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谢诗评297】福建张端彬评论:诗如其人,写诗就是做人——读我是圆的诗集《月圆月缺》《落单的幸福

(2020-03-06 06:50:51)
标签:

福建

张端彬

评论

我是圆的

诗集

分类: 金屋留香
诗如其人,写诗就是做人——读陈丰诗集《月圆月缺》《落单的幸福》
张端彬
.
    法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布风曾说过:风格就是整个的人。
    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陈丰为人朴素,正直,随和,他写的诗也如此,朴实,清新感人。如《渡船》:
.
来的是家
去的也是家
于城乡的叉口
针一般缝合
大家与小家的
距离
.
    这诗收在陈丰早年出版的诗集《月圆月缺》中。当时我读它时,就被它深深地感动了。25年后重读,它依旧如山花一样质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就是艺木的不朽的生命力。
    与过去不同,现在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如蛛网,家门口就有车。因此时下的年轻人大多不识渡船。因此渡船也随着公路的开通,划进了博物馆,成为传世的文物。福州属于闽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密集。在没有公路的年代,“缝合大家与小家的距离”就是靠这渡船。柴米油盐没了,撑一叶扁舟上集市去买;亲戚朋友往来,逄年过节,婚丧嫁娶,无船寸步难行。而今再读“来的是家,去的也是家”,对于我和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倍感亲切。书中另一首《棋道》也值得一读:
.
一盘棋
错了一招口囗便输了一生
.
以退为进口口让一子
又活了一个自己
.
    这是一首哲理诗。別看它只有26字,却孕含着人生的道理。
    写诗就是做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年韩信如果不受“胯下之辱”,他就不能成就后来的一番伟业。苏东坡也不时告戒自己不逞“匹夫之勇”。在福州,仁义巷的传说也是如此,脍灸人口。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忍!
                     
