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西班牙、葡萄牙 |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小城镇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在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拉开了序幕,这成为了我们故事的前奏。这一年,汉尼拔亲率迦太基大军,以伊比利亚半岛为依托攻击罗马,旨在重新夺回地中海海上贸易的控制权,同时报上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之仇。战争初期迦太基人进展还算顺利,但随着罗马人的反击,迦太基人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战争的最终结果更是事与愿违。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被迫向罗马人交出了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地,并接受一系列苛刻条款,包括军队的地位和使用等等,活脱脱一个二战后的日本。自此,伊比利亚半岛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
塞戈维亚老城区一角
穿城而过的古罗马输水道
伟大的石头建筑艺术品
塞戈维亚(Segovia),位于马德里北面偏西一点约70公里处,由于地形的原因,公路会有点弯弯绕,即便这样,距离马德里的公路里程也在100公里之内,这正是马德里周边短途旅游的距离。经历了漫长、复杂历史,且展现多种不同风格的塞戈维亚古城,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小城最大看点包括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输水道、16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以及19世纪重建的阿尔卡萨城堡,而古罗马输水道又是其中的重点,极为出名。
那天我们驱车抵达塞戈维亚已时至中午。耀眼的太阳烤着大地,有进入烤炉的感觉,而大家身上却又是干干的,汗来不及出来就已经蒸发掉了,一路必须不断喝水以补充身体的水分。这里算是西班牙中部,延绵的石头山看上去贫瘠荒芜,夏季酷热干旱。因此可以理解,修建水利设施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哪怕做得夸张一些也不为过。但是当大家站在输水道下时,还是惊愕不已,以至站在原地许久没缓过神来,接下来便是情不自禁的欢呼。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塞戈维亚的这段古罗马输水渠道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如此,这在紧凑的塞戈维亚小城中尤其显得高大壮观。数据显示,这段输水道长约700米,是整个32公里长度引水工程的一部分,由79个单层劵拱和44个双层劵拱组成,最高处达28.5米,妥妥的10层楼房的高度,也是最为壮观的部分。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工程上这座水渠是用巨石垒成的,而非罗马人常用的火山灰加石块的混凝土堆砌工艺,既然是往上垒就自然没有如何粘结剂了。但要垒建如此规模的构筑物,况且还能2000年不倒,大概也只有古罗马人才敢这么干了。
塞戈维亚的这座输水道,毋容置疑是一件传世作品!无论你是否对建筑感兴趣,都不可能不被那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所击倒,那种刚柔并济、形式上的完美与纯净、艺术穿透力等等都是难以想象的。本来这只是相对干旱地区的一个纯功能性“水利设施”而已,却被古罗马人硬生生地做成了伟大石头艺术品,就是在2千多年后的今天,也还是艺术家们朝圣膜拜的对象。
2千年前的罗马人在建筑上已经有如此成熟的技术与成就,并且已经将建筑理论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将哲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融合到了一起,这就是那本完成于公元前32-22年间的经典著作《建筑十书》,在其中的第八书中对输水道的建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走过了2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方的建筑思想也大都在这个框架之内,可见当时的罗马不仅仅是在疆域上建立了庞大的帝国,而且在精神上也已经是如此的强大和成熟。
水渠自山坡伸向远方
阳光下水渠投下的光影
古罗马天空里游荡的飞鸽
塞戈维亚如今的人口已不足6万人,基本上是西班牙小城镇的常态。据历史学家称,这一切源自于16世纪中期的一场暴动,之后塞戈维亚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然后逐步的衰落下来,以至于渐渐被人遗忘。但这里终究是一个有历史深度的地方,重新将人们的目光聚回这里的,便是眼前被各种资料列为“非看不可”的古罗马输水道。尽管塞戈维亚中世纪风貌古城、大教堂、城堡,及伊斯兰王宫也很出名,但在这座古罗马建筑的盛名下均黯然失色,以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
我们沿着坡道走到高处,然后回望这座从古罗马时代一直沿用至19世纪的输水道,凿在石块上的施工浅孔依然清晰,岁月的冲刷让大石块有了温润的圆角。一群鸽子停留在附近房屋的屋顶上,忽然间又齐刷刷地飞向这片蓝色天空,星移斗转,天空依旧,在我们感慨岁月的时候,古罗马人却已经走远。
游走在古老城区
历经岁月的古罗马输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