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可能影响您的食欲,阅读时需有心理准备
前些日子,广州几个女学生搞了个“占领男厕所运动”,目的是为女厕所争取合理数量的“蹲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
——
肮脏的故事,发生在男厕所里
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去故宫参观,山人问老师:“皇帝的厕所在哪儿?宫女们的厕所在哪儿?”和每次冒完傻气一样,又被老师当场奚落了一番。哈哈
厕所这个话题,说起来挺自豪也挺泄气。五千年前咱就有了固定的厕所(半坡村遗址);一千九百年前(东汉)咱就发明了造纸术。而两百年前的洋人凡尔赛宫里还没有厕所,每次‘趴替’之后,花园里屎尿横流,还把法国王后憋得躲在壁炉里拉撒。这些,曾经让山人狠狠地自豪了一把。哈哈
可今天呢,绝大部分地区的同胞们依然沿用着半坡时候的简陋茅坑;咱老早发明了纸,却等了一千九百年才擦上屁股,哈哈,能不泄气?
小时候,山人的老家就没有厕纸,大部分人是用玉米秸秆之类的东西代替。很幸运,山人家里有废报纸和学生的试卷,屁股被擦得,黑是黑了点,却避免了肛门被剌伤的危险。听说有的人家在厕所里栽一棵小树,用小树的树干代替厕纸,在上面蹭,哈哈,当然,只是听说并没见过。但,山人的的确确在别人家的厕所里发现:墙角黑乎乎的,有明显蹭过的痕迹。哈哈
抱歉!抱歉!不说厕纸了,说茅坑。
北方,农村给厕所叫茅子、城里叫茅房,茅子上加个屋顶就成了茅房。里面的“蹲位”叫茅坑,歇后语“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农村的厕所大多建在自家的猪圈边上,方便的时候,通过茅坑就能看到自己的‘粑粑’变成了猪的饲料,恶心,却有成就感!哈哈,那时候农村穷啊!
南方农村给厕所叫什么山人不知道,那时候还没去过,只知道那时候南方城市里的公共厕所少得出奇。见到有人在河边清洗木桶,一打听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马桶,还知道了马桶也叫“马子”。
“马子”这个词在小说《肉蒲团》里出现过,就是未央生偷看女人小便的那段,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香港电影里的坏男人常说“这个女人是我的马子”,靠!太损了!
以前不光农村,就连首都北京的厕所也好不到哪去。街上的公共厕所都是开放式的,“蹲位”之间没有隔离板,距离还非常近,山人总是担心旁边的哪位‘屎友’跑肚拉稀,将稀屎溅到自己身上,所以一直不敢临幸它们。哈哈
幸亏山人家住校园,筒子楼和教学楼里,厕所的“蹲位”之间都有隔离板,还有门,避免了“屎友”之间的尴尬和担心。补充一句:刚才说“北京的公共厕所是开放式的”,是指:“蹲位”与“蹲位”之间没有隔离板,不是传说中上海“小便墙”那样的开放式。其实“小便墙”也不是一道墙那么简单,十几年前在城隍庙一带终于被山人找到一处,“小便墙”的两边是有遮羞墙的,呈“[”字型,敢情就是个没门没顶的厕所而已,并不是传说里想象中的那样敞亮。哈哈
这个世界是男人的天下!如果谁不信,可以找个没厕所的地方,亲自方便一下就知道了。长城外古道旁,那些排泄物绝大部分都是男人们的杰作。做男人真好!哈哈
好多年以前去清东陵,那时候的清东陵还没有厕所。男人们好办,找辆车找棵树,一挡就解决了。远远望见一大群女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拢在一起,她们在看什么热闹?山人好奇心大起,想跑过去看看,结果,“臭流氓!”被一个阿姨当偷窥狂骂了回来!哈哈
没有厕所,男人们也不好过。那年山人和一发小去五台山,整个台怀镇连一个公共厕所都没有,我俩住的那个家庭旅馆里也没有。晚上,山人突然闹肚子,憋得啊,实在忍无可忍了,冒着“踩地雷”的危险,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菜地边,终于摸到一处破围栏,赶紧爬了上去,“噗——”那叫一个痛苦啊!哈哈
临走那天才发现,附近寺庙的后面有个和尚专用的厕所,我俩如获至宝,依依不舍地蹲在里面,半个多小时,腿都麻了,恨不得把明天的存货也一块排出去!
