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中国先锋诗歌导报《网刊》2019年第11期
标签:
中国先锋诗歌导报网刊桑根评论像鱼一样的鱼 |
分类: 发表 |
。
像鱼一样的鱼
文/我是圆的
。
像鱼一样的鱼已经入锅
但它仍在锅里翻江倒海
它想回到出生的大海
.
大海温热
适合冥想
.
在海里
它终于掀起了一朵
属于自己的浪花
.
《抚摸自己》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后两行看似突兀,因为书名号的加入,结合"浪花"追根溯源,从而理解到是诗人心血出版的成果,也是根据追溯了解到诗人的生活,而进一步理解了"大海"。也加强理解了种类繁多的鱼永远无法拥有、选择水,唯有掀起各自的浪花,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来过,连在进入锅里一样的环境中,也能"掀起了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多么不易!
与一般控诉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同,这首诗先抑后扬,充满正能量。苟且里,诗与远方不是口头的安慰,而要拿得出真实、足够的事例
,才更使人信服,才更有榜样的力量,诗人做到了!
。
。
===
===
。
。
雨滴和雪花
文/赵建伟
。
雨滴和雪花都是好样的
一个个都是训练有素嗷嗷叫的士兵
一遇有大的行动,便会浩浩荡荡
铺天盖地从天而降不怕丢命
。
明明心里知道有去无回是去赴死
也不犹豫不退缩没有一个孬种
。
。
时间,是把隐形妖刀
文/ 林师
。
时间,是一把
磨得飞快的隐形妖刀
妖气十足。藏匿锋芒,不露寒光
杀人不见血,于无形中
剜痛一切,反过来自诩为药
可以疗伤。尔后
装出一副
若无其事的模样
。
。
老 家
文/孙淮田
。
村子里玩伴小翠
在村南边的山林里,捡到了
一只精美的小匣子
抱回了家
。
被父母打了一顿后
才知道,是被人遗弃的骨灰盒
。
长大后,我离开了村子
没再见过小翠,后来我回老家上坟
村子拆迁了
。
老家就没了
就被打包装进了匣子里,与父母一起
埋在了半山坡上的
阵阵松涛里
。
。
立 冬
文/王显威
。
像一块令牌被高高举起
向草木发出回归的号角
当众多的叶子浩荡而下
原野恢复了空旷与浩荡
。
最美的回归是落叶的回归
让来自于尘的终归于土
当初冬的阳光在水面绽放
菊依然站在不远的堤坝
。
就像再一次走在路上
当大风吹过这苍茫的田野
有一种苍凉叫如泣似歌
有一种结束叫重新开始
。
。
佛
文/李晓春
。
神龛上的佛
挺不容易的。
。
那日,我在一个木雕加工厂
看到大大小小那么多半成品的佛
杂乱堆放在旮旯里
满脸尘垢。身上结着蛛网
像穿着褛褴的乞丐。
。
也有一些,正在雕刀下
脱胎换骨。
成佛,
得先尝尽天下痛苦。
。
。
他在台上说话
文/ 杜立明
。
存在于我的周围,像硬币声
在我的口袋里晃动
叮当作响,这其实是一个人在说话
不知所措的句子走进喉咙里
体验本地的唾沫
是否有异味
他把椅子说到转动
把灯火说到暗淡,地址说到明亮
激动时,他把嘴架在我的肩膀上
让我想起
隆隆的枪炮声
。
。
午 后
文/苍耳
。
在檐下一隅
父亲坐在一只旧马扎上
阳光暖暖地照在他身上
父亲双手平放在膝盖上
抬抬困倦的眼皮
面前道路上驰过的车辆
扬起轻微烟尘
三三两两奔走的人
脚步匆匆
他们都有既定的目标和方向
。
父亲放在膝上的双手
下意似的捏成拳头
又舒展开来
青筋瞬时突兀
几点老人斑
耀出亮色
父亲再次睁大困倦的双眼
端详自己的手
一会捏成拳头
一会又展开
。
就是这双手
在过往的冬日里
不介意被皴裂,被冻伤
很多时候
父亲和风雪一起
咣当一声推门进屋
将一篓冻硬了的鱼
放在堂屋灶边
跺跺脚上的冰雪
双手哈气笑着念叨:
今天真冷
。
此刻,阳光愈加慈祥
端坐马扎的父亲
和村庄一样宁静
。
。
捏橡皮泥
文/一路花开
。
爷爷叫我捏的时候
他什么都不说
我捏什么
他就说是什么
。
父亲叫我捏的时候
他说的很多
我捏什么
他就说像什么
。
老师叫我捏的时候
他说的似懂非懂
我捏什么
他就否定什么
。
现在,我叫自己捏
风,捏影子,捏世间百态
他们说,你在
捏你自己
。
。
。
空
文/祁俊清
。
做名词的时候
我走进里面,让它名不副实
。
做形容词的时候
我依旧呆着,让它难受
。
要是它化为动词
我变成风,让它的阴谋落空
。
它有七十二变化
我有毫不妥协的主意
。
。
天空每天都有异彩
文/连占斗
。
天空每天都有异彩
仿佛是从心灵跑出来似的
这些灵异之物代表着天空发言
或许还代表着天理
我总是希望它们能永久地保留下来
记录下上天心灵的独白
哦,我总是渴望它们一直陪伴着人间
如果是梦幻,就让它成真
如果是现实,就让它成为雕塑
。
但世界每天都是新的
但朝阳每天都照出新的境界
但清风每天都把旧布局吹散
