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泡
学名:
Candiospermum halicacabum Linn
别名:
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
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科属:
无患子科
倒地铃属
英文名: Balloon-Vine,
Heartseed



















1,成果绿色
2,逐渐变黄
3,干瘪萎缩
4,镂雕衣裳

形态特征:
属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常做一年栽培,枝蔓长3~4米。茎具纵棱。2回3出复叶互生;小叶膜质,卵形披针形,长4~7公分,先端锐尖,不整齐粗钜齿缘,多歧聚伞花序腋生;花小,白色、花瓣4枚,2枚较大,另2枚具冠状鳞片1枚,雄蕊8枚,子房上位。雄花与两性花相似,雌蕊退化。蒴果倒卵状三角形,膜质。种子球形,真径5.2~6毫米、黑色,无光泽;种脐白色。花期
: 7~11月,果期8~12月,观赏期在7~9月
主要性状:
茎枝纤细,长可及3公尺,以卷须缠绕他物蔓延,或匍匐地面生长。叶互生,2回3全裂;花具长梗由叶腋伸出。小花白绿色不甚明显。结蒴果鼓胀成气球状,垂树枝间随风摇曳。果有三室,各藏浑圆种子一粒,成熟时呈黑色而有白色心印。
园艺综述:
三角泡又称倒地铃、风船葛、风船草、鬼灯笼、气球藤等别名,它是无患子科,倒地铃属的观赏植物,原产地为热带,亚热带地区。风船葛叶色青翠,果呈球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将其播种于盆内摆放在阳台上,待发芽后让它攀满支架,时至炎夏微风袭来,则碧叶轻摇,果随风动,能合栽培者感受到满目清凉的装饰效果。
药用价值:
【 别 名 】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四川]
【 来 源 】 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晒干。
【性味归经】 苦、微辛,寒。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凉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 注 意 】 孕妇忌服。
【 备 注 】(1)同属植物小果倒地铃C. 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Kunth) Blume,
外形相似,功效相似。
【 摘 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答案:(1) 三角泡
倒地铃
原形态:
倒地铃草质攀援藤本,长约1-5m。茎、枝绿色,有5或6棱和同数的直槽,棱上被皱曲柔毛。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3-4cm,小叶近无柄,顶生的斜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cm,宽1.5-2.5cm,先端渐尖,侧生的稍小,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分裂,上面近无毛或有稀疏微柔毛,下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花雌雄同株或异株;圆锥花序少花,与叶近等长或稍长,总花梗直,长4-8cm,卷须螺旋状;萼片4,被缘毛,外面2片圆卵形,长8-10mm,内面2枚长椭圆形,比外面2片约长1倍;花瓣4,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8,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丝被疏而长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时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状倒三角形或有时近长球形,高1.5-3cm,宽2-4cm,褐色,被短柔毛;种子黑色,有光泽,直径约5mm,种脐心形,鲜时绿色,干时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田野、灌丛、路边和林缘;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
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
三角泡性味:
苦;辛;寒
三角泡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途 :
清热、利尿、凉血、去瘀、解毒之效。治肺炎、黄疸、糖尿病、淋病、疔疮、风湿、跌打损伤、蛇咬伤等。
有毒部位:
叶以及种子。
中毒症状:
误食之後会有腹痛、腹泻症状,也有可能产生癫痫状的痉挛。
参考:已经发过的博 酸浆又名红菇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b01c50100upc4.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