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城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出行欧洲自驾杂谈 |
分类: 土耳其、希腊 |
孔娅(Konya)是位于土耳其中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孤独星球旅行指南将这里描述为土耳其的“圣经地带”,塞尔柱文化的堡垒,旋转托钵僧的故乡;城市经济繁荣,但有着庄严的表情,且相对保守,一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小心地做着平衡。据说前往孔娅的旅行者多半只是行程路过,如今也会有一些中国旅游团在孔娅逗留观看旋转舞。的确,尽管孔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相对土耳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可看的东西并不多,而那些哀婉的故事又显得有点虚无缥缈,仿佛是蒙在这座城市上的一层神秘面纱。但如果你不太赶时间,在孔娅收一下脚步或许会让你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就像孤独星球里说的,“最起码,你可以在这里吃一顿好饭”。
由于是自驾,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随性。为方便起见,在孔娅最著名的阿拉丁清真寺附近预订了酒店,但因入城道路的施工,迷惑中来回绕转到一座雄伟的大清真寺跟前,拦住一位戴着头巾的妇女询问,岂料她却哑然失笑,“这哪里是阿拉丁啊,只是个阿拉丁丁。。。”。于是重新上路一番折腾后,终于来到了酒店附近。原来这一大片正在改造,一个个片区道路相互隔断,难怪超级难找。经过这番折腾就已到了晚餐时间。这是一家经营当地菜肴的高级餐馆,餐厅设在一栋漂亮的旧楼内,透过宽大的老式木窗,暖色的灯光洒在庭院的草地上。餐厅里的服务生身着白色衬衣佩戴黑色领结,加上餐厅内的陈设与布置,一切看起来都显得庄重、典雅。餐厅不出售酒精类饮料,但传统菜肴的确相当可口。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这座城市庄严而相对保守的说法。
孔娅在罗马时期便是一座重镇,再往前还可以追溯至赫梯(Hittite)时代,算起来差不多有4000来年的历史。公元初世纪,基督教最重要的奠基人使徒圣保罗也曾多次来到孔娅布道。公元11世纪,西进途中的突厥人信仰了伊斯兰教,随后,安纳托利亚半岛上同样使用突厥语的塞尔柱部落便在巴格达接受了苏丹的封号。当信教后的塞尔柱人再次遇见基督教的拜占庭时,征战便有了更充分的理由,也更加骁勇。趁着拜占庭的衰落,塞尔柱人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突厥帝国塞尔柱,孔娅则成为了RUM塞尔柱苏丹国的首都。RUM一词源自于ROME,可见当时的土耳其人也称自己为罗马人。塞尔柱帝国建立于拜占庭的衰落之际,却很快在内部权利争斗和基督教十字军东征中四分五裂。从公元1150年到1300年只有短短的150年,相对于土耳其复杂动荡的变迁或孔娅4000年的历史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不经意的150年,塞尔柱却在土耳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土耳其社会。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甚至诡异。
塞尔柱文化遗产得以很好的传承,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孔娅在成为RUM塞尔柱苏丹国首都之后,很快便成为了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塞尔柱人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12世纪传到安纳托利亚半岛的织毯技术,13世纪在孔娅已形成了地毯编织中心,如今土耳其手工织毯更是家喻户晓。而被信徒称为导师的伊斯兰神秘主义教派大师杰拉莱丁·鲁米,其哲学思想更是影响深远,鲁米去世后,他儿子将鲁米思想的追随者们组织起来,在孔娅创造了梅夫拉维规则,也就是旋转托钵僧体系。基于鲁米哲学思想的这一体系在历史上有过极为不同的命运,大起大落,但终究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尽管如今这种宗教仪式已不再那么神秘,甚至转化为一种叫做Sema的旋转舞蹈,但对信徒来说依然极为庄严神圣。
孔娅城以一座被叫做阿拉丁的小山丘为中心逐次向外展开,山丘上修建于13世纪塞尔柱时期的阿拉丁清真寺(Alâeddin Camii),其重要程度仅次于那个体验梅夫拉维规则的梅乌拉那博物馆。清真寺由一位来自大马士革的建筑师设计,尽管在建成后的几个世纪里曾被多次翻修,内部结构大体保持了原来的设计和部分的原始建筑材料,但使用了钢梁进行加固支撑,尽显历史沧桑。山丘下的那座石雕博物馆,原是细塔神学院的一部分,院内极漂亮的砖砌拼花穹顶,极好地彰显了塞尔柱细砖建筑的精致,院外的八角形宣礼塔则装饰有青绿色的浮雕,令人印象深刻。宣礼塔原本要高出许多,只是塔顶部分已于1901年毁于雷电。
孔娅可看的还有一些清真寺和博物馆,如梅乌拉那博物馆等。尽管我们并不急于赶往下一站,但在原本的计划中只是个歇脚点,随遇而安地随处看看是最好的选择。白天的孔娅似乎与夜晚一样的安静,走在街头的妇女也普遍带着伊斯兰头巾,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给宁静的孔娅又罩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巾。想想如今土耳其的许多文化传统均源自这里,心底自然生出几份敬意。
孔娅街头的旧屋
街头时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