离开五台山,我俩去了原平,还去了原平县城的厕所。(现在想想很纳闷,那时候哪来的那么多屎啊?哈哈)这次上厕所的经历简直可以用“险象环生”概括!先来介绍一下那个厕所:厕所里只有一个长方形的很深的粪坑,粪坑上横一根木头,木头上面垒着墙,墙将粪坑的上面一分为二,墙的那边是女厕,男女共有一个粪坑。再介绍一下经历:我俩背对粪坑,蹲在粪坑的边缘,试着往里排泄,一试,不行,有掉下去的危险。我俩一合计:一个拉屎另一个护法,轮流拉!山人摆了个骑马蹲裆式,一只手拉住发小的手,另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裤子,“噗嗤”一声下去,“咕嘟”一声回声,立刻感觉不对!说时迟那时快,山人本能地向前一窜,回头一看,好险啊,粪坑里的汤汤水水被激起了一个高高的浪花,就差那么一点点,差点就溅到山人屁股上!哈哈哈
发小一边狂笑一边还给山人辅导物理知识:“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啊!”弄明白了原理,再拉就好办了,拉一下向前躲一下,拉一下向前躲一下、、、哈哈
轮到发小,他也一手拉住山人的手,另一只手抓住裤子,这小子,物理课学得就是扎实,根本不像山人那样躲闪腾挪,“噗嗤”一声下去,没回音,又“噗嗤”一声下去,也没有浪花,原地不动就顺顺利利地结束了战斗。把山人羡慕得啊:“靠!你这‘压水花’的功夫怎么练的呀?可以去国家跳水队给陈肖霞当教练啦!”
哈哈哈
再往后,厕所越修越好了。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的公共厕所开始收费,每次三分、厕纸另计。在天安门西侧的公共厕所,山人见过两个外地人因为索要发票和管理员吵架。公家的人就是牛,连上厕所的三分钱也要报销啊!哈哈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城市的公共厕所开始对外承包,上厕所的费用也跟着涨价,三分、五分、一毛、三毛。一时间,承包厕所成了很赚钱的热门行业。九四年,也可能九五年,广州火车站前的公共厕所,竞标时拍出了110万的承包价,可见利润有多高。山人去过那个厕所,里面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收费的,收得手疼。哈哈
忘了谁说过:“现代文明是从厕所文明开始的”。咱可差远了,无论多好的厕所,只要没人看守,不出三天,里面脏的就进不去人了。山人在一个厕所的小便池上见过这样一个警示牌,上面写着“请不要在小便池内拉屎”,靠!去那儿上厕所的人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简直混蛋!
公共厕所里的提示牌,挺好玩,有的还挺有创意,以前山人还收集过拍照过不少呢。有些提示牌写的很别致,让人过目不忘,说几个:“尿不到池里说明你短、尿到池外说明你软”“洗刷刷洗刷刷”“同志们,冲啊!”多啦!哈哈
在某餐厅,厕所的提示牌是这么写的:“投纸入篓手留余香”,哈哈,“余香”,可把我笑坏了!后来,只要看到‘鱼香肉丝’,就想起这句来。
说起厕所提示牌,不能不佩服法源寺里的那个:“向前一小步,免脏鞋和裤”,服吧?人家是站在你的立场为你考虑的,你再尿到外面,就是不知好歹了!出家人就是慈悲啊!阿弥陀佛!哈哈
山人也慈悲一把,介绍一个让男人不得痔疮的方法:大便以后一定擦干净,再用水清洗,没有水,可以在厕纸上吐点吐沫。这是小学时一个老师说的,山人一直就是这么坚持的,很灵!
这年头,主流舆论一直都在大谈‘文化’,五花八门的文化项目也应运而生。按他们的逻辑,什么是文化?就是随便找个什么词,放在它前面就行。比起他们,山人说的这些,算高雅的了。
哈
哈
说明:几个朋友胡侃,不小心被录音。本文根据录音仓促整理。哈哈
北京法源寺厕所提示牌
(此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