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赞同引进IMA的CMA/CFM

(2011-10-04 10:52:09)
标签:

保罗夏曼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外部审计

中国内审协会

教育

分类: CMA





      200x年岁末,美籍华裔管理会计学者、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杨继良先生从美国发来Emial,并通过电话多次联络,希望我能帮助安排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夏曼来华访问。"美国佬"向来以"老大"自居,很少跑到外面来"推销"自己或者"拜会"他人,只有别人"屈蹲"登门"拜会"。记得1996年在我就任中注协秘书长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以色列奥夫首次率团访问北京,在钓鱼台宴请他时,我曾开玩笑地说过:"你们美国人有个坏毛病,总是以老大自居,你看,我们中注协多次组团访问你们AICPA,你们就从来不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CICPA"。这位犹太人的会长先生非常风趣地回答道:"丁先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是因为我没有当上AICPA的会长,你看,我一当会长,AICPA代表团不就到北京来了吗"!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是美国会计行业的"老大",成立最早,复盖面最广,影响最大,同时还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职业化组织。怎么这位"老大"中的"老大"一上任的第一站就要来访中国?通过相互沟通,我了解到有两点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同日而语,从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其二,与财务会计或者CPA行业相比,管理会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球"日趋冷漠",要想重振管理会计雄威,如果由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国会计同行携手共进,重振雄威不仅指日可待,攀登新的高峰也不是梦想。大概就是出于这样的战略目的,保罗.夏曼来了,我也是"不谋而合"为之来访"架桥沟通"。2005年3月7日至11日一周之内,保罗.夏曼在北京如同走马灯似的,拜访了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个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会见了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内审协会六个与理财相关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还组织了一场面对22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教授、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会,与8所高等院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反响强烈。所到之处,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人和社团组织负责人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保罗.夏曼原先的设想,为照顾他第一次来京,原安排了一天游长城、故宫的行程,他主动放弃。保罗.夏曼认为,与中国这些高层人士沟通的感受远远胜过观看长城的美景、大大超越溜览故宫的历史。他需要现实,需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实现他的"管理会计之梦"。未来北京之前,保罗.夏曼对中国有关管理会计发展的认识可说是一张白纸,有时甚至保留了一些美国人"固有的偏见"。但北京一周之行,面对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吃惊之余他感到茫然。他多次向我表示:"丁先生,你们的国家太神奇了,我不知道下步该怎么走?看得太多、听得太多,来不及理出一个头绪来"!保罗.夏曼不知道怎么进一步发展这次丰收的访问成果!政府应允,协会支持,院校合作,中介参与,一周之内就拉开了CMA/CFM资格培训及考试认证全面进入中国的帷幕。陪同保罗.夏曼一行访问,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单位权威人士的多次会谈,我也深有感触。现将一些我认为是新的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一,忽视财务管理将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中美两国乃至全球对管理会计认识的误区可用"一、二、三、四"来描述:1、一枚硬币:会计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个组成部分,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目前,从美国到全球,也包括中国,过分地关注了记账、算账、报账的财务会计,它不过只能起到"记分员"的作用;人们的眼球过分地集中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它也只不过是有关"记分"的"游戏规则"。"硬币"的价值更多地产生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只不过是用价值计量表现提高管理水平所创造的成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忽视这个环节,就是忽视了创造价值的源泉。管理会计创造财源,财务会计计量财富。管理不实,基础不牢,会计报告虚假,整个硬币就是假币。如同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王军所说:"恰恰是由于财务管理的薄弱,成为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重要根源"。2、两只轮子:推动企业高效率、高效益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和强化外部监督是"两个轮子",内部管理是外部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从美国到全球,也包括中国,忽视内部管理,"神化"外部监督。CPA行业火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门庭冷落。制动的刹轮紧握,启动的飞轮滞后,两轮互不协调,最终两败俱伤,结果是车翻厂亡。3、三方关联:外因与内因。CMA/CFM是内因,CPA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外部审计再高明也无济于事。内部财务管理是硬功夫,外部审计是程序性,现在把位置搞颠倒了,强调外部,忽视内部,倒果为因,倒因为果。如同中国内审协会负责人所说:"过去,由于强调外部审计的作用,使得CPA越来越盛行。在安然事件等公司丑闻发生后,会计失去很多声誉,这是过分强调外部审计的结果。美国和全世界的教训是让外部会计师占有太多地位,对整个经济产生了过度的影响";企业与社会。社会是通过CPA的审计报告认识企业的,但不应颠倒地把CPA置于社会责任的首位,真正对社会尽第一位责任的是企业财务;企业与政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市场的服务机构。现在"上帝"与"仆人"错位。"大财务"是企业财务的客观环境,"小财务"是"大财务"生存之本,否则,"大财务"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理财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源。4、四个定位:唯书与唯实。目前"准则"唯上,"实务"为下。各方注意力集中在"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上,而这些对CFO来说并非至关重要,"照章记账"就行了。耗费时光争来争去大不了也就是记账的"游戏规则"。而资本市场却是瞬间千变万化,等待经过烦琐争论定下来的"准则"出台,市场情况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适时的财务管理才是现实的;CEO与CFO,不是"一把手"与几把手的关系,财务状况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与发展,CEO与CFO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同样需要CMA/CFM;美国与国际。没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不成其为"国际",同样没有美国参加的"国际"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200x年美国FEIUSA宣布退出IAFEI,我们也就找不到财务管理的"国际"。IMA能够取代吗?中国与美国。如同王军部长助理在会见保罗.夏曼时所说:"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国会计界共同努力,把管理会计在全球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忽视财务管理将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

二,财会专业人才市场畸形发展,盲目重复引进,形成巨大社会

 

浪费。目前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财会人才的现状可用"三多、三少""四重、四轻"来描绘结构性的突出矛盾:1、一般财会人才过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奇缺。目前,中国全国现有财会人员1200万,每年由大、中专补充的一般财人员近三十万,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尽管如此,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会计证考前培训班"、"新准则讲解班"等等仍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而真正紧缺的高级财务管理培训班却是"凤毛麟角"。原因还在于"市场利益驱动",前者"面大、来钱快",后者"投入大、面小、来钱不易"。2、外部审计人员过多,内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匮乏。全国现有6万执业CPA,面临的状况已经是"僧多粥少",大家"抢饭吃"。而每年一度的CPA考试报考人数仍然维持在65万人左右,单科转全科合格人数每年约万人左右。围绕"CPA考前培训"的各种培训班遍及全国城乡,以"CPA考前冲刺"为题的各种辅导读物五光十色。"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预示市场导向错误。面对急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却是"冤家路窄",少人问津。从全球范围来说,CPA职业收入高、牌子硬,市场"跟风"氛围很浓。而CMA/CFM还在"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3、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洋协会"属CPA的多,CMA/CFM尚属空白。从90年代初,各种"洋协会"开始进军中国会计市场,至今已愈十载、二十载。对推动中国会计理论水准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所有进入中国的"洋协会",均隶属CPA系列。当然其教育体系中也含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但都是以CPA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际情况是:本土CPA已经相对过剩,加上"洋协会"又"生产"出一大批"洋CPA",这个人才市场已被纽曲得畸形了。这也不仅是"中国现象",几乎是"全球现象"。因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