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国】兰波《灵光集》/何家炜译
(2009-06-22 17:22:47)
标签:
波德莱尔灵光集胭红棕榈叶兰波巴黎文化 |
生命(1)
一
哦!圣国的大道,神庙的地坛,那位向我阐释过《箴言录》的婆罗门,
人们对他做过什么(2)?然而,在那边我甚至依然看见那些老妇!我想起
阳光下银色的时日,迈向河流,一只乡村的手搭在我肩上,我们站在撒满
胡椒的平原上轻轻爱抚。——一只猩红的鸽子飞起,雷鸣般响彻我的思绪。
——流放在此,我于是有了一个舞台,演出所有文学中的杰出剧作。我将
展示你们闻所未闻的财宝。我查究你们发现宝藏的历史(3)。我看到了续
文!我的智慧与混沌一样受到轻视。我的虚无是什么,在你们将要到来的
惊愕近旁?
二
家,找到了某种东西如同爱的琴键(4)。而今,朴实无华的天空下,寒冷
刺骨的乡间,一位绅士,我,让自己沉浸于回忆,试图让自己激动起来:行乞
的童年,最初的学艺,或穿着木鞋而来,一场场论战,五六次寡居,还有几次
婚礼,在那儿我强健的头颅阻挠我与同伴们合拍(5)。我分享过神奇的快乐,
我不后悔:这寒冷乡间朴实的天空深深滋养着我残暴的怀疑主义。但是因为这
怀疑主义从今以后不会被付诸行动,另外我已献身于一种新的纷乱,——我等
着变成一个凶恶的疯子。
三
在一间阁楼里被关到十二岁,我认识了世界,我为人间喜剧加上插图
(6)。在一个地窖里我学了历史。在一座北方都市的某个欢庆之夜,我
遇见了从前画家所有的女人(7)。在巴黎的一条老弄堂里,人们教给我
古典科学(8)。在一座为整个东方所包围的华美住宅里,我完成了我的
巨作而后功成隐退。我搅动我的血液。我的义务已经卸除。这事想都无需
再想。我确实是在九泉之下,不用祭物。
1.生命(Vies)一词用的是复数,兰波在这里讲述他想象或记忆中的几个生命
场景。兰波在《地狱一季·言语炼金术》中曾说过:“每个人,在我看来,
都像牵连着别的生命。”
2.《箴言录》此处显然不是指旧约里的箴言而是指印度的吠陀经。兰波用想像
来实现他对东方的向往。
3.对帕尔纳斯派及其他一些作家发现的所谓宝藏,兰波颇为不屑。
4.Clef既有钥匙,又有琴键之意,此处是双关语。
5.这里兰波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童年的奔逃和流浪,初到巴黎时的笨拙
拘束,以及和魏尔伦及其朋友在巴黎的生活。兰波在巴黎经常与“同伴们”因
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
6.兰波在家乡可能读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7.兰波可能在安特卫普看过鲁本斯的画。
8.兰波在这里真正埋葬了他过去的生活,这也是《地狱一季》的一个重要主题。
出发(1)
1.此篇如同上篇,是献给过往的祭词。最后一句又是向新生活的致礼,可能是
指与热尔曼·努福(Germain
2.“看够了,受够了,经历够了”(assez
都是元音u。这篇短诗中词的反复,以及多处名词短语的运用所形成的节奏感
向来为人称道。
王权(1)
“朋友们,我要她成为女王!”“我要做女王!”她笑着,颤动着。他告诉
朋友们一些隐秘,以及最终的考验(2)。他和她痴狂不已。
整整一个下午,他们从棕榈叶披盖的花园一角向前走去(3)。
1.关于此篇的象征意义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描述兰波的精神王国,有人
认为指兰波和魏尔伦的同居生活。真实与梦幻经过诗人的移形换位,要细究
其细节已极为困难。
2.“隐秘和最终的考验”令人想到通灵诗人在向不可知探索挺进。
3.“胭红的挂毯”和“棕榈叶”暗示着光荣和凯旋。兰波可能想到了耶稣进
耶路撒冷的情景。
身处何地,机运和祈愿,培育其实质。”人们向你如此要求。
1.兰波读过傅立叶、米舍莱、路易·布朗等关于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书。此篇
当与《神灵》写于同一时期,兰波此时仍相信通灵论,社会改造和移风易俗,
仍相信存在“改变生活”的秘密途径。兰波在此篇中歌颂新的爱,新的和谐,
这就是诗人在《神灵》中所说的“重新发明的完美尺度,出乎意料的奇妙的理”。
2.艾吕雅的诗歌一定因此句受益不浅。
醉之晨(1)
哦,我的善!哦,我的美(2)!残暴的号角吹响,我可不会踉踉跄跄!
