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推荐66】苗雨时:点评王耀东《陶罐 母亲》

标签:
苗雨时评论王耀东诗歌陶罐母亲 |
分类: 圆的推荐 |
来源:苗雨时 老师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437910102w578.html
王耀东:陶罐
陶罐,是母系社会盛水的器皿,上面刻有简单的花纹。当原始的母亲制造了第一只陶罐,她便主宰了一个氏族的一切。陶罐作为远古的文化符号,不仅标示了从猿变人后,人的生存的正式发端,而且也照告了人类文明的肇始。虽然第一只陶罐,多年后被父亲打碎了,夺取了母亲的主宰权,但它所孵化出来的无数陶罐,却盛着生命之水,陪伴着无数母亲,辗转流传下来,仍用粮食和水,哺育着人类。世世代代,直到有一只陶罐落到我母亲手上,又演译出一个农耕时代最后的家庭故事。
《陶罐
陶罐与母亲并置。一个原型意象,一个原型主体。母亲与陶罐打交道的情节,都映现在儿子的眼中、心上。因此,儿子做了故事的记述者。一切从也童年开始。“我已经七岁了”,但我的世界里只有“一只灰色的陶罐”,陶罐虽小,却可以顺着它的“球体”,把我旋入另一个黑白现世之外人们意想不到的古老的“空间”,我之所以认识这只陶罐,是因为它经常与母亲的“繁忙”联系在一起。我喜欢母亲,所以喜欢这只陶罐,“我喜欢母亲/提着陶罐去打水”。当母亲向井边走去的时候,就独自一人。她不“关注”路边的“小桃树”,也没人来帮她一下。只见她来到井前,那口井是古老而幽深的文字,我那时太小,读不懂文字的意涵。但在等待中,却从母亲“弯下腰”的动作和“背上落满厚厚的雪花”的身影中,感受到了农村人生存的艰难。这口井是历代农民生活的写照吗?但母亲并不感到沉重,她把陶罐放下井去,因为在那里负载着光的陶罐和井水撞击出了美好的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因为那喂养生命之水,正在母亲的血液里激荡。所以,她不慌不乱,“用急促而有节奏的呼吸”,把“井下长长的影子”拖上来,一次次擎起“陶罐中的水波”。那“长长的影子”,是粗粗的“井绳”。我喜欢“井绳磨动井口”的声音,“丝丝拉拉”,仿佛生命的“律动”,正是它“磨响了家中最有活力的岁月”。多好啊!此时,我“抬头之间”,“满天的雪花远了/眼前的春花开了”。身边忽然转换成另一番风景:冬天远逝,春光来临。至此,我懂得了陶罐的价值和意义。也由此更理解、更热爱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竞用这一只陶罐的井水洗亮了我的幼心”,“把一颗旭日升上了孤独的高空”,并且此刻,“一棵大树转瞬间在眼前绿了”。这样,儿子的心一下子敞亮了,儿子的生命也随之葱郁……
啊,这就是陶罐!这就是母亲!陶罐是农耕文明的图腾。母亲是伟大女性的象征。母亲和陶罐携手,养育和扶持了人类几千年的绵延。然而到了历史的今天,人世间却红尘滚滚、喧嚣浮躁,多想让陶罐之水再一次洗涤人们那不安的灵魂啊。但陶罐太小了,小小的陶罐,已盛不下如此的繁华与热闹。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被撑破的。完整的陶罐,只能存放在人们的记忆里。望着破碎的陶片,我们不知该忧还是该喜,也说不清这究竟是人类的福音,还不是人类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