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LP4P7zy6J1rdbM9ye8&690
http://s2/mw690/001LP4P7zy6J1rdI9cB01&690
http://s4/mw690/001LP4P7zy6J1remYrF33&690
http://s5/mw690/001LP4P7zy6J1rf3xNWd4&690
http://s16/mw690/001LP4P7zy6J1rfLTKDff&690
张迁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隶书。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于山东东平县政府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能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碑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迁的业绩。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清万经评其书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顾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学习张迁碑,文有“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
汉代常见的典故,“董安佩弦、西门佩韦”,错用成“晋阳珮玮、西门带弦”。“董安佩弦、西门佩韦”,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西门豹为战国时魏人,《史记。滑稽列传》有传。在邺令任上,他惩治借祭河神而残害民女搜刮民财的地方污吏及巫婆等,大快人心,表现出疾恶如仇、刚烈耿介的性格。为告戒自己少犯性急之病,他身佩牛皮以自警。
董安于为春秋末晋国五卿之一赵鞅(即故事中追赶后来被东郭先生藏进口袋的那只狼的赵简子)的家臣。他擅长建筑,原晋阳城就是他设计并督造。自以为性情舒缓,故佩弓弦在身以自励。辅佐赵氏十几年,后在晋国内乱中为保国家安定而自缢身亡。
不纠结于张迁碑的对与错,单单这典故就很耐人寻味。古人重修身,学习传统,成就气质,这个典故就是一个很好地典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