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那个叫作“惠安”的地方

标签:
崇武古城惠安女露脐装泥滩头饰大乍村小乍村 |
分类: 国内篇 |
提起惠安,似乎总有一张图片在脑海中萦绕:蓝蓝的大海,头戴斗笠,身着露脐短衣,下着肥大宽松黑色长裤,挑着大块石头的惠安女。我们见到许多反映惠安女的艺术作品,但表现较为一致的便是那个肚脐,并被冠以“风情”二字。
其实,惠安女的这身打扮还真不是什么少数民族传统,尽管这个可以是。福建沿海一带的人,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由于男人要去赶海,女人便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包括抬石头盖房子。据说是为了干活方便,也是气候的原因,当地逐渐就形成了短上衣、宽裤腿的着装风格,加之沿海相比内陆地区应该要开明些,终于,在民国初期露出了肚脐。不曾想,惠安女的这身打扮影响到了时装界,尽管克服保守还是花了许多年,但露脐装最终还是成为了流行 --- 由于本人不在时装界,这纯属臆想。
出乎意料的是,在女孩越穿越大胆的今天,惠安女的基本着装却并不见肚脐,这让我们这些前去采风的人多少感到些许的失望。毕竟,穿的人总是从实际出发,而看的人却是另外的角度。并且,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姑娘那么穿了,也找不到那些挑石头的惠安女了,时代已经大不同。来到有着完整城墙的崇武古城,窄窄的巷子,满眼所见用大石头垒砌起来的房屋,只是后期修缮或新盖的房子使用着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与大多内地古城一样,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看家及念书的老小。古城外就是海,如今建起了美丽的海边花园供人欣赏、休闲,只是卖着不算便宜的门票,想必是当地希望通过旅游来增加地方收入吧。但殊不知古城本身和那“风情”二字便是最值钱的东西了。
与那些海女不同,住在海边的惠安女并不下海,主要做些岸上的事情,但也去海边拾贝。夏日退潮后的黄昏时分,三三两两的惠安女便会来到已经露出泥滩的海边,弯下身子,噘起屁股,用工具在泥滩中挖着。夕阳斜着洒向海滩,水面闪烁着金光,并在这些惠安女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逆着阳光形成漂亮的剪影。尽管没有露脐装,但那样的风景与风情却是难以抗拒的。。。
崇武古城城墙
古城中用散乱石头垒砌成的民国时期的民居
石条窗户
古城中的小巷
当地宗祠
巷子中的老人
渔歌唱晚
拾贝的惠安女
腰佩银饰的惠安女
等着捕鱼归来的渔船,边唠着家常
准备好了运输工具,只等渔船归来
帮着卸货
将捕捞成果挑上岸
那些头戴蓝色头巾的都是大乍村里出来的惠安女
将鲜货装上车拉回村子,村里饭店有超新鲜的海鲜。
红色头巾是咱们小乍村的习惯
年纪稍轻的已不再穿传统服装,也许过年的原因,头巾还是蛮重要的。再年轻些的就彻底城市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