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灵岩寺碑刻-北宋▪灵岩寺敕牒碑

(2017-05-25 18:15:17)
标签:

转载

http://s10/mw690/001zQUdTzy6MonzNGPve9&690

 

“勑赐十方灵岩寺碑”立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原位于灵岩寺天王殿内左侧西向,碑身下半截约1米多掩埋神座内,后将此碑移至天王殿之外,方露全貌。碑高2.98米,宽1.2米,圆首,碑额阴刻双龙。碑阳刻文21行,满行70字,凡1139字;碑阴17行,满行39字,凡420字;碑側7行,满行11字,凡61字。前15行为碟文,正书。首行“中书门下牒”及牒文后“牒奉勅至勅故碟”6行为行书。末4行有衔名,其中右谏议大夫王安石名后有押。额题“勅赐十方灵岩寺碑”28宇,亦正书。

此牒文为确定僧人行祥接替永义为灵岩寺主持一事,涉及到齐州、京东路转运司、开封府、左右街僧录司和中书省(宰相办公机构)等政府机构。当时的灵岩寺已有传统的“甲乙子孙制”改制为“十方”制,住持选定大都有政府从外部调入,而不是从本寺产生,由此便有了“政教”矛盾,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而此时的灵岩寺,已是名声大坏,“素来凶恶”、“浪浮聚集”、“废隳纲纪”,朝廷派遣的住持很难掌控寺院,先后有六七位住持“没法正常开展工作”,均向政府上书请求调离。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朝廷敕封行祥为灵岩寺住持,并允许他带领五七名高级管理人员一同前去赴任。行祥闻之,心生怯意,便以“衰老多病,已废心力,必恐难为住持”为由拒绝,朝廷不允,最后下了严令敦促他到任,不得已之下,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行祥向地方政府开了三个条件:“一是讨要政府对他个人的任命书;二是朝廷要特降勅牒约束灵岩寺的‘坐地户’徒众;三是要带领10名年轻随从保镖一同前去。”此三项要求,除了第三项外,朝廷予以满足。行祥上任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便把朝廷的勅牒刻成碑石,立于寺内。

碑阴人名为该事件的当事人,涉及官员、寺院的官职、官阶、封号达40种。碑側为后人访古之题刻。

该碑有极强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北宋时期的政教关系、十方制寺院的僧团关系、地方政府的税收制度、北宋时期的官阶制度等提供了实例。

       http://s5/mw690/001zQUdTzy6MonGlwva24&690

 

    碑阳(右讀)

中书门下牒

开封府奏,先准中书劄子:“京东转运司奏:‘据齐州申,准开封府牒据:僧永义状经府披诉,情愿吐退灵岩寺主。勘会齐州灵岩寺在山谷,去州县遥远,有僧、行一二百人,逐年四方烧香』,送供人施利至多。诸处浮浪聚集,兼本寺莊田不少,全藉有心力僧人住持主管。今访闻得僧永義,只是一向修行诫行,经開封府有状吐退,难為住持山门。’本司雖已指挥本州縣:‘常』切辯认觉察,止绝浮浪之人,不得彼处聚集去讫。’伏乞朝廷下左右街僧司,别选差有德行心力僧一名充寺主,及许令于在京或外处指摘僧五七人,同共前来充本寺掌事,依十方』寺院住持勾当,所贵同心协力,住得山门,伏候勅旨。奉圣旨:依奏,劄付开封府,寻劄付左街僧录司。”依详前项中书劄子内圣旨指挥施行,仍具寺院法名及三纲、主首,并』僧司结罪保明申府。回据左右街僧录智林等状申:“智林等依前项府劄子内、中书劄子内圣旨指挥,同共定到左街定力禅院讲圆觉经、赐紫僧行详一名,充齐州灵岩寺主勾』当住持,及取到本院主鉴文,保明行详有行止,稍有心力,即目别无过犯,委是德人。诣实结罪文状:智林等保明行祥,堪差赴灵岩寺住特。如后异同,甘受重罪,不词所是。”掌事僧人候』得上命指挥,差本僧讫,却令指摘别具状申上。次乞指挥府司寻出给公据,付僧行详收执。仰详前项中书劄子内,圣旨指挥:许令在京或外处指摘僧五七人,同共前去充本寺』掌事,依十方寺院住持勾当,具寺院法名申僧司,令申府,仍立便起发前去,至齐州住持灵岩寺,并劄付左右街僧录司。亦仰详此勒令僧行详于在京或外处指摘僧五七人,同共前』去充本寺掌事,具寺院法名申府,便发遣僧行祥等起发前去,往彼住持齐州灵岩。至今左右街僧录司未申到闻。今据寄住左街定力禅院讲圆觉经、赐紫沙门行祥陈状:“窃以行』祥近蒙僧录寺选定,依准录降聖旨指挥,保明住持齐州录岩寺。行祥属以衰老多病,已废心力,必恐难为住持,寻曾有状陈免。至今月初二日,准开封府差人降到公据一道,已』据僧录司保明定差,令指摘掌事僧五七人前去,行祥既承上命敦遣,固亦不敢辞避,辄有诚恳披告乞敷奏者:一行祥窃闻,灵岩寺僻在山谷,徒众颇盛,累因住持人不振,遂致废隳』纲纪。今既再烦圣旨选差,则与州郡差请特异。伏见润州金山寺,每差住持人,并从朝廷特降付身宣命,行祥欲乞据此体例,乞赐敷奏,特乞给一‘为国焚修传教住持宣劄’付身前』去,所贵有以弹服远人,废寺易为兴葺,积集功德,上赞圣祚;一行祥窃闻,灵岩寺旧是甲乙住持,昨虽改为十方,缘未曾有十方勅旨。窃见西京龙门山宝应寺、奉先寺,旧亦是甲』乙住持,创新降勅改为十方,勅语内明言院中受业徒弟并不得作知事勾当,欲乞据此体例,特降勅牒约束,付身前去住特;一行祥窃闻,灵岩寺素来最是凶恶,浮浪聚集,前后□六』七次住持不得,虽今来许令指摘掌事僧五七人,亦虑难为照顾。行祥欲乞特度随身童行十人,贵得以为心手照顾,指使焚修、免有塾。”府司所据僧行详狀陈乞事件,伏候勅旨』。

