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练习册22】2019.9.15林浦汉装拍拍拍

标签:
我是圆的摄影练习 |
分类: 摄影练习册 |
图文/我是圆的
经过3个月的练习,对于相机的使用等虽有提高,但从结果看仍存有不少问题,比如构图、跑焦,以及背光出现背景过曝等急需提高问题。这些问题在这次林浦汉装拍拍拍中尤其突出。
林浦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隅,北临闽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有内浦环绕成岛。自五代开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趋兴盛,故称之为“林浦”,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林浦古村包括狮山、濂江、绍岐、福廉4个自然村。濂江书院是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朱熹讲学的古书院。书院门口照壁上刻“濂江书院”四个大字,一进大门迎面即可看到一个石栏杆,上刻“文光射斗”四字。书院为二层木结构楼房,楼内后壁竖有一巨碑,上刻“宋朱熹讲学处”。
林浦林姓人家,历来注重教育,宋代朱熹讲学处能保存至今,就是一个物证。明代科第官宦兴盛,著名的有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功名显赫,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清朝到民国,同样人才辈出。至今还保留着唐宋以来大量的文物,包括唐代的瑞迹寺、甘泉寺;宋代的林桥、断桥、书院、古井、石塔、练兵台、摩崖石刻等,明代的尚书里牌坊、尚书家庙、尚书墓,清代的进士第、林寿熙故居、邵岐炮台等古建筑,而最为亮点的是当地的“宋帝行宫”与陈丞相祠。
宋帝行宫即宋朝末代皇帝的行宫,又号平山福地。《宋史》记载:宋德祐元年(1275),元军顺长江而下,占领南京。翌年,元军伯颜率兵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太后及恭帝被掳。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张世杰、陆秀夫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到温州江心寺召见陈宜中。之后,命秀王赵与檡先往闽中,浮海南下,遂达福州,从林浦绍岐码头登陆,驻跸于林浦。当时,随同前来的军士有十数万,民二十余万,淮兵万余。于是削平林浦山峰驻扎,此山从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点兵”之说,而林浦平山堂也成为宋帝行宫。
宋人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载:“平山,在开化里,城门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时驻兵于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宋德祐二年(1276)农历五月初一,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号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城内大都督府为垂拱殿,号召恢复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从温州赶到了福州,参加抗元斗争。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当年本村老百姓听到宋军失败,小皇帝跳海,不久之后又听到陈宜中也跳海殉国的消息(实为谣传),悲痛万分,后来在宋帝行宫边专门建了陈丞相祠,塑造了陈宜中像,好让陈宜中的灵魂回到这个地方安息。此后,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将宋帝行宫、陈丞相祠改为社庙,予以祭祀,冠以“泰山”两字以为避讳,俗称“泰山宫”。如今,林浦泰山宫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林浦村的核心文物景点。建筑物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泰山宫、天后宫、总管殿组成。泰山宫里所祀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如以宋高宗赵构为泰山,内正殿塑像赵构居中,旁列帝昰、帝昺童子神像,东西两厅并列,分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均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仓山区林浦“宋帝行宫”管护所所长林修长先生说:陈丞相祠到了清代,成为一座独立的祠庙,建筑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庙中塑造有陈宜中及部下像。陈宜中塑像红脸黑须,一身正义形象。几百年来,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定期举行“迎泰山”活动,抬出“童子泰山”、“陈丞相”、以及文丞相、张将军等神明塑像,进行巡游,以祈求出入平安、五谷丰登。
2019.9.15傍晚,我随中华摄影协会福建分会的摄影师来到泰山宫以及与之一墙之隔的濂江书院进行汉装拍摄练习。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其间还是有个别神形兼备可点之作,现按拍摄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敬请各地方家不吝赐教,授之以渔。谢谢谢。
.
.
最后敬请用微信支持在下“比投”。谢谢谢谢谢谢给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