    在诗集《月圆月缺》中写得最好的当推下面这首《魅力》了:
.
山累了
躺下来也是一方风景
在浩淼的大江之上
依然不失一种
人的高度
.
    这也是一首哲理诗。山是无知觉的,怎么会累呢?诗里的山写的是人。诗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向人讲述单调的哲理,更不是说教,而是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这便是《魅力》的魅力。
    陈丰上山下乡当过知青,我支边去了青海。我们几乎是一同读着郭沫若《女神》与《黎明的通知》走上诗坛的。为了养家糊口,我写过小说,编过故事,一段时间曾潜心研究战国辞赋家宋玉,还参加编撰地方史志。1990年以后,我与缪斯绝交了。而陈丰却在2017年一下出版三本诗集《落单的幸福》《在你的江南》《时间之外》。他的这种痴情也感动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华裔诗人非马,亲自给每本书都题写了书名。而早在1993年,诗人雁翼就给陈丰的诗集《月圆月缺》题词:“月圆是月,月缺是月,月缺月圆莫奈何,缺缺圆圆都是我”。老诗人对陈丰是寄予厚望的。是啊,月圆是月,月缺也是月,只要是月就会发光,给人间带来光明。福建省社科院刘登翰研究员在序《月圆月缺》中也肯定:“这是陈丰创作的出发,有好的出发,便可达到预期的终点”。
    如今陈丰的诗写得如何?量价齐升,如同他的为人。如果把他新近出版的诗集《落单的幸福》与他早期的出版的诗集《月圆月缺》作比,我觉得他新出版的这本《落单的幸福》里的诗,还如他的人品无异,风格依旧,还是那么地朴实自然,自然得跟街边的小草一样,但它或他留给人们回味的东西却多了。如这首《秋荷》:“尽管我己经枯萎/但我却把如诗的影像/留在了人间”。作为秋荷,在夏日里也曾风光过一时,尽管现在凋零了,但它完成了花的使命。它(他)是问心无愧,更应感到幸福。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睡足了一年/今天又重返人间/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而给万物一个生长的机会/沧海桑田/独木桥上的清风脱去了贫穷的外衣(《立春》)”。末尾“独木桥上的清风脱去了贫穷的外衣”一语双关,既是大自然中的景物的真实写照,也对改革开放中祖国进行呕歌。
    读陈丰《立春》,使我想起二叔张善吉先生的《最初的记忆》,“最初的记忆/是在溪边一座古老的水磨房/我学唱童谣/歌声随风车转动/呵/那可爱的时光/我在水磨房/亲手折的一只只纸船/随溪水流去/不知飘向何方/如今/我也常折一些小纸船/放在闽江顺流而下/到我的故乡/捎走我的问候/我不愿那古老的磨房/还在安然地转动......”,前15句都是梦一般“最初记忆”,充满欢乐与甜蜜的记忆。点石成金,末尾升华;如果古老的石磨还在安然地转动,时代就原地踏步了,祖国的春天也就遥遥无期了。只有让古老的石磨停止转动,中华才能崛起,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诗化生活,深化生活,用爱心拥抱祖国。两代诗人合唱出同一首赞美祖国的颂歌。
    写诗就是做人。诗人总是“摇着橹/煞有介事地/带着大家过了荒年/正本清源/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在渡人的同时也在渡己(《摆渡人》)”在这首诗《摆渡人》前,诗人加了按语:“时间是个永不靠岸的码头。诗人在渡已的时候也在渡人,也被人渡”。这首诗写得很含蓄,耐人寻味。
    金无足赤,世间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因此孟子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大哲人况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的陈丰呢?用诗人的话,“在渡己的时候也在渡人也被人渡”。其实没必要加这段按语,把思索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他们去思索,去领悟。给人以更多。
   节日的花灯/点亮了团圆的月亮/我看见她在快乐的中央/快乐着她的快乐/一盏两盏三盏....../数不尽的花灯呀/像不可思议的我/一直在为她亮着/多少年了/心中的那盏灯/从没暗过(《元宵的花灯》)”有人说这是陈丰写给他恋人的诗。是,也不是。这恋人不是现实世界的女性。这人是缪斯,是供奉在他心中的诗神。数十年如一日,为她歌唱,无怨无悔。够执着的。这一点我就做不到。其实末尾还应该加一句“快乐着我的快乐”,添加诗人的爱她之心。
在一座楼里/但那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旧改的叶子上/我时常跟随拆迁的风而转移/心乱如麻/又一次拆迁开始(《家》)”。这首题为《家》的诗只有短短的6句,我相信读过它的人都会泪流。作者“十年了/我一直在找归根的家”。那一座楼里的家是无法归根的。真正的家应该是一幢古厝。是“布衣粗食/鸡犬相闻的田埂路......(《暗香》)”的同时,还有甘蔗林,水稻田,榕树,茉莉花......黑夜里,一群群孩童常在萤火虫屁股后,追逐着它的光亮......,可见陈丰不仅是爱诗之人,他也爱家。有关家的诗在集子中还有很多。如:“老长安的风沙/走进了小巷//小巷深处已空无一人(《遗址或者废墟》)”。“空荡荡的老家/如今真少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当年的乡村》)”。“男耕女织/相依取暖/岁月的嘴角/又多了一条黄河(《梦回》)”。“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七月的胡须/还是儿时的家″(《给童年》)”。“平祖坟/扒祖屋/都和我一样都能增加/墙的高度与厚度(《纤夫》)”,“...... 离家的日子/我如装满往事的背篓/思绪常常从篓底溜出/溜向沟壑纵横/皱巴巴的老家......(《离家的日子》)”。“未雨绸缪/想拆的民房都拆成了高楼(《风的形状》)”,“......回到过去/还是草屋/还是手耕牛犁/还是烧草的大土灶......(《遇》)”,“山在哭泣/水在流泪/坍塌的山体在跪祭/再也不能回家的他和她/还有它(《涅槃》)”同陈丰一样,读罢这些诗,我的心头同样感到沉痛。并非过去的都要深深地埋葬。古厝承载着祖先的辉煌和历史。留住古厝,它会拨准今日的航向,也会修正未来的舵轮。只有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孩子才有这种情感。“诗人要有担当,有责任感,要胸怀天下(刘巍《落单的幸福在诗里找——序我是圆的《落单的幸福》)”。可惜诗人的呐喊是空谷流风,踪迹难留。
    落单的诗人不会落单!这是诗人的幸福。我认识陈丰很久了,手中这本《月圆月缺》是他1999年送给我的。他早期用笔名古榕,陈工人刊发在《福建文学》,《芳草地》《福州晚报》上的诗作我多半读过。我喜欢读他的诗,更喜欢读他写“草根”诗。因为根生长在泥土中,因此也最接地气。幸福并没有落单。路就在脚下。希望更多像陈丰一样的诗人出现在当今诗坛上。写草根,接地气。别看它一身翠绿,朴素无华,春天正是靠它绽出。

【存谢诗评297】福建张端彬评论:诗如其人,写诗就是做人——读我是圆的诗集《月圆月缺》《落单的幸福

    张端彬,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宋玉研究会理事。福建长乐人。已出版诗集《落霞.钟声》、《十字架.苦行僧》,楚辞研究论文集《先秦辞赋大家宋玉》,长篇小说《宋玉的故事》、《陈文龙传奇》(合著)、《皇帝嘴乞食身——罗隐的传说》、《马铎一日君》(合著)、《吴航风暴》,中短篇小说集《早恋》、《林则徐吃猪料》、《状元帽》、《流米佛》《历史自有公正在》(合著)、《历史不应忘记》(编著),传记文学《康熙皇帝》(合著)等书;其中学术专著《楚国大诗人宋玉》(获福州市改革开放20年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叙事长诗《染血的罂粟园》(获福海文教基金会金牌奖)、中篇小说《十天书记》(获第一届中国廉政故事大奖赛一等奖)、论文《月光光,照两马》(获第五届福建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论文论著类二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