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 评诗140】这首诗的两种读法——读我是圆的《我把我踩成重伤》

标签:
桑根佘平评论我是圆的我把我踩成重伤 |
分类: 金屋留香 |
【存谢 评诗140】这首诗的两种读法——读我是圆的《我把我踩成重伤》
文/桑根
诗作为分行的艺术,我更注重艺术地分节:或并列或递进,从而形成一定的变化规律,呈现出一定的层次,赋予其节奏感与韵律感,这样的表达,似乎更能接近诗的本质。与此同时,诗作为语言艺术的王者,我更热衷于简约而不失深刻,朴素而不失瑰丽的诗风(2016-06-06
00:21:58来自博文《【存谢】《诗昆仑》拱海之石
一把《我把我踩成重伤》当爱情诗来读:
离别的时候我不是转身
危险的时间错乱了整个城市
隔着一辆车
我把我踩成了重伤
这是作者今年5月到武汉大学学习结束时写的诗。诗既表达对学习对武汉的不舍,也表达出诗人对青年时“你”的追忆和不舍。在诗的第一节就着力营造这种氛围。在第一节,诗人再三解释道别是为了“东西”,这模棱两可的概念成为引线,牵着情绪纵向发掘。
匆促的时间,繁华的都市,理智的纠结合伙成为约会的绑架者,曾经的痛再次席卷,所有堆积的情感突然间失去倾诉点,整体坍塌,此刻,泪或者血怎样流都不为过,脱水的蔬菜也不足以形容虚脱,一个水做的大武汉的脱水也不够,只有把记忆抽离身体,把始发地剥离人生,才能平息!
至此,我明白“东西”不仅仅是“你”,还有曾经的美好,以及诗人对青春的交代。情如老酒,思念窖藏!时光开启,拼死一醉,却是肝肠寸断后的苍白荒凉。
就是断桥情缘也能千年等一回啊,细节剖开,揪出“我们”历尽磨难后再次失之交臂的罪魁祸首,竟然仅仅是一辆车的快慢与方向的偏差!是疏漏还是天意?还是“我”根本就不敢面对所导致的失误?懊恼,悔恨,却抑制不住还心存幻想,幻想着还有下一次,下一次是不是还要等一千年?“我”还要走多久?还能走多久?这样走能不生生把“我”踩成了重伤才怪!
二就个人而言,我更愿意跳出个人情感来读这首诗。即:受伤的,不止我一人。
诗开篇直抒胸臆,用一节的诗来说明转身的无奈,完全是“被离别”。特别是作者对“东西”的解释,读出“生活”或“努力”没有方向,没有了起码的简单平静。试想:一个身处混沌时局下的人,人性必然懵懂,仅仅用“东西”这个词就阐述清楚,既彰显汉字精妙深刻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看似信手拈来却别具匠心的文字功底。
“再一次脱水的武汉/ 剥离了我们的生活”。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容易使人的生活几极分化,眼花缭乱般仿佛时间错乱,而让喻指平民大众的“我们”或者是搭错车,或者是赶不上车,几经挤兑已经被城市剥离。历史不会重演,但回顾,却是揭疤。
因为诗不像散文小说,表述的对象往往不会细腻到具体地名的,但因为地方特殊,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人,那些事了。
一个人就有一部历史,武汉在这里只是具体事件的引发地。一个读者就有一个认知,这句“再一次脱水的武汉/ 剥离了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痛点,不以情绪渲染,而用文字的韧劲浸染,慢慢嚼,痛传染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岳川在《诗人之死的文化症候分析》中说,从事诗歌写作,其深层次总是注重价值关怀,并以脱离庸俗、脱离媚俗的姿态走向诗歌的祭坛。如此,“重伤”的又何止只“我”一个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6-06-06 00:17:15来自博文《【原创】我把我踩成重伤》评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