伟大序幕。如今,哥伦布塑像在西班牙的许多港口城市都能见到,而在萨拉曼卡这座内陆城市中,这座塑像要告诉人们的却是,大航海时代的起点要从这里算起。哥伦布当年正是在萨拉曼卡道明会修道院,晋见了费尔南多国王和伊莎贝尔女王,从而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最终实现了远航的梦想。
穿过哥伦布小广场继续向南,很快就能看见大门装饰漂亮的圣史蒂芬修道院,站在街口向西望去,蓝天下耸立着萨拉曼卡大教堂的钟塔。萨拉曼卡大教堂分为新、旧教堂两部分,旧教堂建于12世纪初,尽管早已经是哥特时代,但还是修建成了厚实坚固的罗马式建筑,看着更像是座城堡。四百年后,那座紧挨着老教堂、真正属于哥特人的新教堂开建了,并且一修就是二百年。而这时哥特式建筑已经相当成熟,这座气势恢弘、装饰精美用心打造的大教堂,如同一道闪电,在哥特时代即将落幕的一瞬间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也因此成为了“哥特式最后的叹息”。
与大教堂西侧紧挨着的,是创建于1254年的萨拉曼卡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也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若从这里往北折返一百多米,有一幢方板风格的哥特式建筑,外墙装饰有近400枚石刻贝壳,这便是修建于1493年至1517年著名的贝壳之家,曾经是基督徒朝圣之路上的一座驿站,现为博物馆。相传在西班牙传教的耶稣门徒圣雅各布,晚年回到耶路撒冷后殉教,弟子们便把他的尸骨运回了西班牙安葬。此后随着异教的纷争,雅各布墓地遭到破坏而再也无人知晓。后来有位牧羊人在星星的指引下,来到西班牙西北部大西洋畔的一座小城并重新发现了雅各布的陵墓,这便是今天在基督教中与罗马、耶路撒冷齐名的三大圣城之一的圣地亚哥。
然而,圣城圣地亚哥距离欧洲大陆实在是太过偏远,基督徒们历经万苦千辛,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然后还要由东向西横穿整个西班牙才能够抵达圣城,仿佛那边就是世界的尽头。就连但丁都说,只有去过或即将前往圣地亚哥的基督徒,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朝圣者。如今,这条朝圣之路已经成为了欧洲的文化旅游线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朝圣者们一路过来,也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辛苦,至少还可以利用一下沿途的公路,但终究还是有不少虔诚者是一路徒步过来的,他们通常手拄手杖,背后行囊上挂着一枚贝壳,以示朝圣者的身份。或许就在我们欣赏贝壳之家这座古老建筑的时候,他们早已走出了数公里之外。
我们徘徊在那些装饰漂亮的老建筑之间,欣赏着各式精美的雕刻与徽标,仿佛想要找到一条缝隙去到历史的深处。萨拉曼卡是一座浸透历史、散发着浓厚文化醇香的城市。所谓历史,就是那些保留下来又被后人所铭记的东西。
夕阳下的萨拉曼卡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