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21日《作家报》第三版发表陈卫教授读我是圆的《我把风留在了风中》【评诗86】

(2017-09-08 16:42:52)
标签:

作家报

7月21日

陈卫

评论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分类: 金屋留香

7月21日《作家报》第三版发表陈卫教授读我是圆的《我把风留在了风中》【评诗86】
.

表达对生命感受,但诗意还需提升补救——读我是圆的《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陈卫(文学博士、硕导、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

 .

    收到陈丰送来诗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的时候,刚好在一场诗歌讨论会上说诗歌。认为当下女性的诗歌普遍过于精致,缺少打动人心的东西。当下女性有必要走出自己狭小的生活范围,到社会中去接触万象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尽可能使诗歌的内容厚重与丰蕴。无疑,陈丰送来的诗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诗歌写作实践——豪放,粗犷,同时注重大众化的表达,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如实感受。如《健忘的秋天》:

 .

哪个秋天

能够记住

去年的春天

 .

我在向自己辞行

我像烟囱里冒出的寓言

远近相宜

 .

我把十月当成了一棵枣子树

只要树上的果

 .

    诗歌来自作者对时间与生命的感受,意象虽普通,但较有诗意。由此及彼,他写出了一类“人”共同的生活体验。他将不断消逝的时间比作一棵枣树,叶落后希望留住果实;把自己比作一个寓言,寓意人生的奇特。再如《天亮了》:

 .

天亮了

我把昨晚的心事挖出来

做成一个

招人喜欢的小摆设

放在你读诗的桌前

与你做伴

 .

我要把摆设做成我的模样

围着你

目不转睛地自传

或公转

 .

    柔情似水,心思的细腻,颇具幽默感。

    诗歌不能只写风花雪月,也应将视野拓展到社会。或者说在陈丰笔下,情爱与社会,幻想与现实,抒怀与思考都是他诗集的内容。因此针对现实事件写作的诗歌,它至少要有两重境界。一重是现象界,另一重是精神界。一般镜像式或流水账式的写作集中在现象界,而诗歌需要在现象界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提升,才能抵达精神界,使读诗者得到领悟或感动。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之歌》中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沙”和“野花”就类似现象界,而“世界”与“天堂”为精神界。在精神界,诗人有必要对现实进行阐释、分析,可通过抒情、议论、反讽等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常常发现,凡成熟的富有成就的大诗人,往往能够经过不断的诗艺探索,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气质特性并符合所选题材的表现方式。譬如天性豪爽的惠特曼,采用自由放纵的诗行;风趣的奥登,总能在反讽中揭示现实;辛波丝卡不过描写日常生活,但是她注重细节,语言机智。《在他的方言里》陈丰说:“我只是煮熟的水饺/怎么能像黄蜂/到处乱飞//隔着一个寡妇似的台阶/我一言不发/我对着自己像对着粗心的石头/随随便便地放在那里/缺点堆积如山”,比喻日常化,语言风趣夸张。值得称赞。

    诗歌来源于现实,但一定要高于现实,特别要避免大众语言和标语口号直接入诗。如《生命倒计时》:

 .

春天捏造了许多雨水

让我的脑袋开花

 .

再痛的文字

也流不出我的血

 .

我又在筹钱购买香烛

祭拜缺氧今生

 .

站在鼓山上的理想

确实比我高出了925

 .

    这首诗处理得较好。用鼓山比作理想的具体高度,形象地对比出较为沉重的生命感受。

    通感是现代诗歌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通感,又叫“移觉”,即要求诗人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陈丰在《我把风留在了风中》这本书中,也尝试使用通感技巧和变异的手法,如《这个下午》“气温/有点火//你的双眼/只开出一朵/绿色的郁金香”,借“郁金香”暗示天气与人的心境。在《现实幻境》用等电话的感受。作者通过拟人化的视觉形象和声音表达思念的感觉:“整个晚上/我都盯着电话想你/可是铃声不振//营养不良的天空/目睹了/月光一样呆直的眼神/爬上二十米高的浪尖/跌下来/一群凌乱的脚步/尖叫着/把我惊醒”。运用通感,使诗摇曳生姿,美上加美。

    一直认为一个具有高度诗性的诗人,会注意诗歌的诗性表达。虽然对陈丰的经历了解不多,但从他诗歌写作的取材看,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经历,有胸怀,关心社会、兴趣广泛的男人,但是他的一部分诗歌还缺少写作上的提升,如《梦到秦淮》,读过去不过是朝代和人物的罗列,很难触动读者的思古之幽情。再如写事的《求佛》:反映拆迁户命运,诗风温和,缺少深刻的质疑或批评。在《我把风留在了风中》里面写到社会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却只是作为“风”之背景介绍。《玉树我来了!我们全来了》,简单的排比、短句,有着似曾熟悉的政治抒情诗风格。《理性保钓》写的是钓鱼岛事件,却像路边标语,如“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石头》,用大词并无特别含义:“水是动的/而我没动/不是我不愿动/而是制度使然”等写得过于耿直而失去了回味,这些都需提升补救。补救的方法有三。一可增补细节。这好比一幅画,在粗犷的线条中,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工笔,或者细节出色,诗歌就会有神有气;二是诗歌结构讲究突转,避免陈铺直叙,把思考或情感拉成直线,缺少神秘、惊喜与想象空间的诗,读者是没有期待的。三是语言可以陌生化处理,可以用口语,但是口语也要尽量挖掘出语言的丰富含义,多义性词语或许可以激活读者对语言的感知,由此补粗放为智趣,成为更好的诗。

 【存谢 <wbr><wbr>评诗86】陈卫教授读我是圆的《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陈卫,文学博士,女,1970年生,江西萍乡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诗研究。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社会科学报》、《鲁迅研究月刊》、《新诗评论》、《诗探索》等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或主编、参编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本(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51位理论家论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和个人诗集《旗山诗歌练习簿》、散文集《美国家书》等,其中学术专著《闻一多诗学论(200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第二届闻一多研究成果奖(1994-2007)二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