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皇家的马德里(下)

标签:
马德里西班牙自助自驾广场旅游 |
分类: 西班牙、葡萄牙 |
马德里马约尔广场
前往马德里的观光客,一般都会去下太阳门广场,整个西班牙的公路起点都从这里开始。所谓太阳门,即是太阳最早照射到的地方,也就是原来马德里城的东门。广场边上步行街街口,竖立着马德里的标志棕熊雕像,成为了观光客到此一游的最佳见证。也许是广场正在维修中的原因,当我们经过那里的时候,并未觉得有多特别,相反,这里更像是一个交通枢纽站,来来往往的人流,只是通道略为宽阔一些。而不远处的马约尔广场则截然不同,当你来到马约尔广场边上时,或许会以为自己身处在居民楼包围之中的商业街上,而就在穿过门洞的一瞬间,那个才叫“惊艳”!
西班牙许多城市都有叫做马约尔的广场,马德里的这座广场,长、宽各129米和94米,是国王为市民建造的城市客厅,用来斗牛、球赛,甚至用于处决异端分子。因此,广场规模应该说是足够大了,但与传统上的广场概念有所不同的是,这座广场的四周是被住宅楼圈住的,底下商铺,楼上三层住家。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广场共有九个入口,各具特色,是绘画摄影的理想题材,其中的一些入口还需要拾阶而上,难怪不注意看便会错过。面向广场一侧的建筑外墙被漆成红色,主建筑上还布满了壁画。广场当中安置着一座1616年完成的菲力三世骑马坐像,整个建筑中面向广场一面共有237个阳台。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建筑外貌,主要是18世纪末哈布斯堡王朝时期修建的,旧广场已经在1790年的大火中焚毁。但不管怎么说,这座广场首先是在1619年菲力三世时期建造完成的,因此,在日后的1848年人们将菲力三世的坐像移来此地,也确有其合理之处。
马约尔广场上有许多街头艺术家,除了部分的人物装扮外,一般都是一边绘画一边将自己的作品出售给观光客。西班牙从来不缺艺术家,尤其是画匠,这在索菲亚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等艺术展馆中可以见到大量本地艺术家的作品。马约尔广场一角的墙上,镶嵌着一片汉白玉,这块1908年起镶嵌在这里的汉白玉提醒着人们,200多年前马德里人民起来反抗拿破仑占领的悲壮一刻。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抗法运动,由于天才军事家拿破仑的出现与沉浮,使得这一切变得诡异起来,终于演变成一场被史学家称之为“拿破仑战争”的欧洲动荡期。尽管西班牙一直被认为是法国的小跟班,却并不认同如此激进的大革命共和思想,跟班么,就是会慢上半拍,也正是这慢下来的半拍,使得西班牙这边有了思考的余地,但这自然不能满足大哥的要求了。当拿破仑军队于1808年开进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据整个事件的起始点已经有了十年的时间,但这个后来被称作为“半岛战争”的事件,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的5月2日,马德里市民起来反抗了,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军队,作为以前的小跟班想必老大也不会太过计较,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在城市的一角,一位大名鼎鼎的宫廷画师默默的注视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尽管他选择站在法国一边,而当已经耳聋的他目睹到那一幕幕血腥的场面,灰暗与恐惧开始充噬他的灵魂。戈雅(Goya),在1814年半岛战争结束的当年,创作了《1808年5月2日(起义)》和《1808年5月3日(枪杀)》两幅油画,一反其以前和谐、优雅的风格,而表现出愤怒与控诉,并在以后的画作中,经常充斥着恐惧与灰暗。但不管怎么说,“近代绘画从戈雅开始”,这便是美术史上对他的评价。
作为西班牙内战时期重灾区的马德里,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印记,包括雕塑、纪念碑等等,而最最直观的却是博物馆中的照片与展品。马德里所经历过的一切,也是这座城市应该或者必须承载的东西。就如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一样,前缀加上了“皇家”两个字,便注定要与众不同,注定要去承载那些不一样的东西。。。
马约尔广场上街头艺术家的作品
进入马约尔广场的九个入口之一
纪念马德里市民于1808年5月2日反抗拿破仑军队占领的起义纪念牌
虽然已经入夜,还有许多久久不愿散去的人们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毕加索的巨幅绘画作品,格罗尼卡
格罗尼卡是位于西班牙北部靠近毕尔巴鄂的一个小镇,西班牙内战期间,该镇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受到大规模空袭的城镇。战后毕加索受委托,创作出了这幅著名作品。
立于普拉多博物馆门前的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迭哥·委拉斯贵兹(1599-1660年)的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