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谢诗评288】福建伍明春:主体的疏离和现实的介入——序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2019-01-14 09:48:12)
标签:

福建伍明春

评论

我是圆的

诗集

像鱼一样的鱼

分类: 金屋留香

【存谢诗评283】重庆唐诗:物质时代的诗人何为——序我是圆的《像鱼一样的鱼》主体的疏离和现实的介入——序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授伍明春

 

在近年的福建当下诗歌写作现场,诗人陈丰显得颇为活跃。如果按照代际划分,陈丰是一位“50后”,但他的诗歌写作却十分勤勉,不甘人后,自2014年以来,他居然一下子推出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抚摸自己》《我是你的颜色》《时间之外》《落单的幸福》《在你的江南》等六部诗集,令人不能不刮目相看。陈丰甚至还给自己取了“我是圆的”这样一个富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笔名,这个笔名实际上也透露了他面对当下世界的某种抒情姿态。除不断出版诗集、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外,他还在各种诗歌网络平台上频频亮相、发声,多方位地拓展自身诗歌话语的显示度和存在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陈丰并不像网络上某些诗人那样为了某种利益而热衷于无聊的自我炒作,相反地,他能够坚守住艺术的底线,并以自己的写作努力探索现代汉诗写作的多元可能性。

所谓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多元可能性,罗兰·巴特在《文学与元语言》一文中认为,在现代文学之前,文学从未有过关于自己的元语言,也从未有过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尽管巴特有点言过其实,但它毕竟从理论上指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意识到自己的两面性:既是对象,又是对对象的关注;既是语言,又是话语的话语;既是对象文学,又是元文学”。毫无疑问,在丰的诗里无疑也有自我的直接表现,但这种表现显然迥异于浪漫主义诗歌那种直抒胸臆的艺术方式,而是往往采取某种“曲说”的抒情路径,譬如《那么,我是什么或我就是我》一诗里关于抒情主体的自问自答:“其实我就是食物/像鱼一样的鱼/但有人偏说我是人”、“我想,我应该什么都不是/既不是鱼也不人/更不是让人轻易下口的空气/水或者其他什么食物”,这样的问答充满着相互纠缠的悖论,具有某种深长的解构意味。而在《驼背的陈丰》一诗里,作者的自我调侃令人感受到一种隐藏于轻松语气之下的沉重感。他说“驼背的陈丰”:

 .

其实驼的不是背

是被任意踩踏的青青小草

燕子走了

还会回来

花儿谢了

还有再开的时候

背驼的陈丰呢

 .

所有的植物都想成为森林

黄土  清风

天高的理想

驼背的陈丰

背驼

 .

这里不仅道出了作者对走向衰败的肉身的审视与慨叹,更表现了一种坚韧生命的承受与担当的姿态:“驼背”并不意味着屈服,而是彰显着一股隐忍的力量。当然这与陈丰的经历与不断变换的身份密不可分。这种自我意识的凸起,既关乎对象也关乎诗歌自身的写作。因此诗歌的抒情主体疏离也就成为自然。

造成丰诗歌中抒情主体的疏离感的突出表现在于作者常常用第三人称“”来代替第一人称“”。这种自我形象的后撤现象,表明作者试图通过刻意设置某种距离感来重建起某种抒情立场,这样的抒情立场旨在更好地厘清自我的边界以及自我与世界的暧昧不清关系,正如他在《他和世界一起离开世界》一诗里宣示的:

 .

时间把时间坐老

角色终于出场了

他戴着他的面具

 .

他在世界之外

和世界一起离开了世界

 .

时间和空间限制性的双重消解,让带着面具的自我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同时也是令人怀疑的。关于自我困境的类似表现,在《中途》一诗里可以找到某种回声:“没有剧本/但却出现了演员/他被赶了下车/从此他如一块荒地/长满了贫困的乱草”,这个被某种外部力量驱逐的自我形象,迷惘于精神出路的阙如,只能像等待戈多那样充满荒诞感和虚无性:“他在等车他还在等那辆丢下他的车”。正是深刻体认到这种荒诞感和虚无性,诗人发出了尖锐的质询:“我们都是另类的饲养员/饲养另类的自己(《无题》)

与抒情主体的疏离相呼应的,是陈丰诗歌写作中对于现实的介入。这里所说的“介入”,指的是作者以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对当下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作出的反应。因此,他的一些诗作,直接就从某则新闻出发,从而引出关于对现实生活或问题的思考,譬如《越俎代庖》一诗对于某种腐败现象的批判,既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又不失诗歌语言的表达张力。《"山竹"台风在菲律宾》一诗的表现手法也可作如是观。

为史留证,诗为民歌。不过,陈丰诗歌对现实的介入,更多地体现对某个现实情境的反讽性重构,以期所述情境早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反思,并得到最终的改善或改变。譬如作者在《时间就是一条狗》里这样写道:

 .

时间就是一条狗

被风抽打得瘦骨如柴

好在我不是时间

我能应付更多的费

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

办证费印花税空置税

停车费过路费水电费物业费

教育税培训费托管费寄存费......

 .

此处对于现实问题的辛辣讽刺,让人想起1940年代的《马凡陀山歌》,只不过后者是一种单向度的讽刺话语,而这首诗的反讽性是多向度的:既指向具体的社会现象,也通往某种象征意义的建构。

在诗歌的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图画和自然形象来展现,是以实写虚的过程;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和探测诗人物化了的情绪和旨趣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即使它是一首短诗,我认为形象还是第一位的。由此我们发现,陈丰的一些介入现实的诗作由于过于贴近对象,或者由于某些现实社会名词或政治名词的生硬嵌入或拼贴,在艺术效果上自然就大打折扣。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响马》一诗:

 .

与以往不同

都走上了大舞台

 .

抹蜜的演出在服务于你的灯光下

他们有的袒胸

有的露背也有的

掀开了光滑的大屁股

 .

金口玉言

他们的嘴里不仅有车有房

有老二小三

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有医保社保尊重和自由

 .

显然,这首诗语言上过于直白、缺少回旋的诗意空间,虽颇具批判性,却缺失诗性的丰富意味,在艺术上显然是失败的。这样的失败在《妄想或其他》《走向》《炙烤抑或是向往的2058年》等诗作里,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应该引起作者必要的警觉希望作者今后能更好地寄情于物,虚化诗中的某些关键诗句,着力把善良的诗歌写得更深远更艺术。

瑕不掩瑜。就整体而言,陈丰的诗向我们呈现了颇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写作路径,体现了作者诗艺探索的诸方面的努力,为丰富福建当代诗歌写作贡献了自身的力量。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是以为序。 

  2019113于福州江南水都

【存谢诗评288】福建伍明春:主体的疏离和现实的介入——序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伍明春(博士。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海峡诗人》杂志编委,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系主任。已出版《沉潜与喧嚣——当代诗歌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现代汉诗沉思录》《隐秘的水仙》《互联网口音》和《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合作)》等书)

【存谢诗评288】福建伍明春:主体的疏离和现实的介入——序诗集《像鱼一样的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