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 邑 城

(2015-09-05 21:29:26)
标签:

历史


石邑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城,存续超1000年。旧址位于今石家庄西南10公里,北故邑村南。现有城垣故址,城墙尚存。因政体沿革,还有第二个石邑城,存续400年。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石邑城迁址到万夏,旧址位于今石家庄桥西区振头村。
春秋战国时期,石邑城就是军事城的建制,当时属中山国。因地属太行山麓、井陉隘口,是当
时关中(陕西)通往晋地(山西)再通往燕赵(河北)齐(山东)地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晋国、魏国、赵国争相觊觎,反复争夺的地方。史书有着许多诸侯国争夺中山国及石邑城的记载。




石邑城最早的历史应在春秋时期,这期间记载较少。公元前407年,魏国发兵灭亡中山国,石邑城归属魏国。《史记·赵世家》记载:“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
公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复立中山国。石邑城回归中山国。因赵国不断发动进攻中山国的战争。为了防备赵国入侵,中山国在石邑城西部5公里的太行山麓 筑长城。《史记·赵世家》记载:“成侯六年(前369年),中山筑长城。” 
石邑城曾被割让给赵国。《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攻中山。王军取郜、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 郜就是今高邑县,石邑就是石邑城,封龙就是今元氏县,东垣就是位于石家庄北郊的东垣古城。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亡中山国,石邑城终归赵国。《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三年,灭中山。”
战国后期,石邑城仍是各诸侯国争夺要地。《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赵王复使李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从太原经井陉至石邑是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
秦朝实行郡县制,石邑城正式设县。1957年在辽宁宽甸出土一件刻有“元年丞相斯”“石邑”“武库”字样的铜戈。说明秦朝丞相李斯曾在石邑城监造兵器,并建武库。兵士们带着这里生产的兵器,转战到东北。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成为秦朝的一个重要城镇和大型兵器制造基地。
西汉置石邑县,属常山郡。后汉光武中兴后曾一度撤销,汉末又复置。历经魏、晋,到北齐时曾一度将井陉并入石邑,石邑改称井陉,治所仍在石邑城。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zhongxin/20130522/2013052209150687463.jpg?pt=5&ek=1&kp=1&sce=0-12-12邑 城" TITLE="石 邑 城" />

在公元前305年,它曾因被中山国割让给赵国,被当做战国时期的一座普通城池;也曾因民间的附会,被当地人看做窦建德的都城。

它就是石邑故城,一个被误读了百年的城池。事实上,它的意义远超于此。它的盖棺论定,或许应该是——鹿泉的前身。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zhongxin/20130522/2013052209154462731.jpg?pt=5&ek=1&kp=1&sce=0-12-12邑 城" TITLE="石 邑 城" />

■石邑故城遗址出土的云纹瓦当残片

 

http://ugc.qpic.cn/adapt/0/6a17ed03-8742-06d6-c571-36d64b37e7a4/800?pt=0&ek=1&kp=1&sce=0-12-12邑 城" TITLE="石 邑 城" />

■石邑故城遗址出土的明器——陶钫

 

http://ugc.qpic.cn/adapt/0/722d6703-3a50-b974-ae73-28b67820fffd/800?pt=0&ek=1&kp=1&sce=0-12-12邑 城" TITLE="石 邑 城" />

■石邑故城遗址出土的套罍(读léi,一种盛酒的容器)

 

春秋时已有石邑城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出兵攻中山。经过鄗邑(今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封龙山、石邑(今鹿泉故邑),一直打到了东垣(今石家庄市长安区附近),逼近中山国的都城灵寿。中山国急忙割让四座城邑给赵国求和,赵武灵王才答应撤兵。

于是,后世许多历史文献,都依据这段历史,把历史上著名的石邑城,确定为战国中山国的城邑。千百年来,这似乎成了定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翻阅历史文献过程中,发现在战国以前的《国语》,以及战国时期的《韩非子》等文献中,其实还有关于石邑更早的记载。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赵简子——就是大家熟悉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赵简子的原型——有一位著名谋臣叫董安于,他是春秋时期晋阳城的创建者,也是晋国正卿赵氏的智囊。后来董安于为了维护赵氏在晋国的正卿地位,为赵氏江山赴死,为后来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正是董安于这个人物,最早引起我对石邑城历史的追问。

据《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记载,董安于曾为晋国上地郡(位于太行山高处)郡守。他曾作为郡的长官到石邑视察。看到深涧百仞,董安于就问陪同的乡官:“当地人敢进入这深涧吗?”乡官回答:“没有过。”又问:“婴儿、傻子、聋哑、疯子,有进入深涧峡谷的吗?”乡官回答:“没有。”董安于又问:“牛马猪狗之类的家畜,有进入这里的吗?”回答还是“没有”。

于是,董安于感叹说:“我肯定能治理这里了。为什么,法度要严峻无赦,就像石邑人都知道进入这深涧必死。所有人都不敢违法,何能不治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家分晋之前的春秋时期。所以我认为,春秋已经有石邑,而且属于晋国赵简子管理的上地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膏梁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