牒奉』勅:行详依奏宜差充齐州灵岩寺主,仍在寺徒弟并』不得差作知事勾当,所乞度行者不行。牒至准』勅,故牒。熙宁三年八月日牒』

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吏部侍郎、参知政事韩,礼部尚书、平章事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①中书劄子是北宋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处理日常政务、下达行政指令使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元丰以后,适应新的中枢体制,改为尚书省劄子,简称"省劄"

②宋代地方高层政区是直接承续唐代制。是指由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诸监司行使管理职权。“京东路的界域范围是东至于海,西抵汴京,南极淮泗,北薄于河,大体上在今山东区域之内,由此对确立后世山东政区的名称及其基本界域规模,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京东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进一步划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东路统领八州一军,西路统领一府七州。元丰初年,割西路齐州属东路,割东路徐州属西路。

③左右街僧录司,为唐宋时代掌理僧尼名籍、僧官补任等事宜之僧职。

④“三纲即寺主(住持)、知事、维那;“主首”即主事,相當於“監寺”。

⑤唐制,三品以上官公服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大红),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僧人亦有时受紫袈裟。

⑥今江蘇鎮江金山寺。

shū yú,疏忽,失误之意

⑧王安石以熙寧二年二月自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兼侍講,除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此碑处应为王安石画押‘石’字,宋代勅牒在年月日后加省印,由宰相画押题名,其中有出使在外或直挂虚衔的,不题姓画押,只列官名。

⑨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杞县)人。据此碑看,当时官职与史书记载不同。

⑩陈旭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时年出判亳州,故只列官衔而不题姓画押。

 http://s4/mw690/001zQUdTzy6MonLkZKb93&690

 http://s5/mw690/001zQUdTzy6MonOuX1q94&690

碑阴(左讀)

京东诸军州水陆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太常少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孙琳』

提点京东路诸军州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司封郎中、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席汝言』

提点京东路诸军州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孔宗翰』

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知齐州军州兼管内河堤劝农事、骑都尉、赐绯鱼袋閻温仁』

内殿承制、京东西路郓齐濮济单兖州广济军驻泊兵马都监、专管勾本路诸军州贼盗公事、骑都尉、齐州驻札王□』

给事郎、守大理寺丞、知长清县事兼兵马监押张次山』

承奉郎、试大理评事、权观察支使李彭』

節度推官、承奉郎、试大理评事皇甫朝光』

观察推官、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常若思』

右班殿直、监齐州明水镇酒税榷□台、巡检公事高献昌』

三班奉职、监长清县盐酒税榷、监灵岩寺供利张冀』

文林郎、守长清县主簿兼管勾催遣綱吖珜O慶』

將仕郎、守長清縣尉向子蒙』

勅补灵岩寺为国焚修传教住持、传大乘戒赐紫沙门行祥立石』

监寺同勾当讲瑜伽论传大乘戒沙门智广』

知库僧法从、善翔;维那僧绍玉;典座僧定聪、明定』

 

①监寺,住持的助手,总揽寺院庶务。

②掌管仓库的和尚,总管僧众生活和佛事的必需品,如粮食、物品、法器、香烛等,还管理山林、田庄和殿堂、房舍的修缮。

③维那,维那原为寺院三纲之一,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相当于寺院的监察官。

④亦作典坐, 称掌管寺中斋粥和杂务的和尚。

 

 

 

碑側(右讀)

熙寧八年閏月十日,裴士傑沿檄過山下因遂一遊。』

宣和改元四月六日恭禮觀音,趙用之行道護題。』

宣和改元四月初十日恭禮觀音,兼登證明。張端子正記。』

 

①公元1075年;

②公元1119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