美妙的拷刑架(3)!为闻所未闻的作品欢呼,为美妙绝伦的肉身欢呼,为这
第一次欢呼!它始于孩童的笑声,并以此终。这毒药将留在我们全身的血脉
里,尽管号角转向,我们重返原先的不谐(4)。哦,眼下,这可真是我们应
得的苦刑!我们虔诚地汇集起它向我们的灵与肉所作的超凡的承诺:这承诺,
这痴狂!俊俏,科学,残暴(5)。我们得允诺要把善恶树埋葬在阴影里,放逐
暴虐的诚实,以便让我们获得纯粹的爱(6)。这由几阵恶心开始,随即结束,
——因它未能用这种永恒把我们就地擒获,----香销之时,它亦结束(7)。
孩童之笑声,奴隶之谨慎,贞女之严厉,神色之恐惧,还有此间种种,今宵
的回忆好为你们祝圣。这始于粗野不堪,而今终以冰与火的天使。
神圣的迷醉,短短一宵!而这只是为了你赐予我们的那块面具。我们肯定
这种方式!我们没有忘记你昨天曾赐予我们每人以年岁。我们信仰毒药。我们
知道每天都给我们整整一生送上毒药。
这就是杀手的时辰(8)。
1.
“他探索自己,用尽自身一切毒药以保留精髓”。
2.
3.
走向不可知。
4.
“原先的不谐”指日常世界,兰波梦想着一个“和谐与美”的世界。波德莱尔
在《哈吸石诗歌》中曾提到吸哈吸石者这种“和谐与美的世界”的幻觉。
5.
l'élégance,
6.
7.
波德莱尔在《哈吸石诗歌》中曾描述过吸哈吸石者膨胀了的时间概念:
同一空间里领受着几次生命,每分钟都是一次永恒。
8.
Haschischins或更早的阿拉伯语Hashishin。米舍莱在《法兰西历史》
第二卷中曾提到建立于古代波斯十一世纪的这一宗派,其成员必须执行
暗杀任务:“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赋予其成员以疯狂的勇气,首领让
他们喝某些迷幻药汤,把他们带到快乐的境地,然后说服他们已经品尝
到忠诚者的天堂之乐。”这些杀手显然是完全蔑视死亡的,由此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上一段。
断句(1)
缩小到一片沙滩,和沙滩上两个忠诚的孩子,——缩小到一间有音乐的屋子,
承载我们明晰的同感,——我就会找到你了。
——而我跪在您膝下。
把您闷死。
当我们凶神恶煞时,——人们对我们又能奈何?
我的女伴,女乞丐,妖怪孩童!因为这些于你都一样,不幸,
阴谋,还有我的窘困。用你怪诞的呼叫(2)来依恋我们吧,你的呼叫!
这廉价的绝望中唯一的谄媚者。
一阵木头的气味渗入炉膛,——浸渍过的花,——劫掠在闲逛,——运河
给田野带来蒙蒙细雨——为什么已经没有了玩具和焚香(3)。
星星的金链,我跳起了舞(4)。
树叶将要坠落?
吊灯的火光,跳到床上,而后我从阴影的一角转过身来,我看见了你们,
我的姑娘!我的女王!
1.此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段,带有强烈的抒情意味;第二部分从“一个
乌云密布的早晨”开始,分为五段,更具描写性。从“当公共基金……”
一段看,可能写于庆祝法国大革命纪念日即七月十四日。至于年份,可能写于
1875年,因为1873年七月十日发生了布鲁塞尔悲剧(魏尔伦枪伤兰波),而
1874年七月兰波在伦敦。
2.这一段中的“女伴”,有人认为指魏尔伦,有研究者认为指兰波乞丐般的
童年,另有人认为指伦敦街头的一个女乞丐,还有的认为是影射魏尔伦的
妻子玛蒂尔德。
3.“玩具和焚香”使人想到圣诞节。兰波可能是想说天空阴沉,寒冷多雾,以致
于像在冬天一样。
4.此段给人极强的空间感。我们如同看到兰波逃脱了沉闷的现实,在诗的天空中
跳舞。最后一句让人想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句子:“尚需体内
一团混沌,孕育一颗飞舞的星”。
5.此句打通了味觉(墨汁的味道)与视觉(黑色的粉末),更有一“落”字,
夜晚变成可感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