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会专业人才市场畸形发展,盲目重复引进,形成巨大社会
浪费。目前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财会人才的现状可用"三多、三少""四重、四轻"来描绘结构性的突出矛盾:1、一般财会人才过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奇缺。目前,中国全国现有财会人员1200万,每年由大、中专补充的一般财人员近三十万,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尽管如此,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会计证考前培训班"、"新准则讲解班"等等仍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而真正紧缺的高级财务
管理培训班却是"凤毛麟角"。原因还在于"市场利益驱动",前者"面大、来钱快",后者"投入大、面小、来钱不易"。2、外部审计人员过多,内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匮乏。全国现有6万执业CPA,面临的状况已经是"僧多粥少",大家"抢饭吃"。而每年一度的CPA考试报考人数仍然维持在65万人左右,单科转全科合格人数每年约万人左右。围绕"CPA考前培训"的各种培训班遍及全国城乡,以"CPA考前冲刺"为题的各种辅导读物五光十色。"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预示市场导向错误。面对急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却是"冤家路窄",少人问津。从全球范围来说,CPA职业收入高、牌子硬,市场"跟风"氛围很浓。而CMA/CFM还在"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3、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洋协会"属CPA的多,CMA/CFM尚属空白。从90年代初,各种"洋协会"开始进军中国会计市场,至今已愈十载、二十载。对推动中国会计理论水准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所有进入中国的"洋协会",均隶属CPA系列。当然其教育体系中也含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但都是以CPA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际情况是:本土CPA已经相对过剩,加上"洋协会"又"生产"出一大批"洋CPA",这个人才市场已被纽曲得畸形了。这也不仅是"中国现象",几乎是"全球现象"。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