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诗评293】沈翠萍:也许有痛感的诗才有灵魂——读陈丰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标签:
沈翠萍评论我是圆的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
分类: 金屋留香 |
也许有痛感的诗才有灵魂——读陈丰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作者:沈翠萍(2019-11-05
18:42:40)
来源:沈翠萍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407128960
.
.
叶嘉莹说:读诗和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现在诗歌大环境不景气。但诗歌是永远存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陈丰老师以充满活力和犀利的文字,体现他的人生观。体现他作为诗人独特的文人生活。他说:替天行道,保护生态环境,关心并体恤弱势群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人云“诗言志,诗抒情。”从他的诗歌中均可见一斑,真的勇士般地敢于正视现实。
庄子是喜欢鱼的哲学家。陈丰他将生活的智慧写进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不是每条鱼都生活在海里。然而他一定天生属于海里的鱼。他说:
.
像鱼一样的鱼已经入锅
但它仍在锅里翻江倒海
它想回到出生的大海
.
大海温热
适合冥想
.
在海里
它终于掀起一朵
属于自己的浪花
.
《抚摸自己》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像鱼一样的鱼》
.
《像鱼一样的鱼》这首诗应该是这本诗集《像鱼一样的鱼》中的佳品,是他的代表作。诗由“锅”里的“鱼”想到鱼“出生的大海”
,最后鱼又拚命想“掀起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这朵“浪花”是什么,作者在诗的末尾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是诗人的诗集:“《抚摸自己》/《我把风留在了风中》”等等。
整首诗意象集中,有强烈的画面感
,让读者感到惊心动魄。仿佛在读鱼一生的悲壮传奇故事。悲壮的鱼不幸遭遇,让人潸然泪下。读者好像自己也成了鱼。还好鱼最后终于回归大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鱼在海里会微笑的,诗的意境悲壮但最终是美好的。让人深感欣慰。也许这就是此诗的魅力。
陈丰是一个诗痴,多年一直笔耕不辍,诗文作品颇多。他的诗,语言质朴感人而又有哲理的诗篇很多。如《风雨欲来》:
.
人去楼空
和你一起融化的不是雪
是那个枯萎的冬天
.
风雨欲来
很想告诉大海
我还在海边
.
此外还有《我和我的灵魂一起落水》《立潮头,我是超越灵魂的新龙舟》《凉亭》《风雨欲来》《十五的花灯》《走回原点》……等等都属于这一方面的好诗。
仅有物质是不够的。个别人把我们的时代当成物质至上的时代,但是仅有物质生活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诗意栖息的精神世界。陈丰把诗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他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诗歌。他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他美丽的家乡,青山绿水。还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旖旎的风光。这儿一切给他诗的灵感和诗的源泉。他说为百姓而歌,为家乡写颂歌。
陈丰他爱祖国爱人民,咏祖国锦绣山河之美,吟诵亲人好友之谊,人生感悟的诗比比皆是。诗如行云,耐读耐赏。比如《等待,抑或重生》《落单的幸福》《诗歌为证,理想花开》《中途》《清明的雨豆大》《窗外三首》等诗……
诗是敞开的灵魂花园。有时从他的诗的表面看如同一只刺猬。也许有点痛感的诗句才有灵魂。诗来自于丰富的生活,来自他诗意善良的内心。也许他是在用心拯救这个有缺憾的世界。用心良苦,不知他捐赠多少诗集给图书馆。他赠给我们图书馆就有好几本诗集。一位诗人温暖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温暖了一座城,他也温暖了一座城。
黑格尔说: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也是美的。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陈丰他用他呕心沥血写成的诗集,一本本铺成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这条坎坷不平的路上,充满千辛万苦,血泪艰辛。风雨且漫长的路。他永不停息,永不放弃,像一只认准前方而滚动的圆。一路乐观向上。
曙光在前方,金色的阳光在前方召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