把新格局重新摆放
但人间每天都进行了洗牌
只有我手执一把永久的笔
画出易逝的光芒
。
。
喇 叭 匠———那个年代喇叭匠算是个文化人,多数是光棍。
文/洼中高
。
最后一口气
给了喇叭
。
破的音
喇叭收藏了
再也没响过
。
喇叭倒扣着
一座喇叭塔
。
塔里
躺着喇叭匠
喇叭匠
手里攥着喇叭
。
屯里少了一个
喇叭匠
每家门前
开着喇叭花
。
。
风 光
文/我心依旧xml
。
一朵花
远远的,我就能
嗅到芬芳
。
一滴水
静静的,我就能
感受激荡
。
一根弦
轻轻的,我就能
共鸣铿锵
。
柔柔的风
潇潇的雨
花儿的芬芳
。
这个世界
所有的美景
没有你,都不是
我眼里的风光
。
。
小 雪
文/谢依梦
.
越看越美
让世界沉醉
越看越可爱
轻轻地飘,默默地来
都说你无味
我却品到了你的香甜
都说你凉
我却看到了你的暖
内心为人间
愿化春水
润花草树木与田园
从天上到地上
你放弃了高位
。
。
落 叶 帖
文/一皖粥
。
多愁善感的诗人呀
请别替我喊疼
我只是一个弱者
听从命运的安排
。
向往自由的诗人啊
我悄然地落下
终于得到了自由
但随风飘泊真的是自由吗
。
热情洋溢的诗人呀
你们用力歌颂的生命之重
其实也不过这么轻这么轻
轻到如一片云从头顶掠过
。
我亲爱的诗人们 或许
你们还会一次次地站在树下
歌颂春天的鲜艳娇媚
但谁会为落叶献上赞美诗呢
。
。
我们是建筑工人
文/迪哲的诗和远方
。
我们是建筑工人
工地上的钢筋,水泥,砖块,木材
那全都是我们的文字
地球上每一块空旷的土地与江河
我们都将它当作了纸张
同时将每一把铁锹与瓦刀等建筑工具
都当成了我们的笔杆
。
我们是建筑工人
也是世上最为抒情的伟大诗人
我们的诗篇写的是云霄里的大厦
是江河湖泊上的巍巍大桥
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家园
是工厂蒸蒸日上的机器发出的响声
是世界各地的宏伟工程
。
我们是建筑工人
我们满怀的豪气胜过了苍天
我们的心中的热情如天空中高高的太阳
我们又像天空中的白云
紧紧跟随着季节节拍漂泊
我们为祖国的需要而勇敢前进
。
我们是建筑工人
只会把阳光与雾霭当作外衣
只会把大小的风雨当作自己挥洒的汗水
只为把大小不一的风当作擦拭脸庞的毛巾
我们可以流血流汗
但极不会流出半点眼泪
。
我们是建筑工人
可不是什么冰冷般的钢铁
恰恰我们是可以熔化钢铁的火焰
也深深地懂得与亲人分离的疼痛
我们只是把暗暗将愧疚
存放在内心深处独自品味而已
。
我们是建筑工人
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热情
来描绘祖国山河的宏伟蓝图
我们用满腔的青春热血
来铸造自己今生充满激情的丰碑
所以我们的皱纹里
永远会荡漾着精彩的涟漪
。
为我们是建筑工人
尽管我们普通平凡的群体
可我们为受苦受累感到无比光荣
我们为进取付出而无缘无悔
我们只欣慰为祖国不断美丽和强大
也有自己贡献的力量
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
。
塑 料 花
文/王天成
。
会场之内
高台周围
尽态极妍
一次又一次
迷惑镁光灯
出尽了风头
但不管怎么作秀
也无法蒙蔽
蜂蝶的眼睛
。
。
最后一枚树叶
文/ 长风
。
这属于我的最后一枚树叶,
也已离开了。
一棵树彻底安静下来。
。
一棵彻底安静下来的树,
像门窗紧闭没有光亮的农舍,
像某人沉沉睡去。
。
沉沉睡去的冰冻世界,
连星星也缄默了。
但它依然醒着,甚至
。
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它站在那里,
用它本来的样子,
。
以及一棵树想要的样子。
用根那巨大的拳头,
日夜捶打着虚无。
。
捶打出虚无里的黄金,
等待春风,
兑换春风中那活泼泼的绿。
。
。
银 杏 树
文/无敌丁老头
。
银杏树上站着
一树黄蝴蝶
在阳光下,扑棱着翅膀
跃跃欲飞
清风轻轻一吹
在空中,跳起了
欢快的舞蹈
时上时下
最终落在地上
给大地披上一层黄金甲
。
。
。
高 原
文/曹东
。
汽车在高原行驶
明月悬挂前方
硕大
圆润
与方向盘几乎重合
让我瞬间
产生了幻觉
仿佛独自坐在地球上
手持月亮
驾驶着整个尘世
颠簸前行
。
就表达而言,精粹则在后三句,尤其为其中动名词之间的搭配,“手持月亮/驾驶着整个尘世/颠簸前行”,如此搭配真可谓神来之笔,即使放在李白、苏轼同类题材的诗词里,也完全可以与之比肩。
在此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爱诗者,必须做到不薄今人爱古人,千万莫要以为月亮都是古代的圆,诗词都是古代的好。近百年来现代诗已有长足发展,的确涌现出了一批令人称道的好诗,其中不少还出自于无名者之手;假如你还不具备足够的阅读支撑,那就千万莫跟着某些所谓诗评家瞎嚷嚷,动不动就要将中国现代诗数落得一钱不值!
