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碎碎念】京都。街头走来花姑娘。

标签:
古都和服京都日本自助艺妓 |
分类: 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
京都花街走过的艺妓
去到京都的观光客,都会到花街去逛一逛,那是个日本艺妓走出来的地方。
艺妓于17世纪起源于京都东山区的八坂神社,这是一个人气指数历来很高的地方,神社周边很早便形成了商业区。那条对着神社的大街,如今依然红火,各种小商铺吸引了前来观光的游客。而从这里去到里边较为僻静的小巷子里,会有更精致的餐馆、店铺,许多是茶屋。传统茶屋中的服务生又叫茶汲女,除茶道服务外,还向客人提供诸如舞蹈、歌唱、演奏等,算是服务超值了,来的客人也就越来越多,生意自然越来越好。好的赚钱的方法一定会有人仿效,慢慢的,便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训练与培养合格茶汲女的产业,于是,就有了被称作“置屋”的专业培训学校。这就是专业艺妓的由来。
由于艺妓一般都深居简出,行色匆匆,世人很难一窥她们的普通生活,这不免造成了一种神秘感而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兴趣。事实上,要造就一名好的、气质超凡脱俗的艺妓并非数日之功,需要自小严格的训练与培养,才能最终呈现出那种来自骨子里的气质。艺妓在今日的日本已是非常体面的职业,有着不菲的收入,合格的艺妓甚至成为一个家庭的荣誉。但其背后是高昂的学习费用,相当苛刻的条件,以及学艺历程的艰辛,这并非是一般家庭与女孩可以承受与坚持的。
据说艺妓的歌唱算是一门绝活,但就本人而言,对其犹若哭丧的声音一直不敢恭维,倒是觉得艺妓的扮相很有特色。那日在去清水寺的半坡道上与出勤艺妓撞了个正着,尽管看过不少图片,甚至还见过舞台上的艺妓扮相,但生活中的艺妓倒是第一次见。艺妓头上戴着漂亮的头花,脸部与颈项均匀地涂抹着白色颜料,后颈部画出的三足,留出些许自然肤色,据说是留给人们的遐想空间。艺妓穿戴的和服质感很好,做工考究,与普通和服不同的是,衣领开的很大且向后倾斜,刻意露出全部颈部。
有人说,和服的设计恰到好处地修饰了日本女人身材上的先天不足,不管怎样,和服的美丽与精致却是不争的事实,穿和服的京都女子,的的确确穿出了古都的一种风情。
位于京都东山区的八坂神社
正对着八坂神社的商业街道
商业街上的店铺
被称作花街上的店铺
花街上匆匆走过的艺妓
准备出门的艺妓
清水寺巧遇艺妓
艺妓的面部化妆
艺妓的颈部扮相
素色和服
公交车上的和服女
买点心的和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