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品诗14】精神的真实存在——读梅子诗集《咀嚼时光》

标签:
我是圆的序梅子诗集咀嚼时光 |
分类: 圆的品诗 |
精神的真实存在——读梅子诗集《咀嚼时光》
文/我是圆的
来源1:本文转载自[中国作家]电子旬刊《[文学评论] 读梅子诗集《咀嚼时光》作者:我是圆的》
来源2:http://chm611.blog.163.com/blog/static/102440108201562910462848
入选武汉文丛的梅子,上午来信,同时也邮来她的书稿,嘱我为她的新书《咀嚼时光》写点什么,随书出版。从交谈中,可以感觉到她要这稿要的很急,也很期待。于是我赶紧放下手中的所有事务,读起了这部书。
没有情,无以为诗。《咀嚼时光》绕情而抒,表现真实的精神存在。如《一个梦》:
可以圆很多人的愿望
可以创造中国的奇迹
我可不可以
悄悄地
悄悄地捎一个梦给你
梦是期许。无人不梦。梦与生俱来。托“物”起兴,充满暗示。诗歌前两句大处着笔,以肯定语气给“梦”定义,之后笔锋一转,“梦”想抒情!简洁明了,欲说还休,但爱“你”之心却已显露无遗。
再如《想象》:
也许
都该封尘于记忆
为了那个不曾失落的梦想
或许多年后的一天
我会打开记忆的闸门
让所有的思想
填满我
即将枯萎的灵魂
带着童年的梦幻
走进快乐的天堂
诗是梦的事业,可以具象也可以错觉呈现。和《一个梦》一样,整首诗建立在一种想象的基础上,表现作者真实的精神存在。从生到死,梦想一生。这些梦,可以是对“你”的回忆,也可以是想成就事业,服务小康,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宏大理想。可见,诗虽自我,但也社会。
当然,梅子的诗也并不局限在“梦”“想”上,她也有不少为现实而歌的诗。如《这个秋天真好——枯藤老树昏鸦新解》:
来吧,趁黄昏还没漫下来
我们好好地,好好地
谈场恋爱
在枯藤泛出新芽之前
在心湖漾起波澜之前
扯一片金灿灿的幕布做背景
不管这幕布的出处和朝向
欢呼雀跃地来吧,亲爱的
就在此刻,把我们的青春尽情地抒写
亲爱的,这个日子多好
天空这么蓝
把你想说又不敢说
深藏了好多年的痛
全都倒出来
我捂着胸口准备迎接
加点膏药把我们的痛疏通
看,阳光这么明媚
抓紧时间,别看高处
靠近点,再靠近点,拥抱一下
在阳光下,好好拥抱
用我们的体温
温暖这个孤冷的秋天
秋天本来是收获的季节。人也一样。人到中年不仅儿女绕膝,事业有成,但“我”却面临“寒潮”。“远方的栅栏/ 挡不住青春的躁动/ 桅子花开满山坡/ 永远飘香的日子里/ 我期待着你款款地走来(《同船渡》)”,“苦”渡“悲”秋。
再如《如果有来生》:
心之外
半梦半醒
没有人知道
结着愁怨的我一次又一次地
在你必经的小巷口
不停地张望
你深沉的背影
诗是一种直接反映创作主体心理活动的体裁,表现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反映主体之外的事物,“半梦半醒”的“窃窃私语”,是对未来的委婉“张望”。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经说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并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作者梅子,本名程红梅,是武汉市的一名组工干部,因此,她的诗比一般的网诗也多了政府倡导的主旋律。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我们是快乐的组工人》。结合工作和亲身体验,把组工人“不辞劳苦,不知疲倦,不顾家人”,一心工作,树立典型,从党员发展,到基层组织建设的精神风貌和使命,让人敬佩。
再如《一缕春风扑面来——党校夜学有感》:
春天的夜
寂静无声
屏息,倾听
春的声音
在通明的灯光下
长征,红色的记忆
娓娓道来,徐徐翻开
笃定的信仰
延安在歌唱
理想在燃烧
站起来的中国人
从此成了世界的主人
正气盈然。《一缕春风扑面来——党校夜学有感》还是结合实际,再现生活。作品通过联想,也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做为“站起来的中国人”自豪情感。这是主流,也是时代的强音。饱含真情充满亲和力和民族精神,同样表现精神的真实存在。
诗是一门暗示的艺术,也是一门与读者一同完成的创作。因此我们写诗要记得为读者“留白”,让不同层次与文化背景的读者,根据各自的生活积累或经验去填写补充,完成创作。不能一味抒情,剥夺读者的权力。如此写作出来的诗,才是人性之诗,艺术之诗和充满魅力的精短之诗。希望今后能读到更多的此类诗。
是为序为跋。
2015年7月24日写于福州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