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洲自驾旅游出行古城古镇历史文化 |
分类: 马耳他、西西里、意大利 |
1797年5月12日,在军事上崭露头角、时年28岁的拿破仑此刻正站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打量着他的战利品,这一天,拿破仑拿下并终结了已有1100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今天,威尼斯依然流行着当年拿破仑称赞这里为“真正的广场,欧洲客厅”等美言褒奖之词的传说。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及市民传统的活动中心,也是如今观光客最热门的打卡景点。广场以圣马可大教堂为中心,由公爵府(又称总督府)、行政官邸大楼、拿破仑翼大楼、时钟塔、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围成。清晨,太阳从泄湖方向升起,阳光穿过公爵府建筑的漂亮立柱,漫不经心地洒在圣马可广场上,雨夜留在广场上的那层薄薄的积水,倒映出公爵府身披晨光的身影,漂亮的圣马可钟楼直刺天空,场面可谓美轮美奂。
圣马可广场既是“欧洲的客厅”,也是威尼斯城的迎宾入口。象征这座城市的飞狮以及城市守护神圣狄奥多,被分别安置在广场入口两根高高的柱子顶端。位于广场东端的圣马可大教堂初建于公元829年,现在的教堂建筑大致是200多年后重建起来的模样。拜占庭风格的大教堂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大门上方及礼拜堂大厅内装饰着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教堂圆顶下方,镶嵌了大量宝石的黄金祭坛在昏暗的光线里幽光闪烁,教堂四周近500根大理石立柱显得华丽而沧桑。威尼斯军队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从君士坦丁堡扫货回来的铜战马,被骄傲地置于大教堂的楼顶之上。可能是拿破仑喜欢战马,也或许是太过漂亮的缘故,铜战马曾被拿破仑带去过巴黎,如今立于楼顶上的为复制品,回归后的真品则陈列在教堂楼顶室内。
在威尼斯的共和时代,圣马可教堂一直是公爵府的私人礼拜堂,早期的公爵府建筑现已不复存在,今天人们所见的那幢华丽的哥特式建筑,是在威尼斯最富庶的14-15世纪里重新修建的。公爵府当列入观光客参观圣马可广场的重点,当你站在可容纳2000余人的巨大议事大厅里,望着墙上那些精美的巨幅湿壁画,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个小共和国抵达巅峰时刻的景象。除了建筑本身之外,还可以在公爵府中看到威尼斯画派中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
圣马可广场两侧是漂亮的行政大楼,尽管大楼建于不同时期,但都有着梦幻般的劵拱式长廊。广场西端连接两侧行政大楼的建筑,因其修建于拿破仑重新控制威尼斯后的1810年而被习惯地称作拿破仑翼,现在是科雷尔博物馆。圣马可广场上的那座红色钟楼,是这座水城上镜率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于1912年在原坍塌的钟楼地基上重建,楼高98.6米的。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主岛外东南角上的马乔雷岛,也建有一座同样的钟楼,可谓遥相呼应自成一景。另外,在广场北侧靠近圣马可大教堂一端,还有一座带有两翼的时钟塔建筑,尽管没有红色钟楼那么出镜,但却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见证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兴衰过往。
如果说,白日里的圣马可广场体呈现出一种从容下的繁华和装饰性的精致,那么夜晚灯光下的广场则充斥着奢靡堕落的恍惚和腐而不朽的美艳。这座欧洲的大客厅已是孤傲自赏般的存在,飘过的芸芸众生已留不下半点印记。
圣马可广场入口,飞狮、守护神、公爵府、圣马可图书馆大楼
威尼斯广场上的红色钟楼
位于马乔雷岛上的钟楼,与圣马可广场上的钟楼遥相呼应
夜晚灯光下的圣马可大教堂
大教堂楼顶上的铜马及外墙上的马赛克镶嵌画
置于陈列馆中的铜马原物
圣马可大教堂中的马赛克镶嵌画
公爵府庭院,北端与圣马可大教堂相连
与公爵府庭院相连接的教堂南入口立面
公爵府庭院里通往二层漂亮的大理石台阶
公爵府楼道上方的艺术装饰
总督府议事厅一角
圣马可广场北侧的老行政楼以及正对大教堂的拿破仑翼
广场北侧与老行政楼相连的时钟塔建筑
老行政楼漂亮的劵拱结构,在夜晚灯光下美轮美奂
广场两侧建筑底层的拱廊
入住广场两侧的商铺
夜晚灯光下的圣马可广场
夜雾笼罩下的圣马可广场
夜雾中圣马可广场一角
后一篇:【尼泊尔】越过喜马拉雅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