。
。
月 亮
文/神青赶
。
有时是月牙
有时不是月牙
在黑夜里
它难以坚持自己的形状
。
它被黑占据的部分越多
它光亮的那部分越锋利
。
。
。
老 人
文/ 空也静
。
阳光从老屋拎出来
蹲在墙角
日子榨干了浑身的油水
像一堆泥巴
被风捏出人的样子
让我过早地看到
自己
。
。
。
霜
文/ 木叶
。
遇见过你的每一个我
与每一颗动过的凡心
结局都是好的
白得像霜
。
其中一个死去,不再说疼
另一个身着红装,学会匀净地活
。
。
。
像鱼一样的鱼
文/我是圆的
。
像鱼一样的鱼已经入锅
但它仍在锅里翻江倒海
它想回到出生的大海
.
大海温热
适合冥想
.
在海里
它终于掀起了一朵
属于自己的浪花
后两行看似突兀,因为书名号的加入,结合"浪花"追根溯源,从而理解到是诗人心血出版的成果,也是根据追溯了解到诗人的生活,而进一步理解了"大海"。也加强理解了种类繁多的鱼永远无法拥有、选择水,唯有掀起各自的浪花,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来过,连在进入锅里一样的环境中,也能"掀起了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多么不易!
与一般控诉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同,这首诗先抑后扬,充满正能量。苟且里,诗与远方不是口头的安慰,而要拿得出真实、足够的事例
,才更使人信服,才更有榜样的力量,诗人做到了!
特郎斯特罗默曾说:要写得少些,写得好些,在一首诗上多花些时间些(大意如此,而没错)。这话总体上是对的;而不要片面认为在一个人的一生写得少就好。许多时候必要的多与好并不矛盾,矛盾往往在于多与滥的矛盾,多与迂的矛盾,归根结底在于多与没有了人类诚实心、好奇心、进取心的矛盾。譬如成名过,仍有名在的四位(不一一列名)倾向口语包括下半身风格的代表诗人,我还比较有条件地部分接受韩东的原因,也许正在于这些矛盾相对少些。我曾说韩东还较有些真的东西在。
不要过分相信只要是好的,都会被承认。有因故已不再写作的朋友,在与我交谈时曾多次说:只要你写得好,总会有人来承认的。我认为既对,也不对。对在于它肯定了东西必须要写好;不对在于忽略了许多事情的复杂性。譬如美国有几位(不列名)后来被确认为大师的诗人,当初并非特出名,其地位是凭其实绩,并随着多年现代诗歌研究的深入才被奠定的,此为事实。而许多事实,美国是美国,中国是中国。有关这一点无需多分析;而其实在真心写作者而言,“只要是好的,都会被承认”诸如此类的想法从来应是多余与过分。许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如此去想。
要理解在有些或许多名刊等处发表或获奖的作品,你认为不如你的。学会了理解也许就学会了理解有些辛苦编辑等同志许多时候实在拒绝不了对方的衔头、人情,有时的姿色;因为中国向来是一直比较讲感情的。如果这些需要理解的都是真的,同时也应多问问自己我(们)的作品是否就完美无瑕乃至绝伦无比而无可挑剔了;这也许更需要理解。
要理解别人不发表你作品,不给你作品获奖或怎么的。许多时候,如此反而是爱;因为诗无止境,许多时候不少诗确也需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也应该将确想发表它们的时间不断推后。
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将写诗看作一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