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谢 诗评67】赵慧杰:面对困惑——评我是圆的诗《霾》

(2014-07-24 17:29:43)
标签:

赵慧杰

评论

我是圆的

诗歌

分类: 金屋留香

评论来源:

1本文转载自藍天《【诗评】面对一个困惑》

2辽宁-蓝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52f5eb0102uxgk.html

 

面对困惑——评我是圆的诗《霾》

作者:辽宁-蓝天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更是现代工业文明化的产物。其成分非常复杂。它的出现不仅使交通事故和气候事件频出,同时也加重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系列问题。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还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小儿佝偻和肺癌等病的发生。然而诗人我是圆的为何要用被公认为美的化身的诗歌来书写这个恶贯满盈的气候现象?他的用意何在?他想从中窥探怎样的生存答案?这不得不让我们在这里停顿反思。面对困惑,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我是圆的这首《霾》,从中一探究竟。

先入为主。在诗人的笔下,这个罪恶的“霾”,“就挂在那里 / 似雾非雾 /让你看不见 / 你的另一张脸(我是圆的《》)”。这是大家眼里真实的“霾”,也是“霾”的表面状态。我相信这个“霾”,不仅仅是针对客观上所产生的事物中看到的一个状态,而是通过这个“似雾非雾”的“霾”表述,让读者看到它的背后所包裹的真实层面:“是云雾和地面悬浮物的混合体(我是圆的《》)”。

奥哈拉曾经说过:“诗是最高艺术”(Poetry IsThe Highest An)都来自于这平凡的物质世界,而我们又有另一面载体被附表于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包含着精神所在,我们仿佛在两个区域里构造中相互依存,相互碰撞,会产生出“诗是最高艺术”的价值来。请读者注意:“雾”和地面上的空气“悬浮物”混合体,一个“我”字,完全道出了一个诗人自我的解读,即:个体的生命都是一个微小的价值,既然有微弱的价值,就会从自我的深处,提升向阔的天地构造出一个崭新的一天,重重叠叠,所有的困境,所有的被包裹,将会走出这层层叠叠间、雾气灰蒙的生命,从小我走出灰暗,从卑微走向光明,走向更强大、走向那赋于给每一个人性上的尊严,不管他是身份显赫贫的,还是地位卑微的,生活在一座现代化城市里弱势群体中,包括那些农民工,打工妹,和在每一天为几元钱甚至是为几角钱而挣扎的摆地摊小商小贩们,这不得不由那赋有良知的灵魂,直击面对着小人物那背后真实的情感。

诗歌语言是最好的感受。但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诗歌上的含义到底会是什么?常文昌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作了如此的归纳:“概括起来说,诗的剧化要求诗非直接的,而是客观的,间接的;非单纯的,排斥的,而是矛盾的,包容的;非支离破碎的,而是富于张力的整体的;非概念的,口号的,而是象征的,行动的;非直线的,而是曲线的;非逻辑结构,而是想象结构。戏剧主义十分强调在矛盾中求得统一与和谐”。因此,笔者有理由认为,诗歌就是一种行动。

霾,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顽症,它在现实矛盾中产生,它是扑朔迷离的现象,当面对敏锐的眼睛时,这一切,就会很快地被真实感戳穿,重新构造,诗人我是圆的,就是用这样的心理感受,他要虚构一个场景,更好地说,诗人是要另辟蹊径,走出自己,走出满是“雾霾”的世界。于是他虚构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雾霾”的早晨,让自己幸福让大家幸福而这并非是说诗人想要逃避这个现实,诗人也无须想躲避真实,特别在面对困惑的时候,诗人要做的就是用“行动”——用一个自我能够胜任的表述,来展现我们的世界和生存环境,提请“保护”,也正如此,反倒展现出我是圆的,一个很朴实无华的诗人本性。尽管多年来他一直在为生活四处打拼,可心中却还坚守着一个诗人的梦想,即“虚构”“一个”“又一个”没有“霾”的“早晨”。当然,如此也写出所有为了希望和怀揣美好理想与执着信念的人们的内心生活与质朴的感受......

在“我预知未来 / 提醒人们节能减排 / 保护我们 / 唯一家园(我是圆的《》)”中,霾,同时也是在客观上存在的一种境遇,在捉摸不定的情况下,面对现实状态下的周遭,空气污染,水源遭到破坏,在粗放型社会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诗人,他是无法泯灭对土地上的生命,抱有蔑视的态度。在此,我想重复前面说过的话:诗歌就是言语上的行动。它不是无病呻吟,它不是革命的一剂猛药,它更不是做作,它的权利是掌握在朴实的手里。保罗·利科尔曾经对诗歌上的言语有过如下的表述:“我要赞美言语的力量,也就是语言赋予人类的那种力量。但我不是作为一个带着激情来淡论诗歌的诗人,而是作为一个为求得理解去分析和思考的哲学家。我特别想要弄清楚两种主要的(科学的和诗歌的)言语能力相互转化的作用,并揭示来源于它们二者的对立和互补的语言的功效”。诗歌不是某些政治上的一句口号,但它可唤起所有的人共鸣,诗歌就是一种力量,它的力量所在之处,就是一种引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磁场”。它是强大的,正如这诗中这一行话:“提醒人们节能减排 / 保护我们 / 唯一家园(我是圆的《》)”,这就是科学的和诗歌的言语能力相互转化的结果,同时也揭示来源于它们二者的对立和互补的语言的功效,即要求人们节能减排保护地球这个唯一的家园。

“风来了我走了 / 百年过后 / 这个世界还有我的这粒诗心(我是圆的《》)”。是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他自己生命的重和轻,卑微啊,你总有着卑微存在下去的理由,何况是对于一个诗人呢,一片叶子的归宿,无所谓,轻与重在强烈的衬托下对比,人也是如此,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一百年后的明天,可我们的子孙,还会像,仍生活在一个被霾重重包裹着的今天吗?

面对困惑,我想明天一定更好!因为我们至少有“我的这粒诗心”,让“一个”“又一个早晨”没有“霾”。这应该也是作品想通过对“似雾非雾”的“霾”表述,让读者看到它的背后所包裹的真实层面!祝福你祝福我,祝福我们的中国好。

2014720日待修改

 

=============

附:我是圆的《霾》

=============

 

《孔子家语·六本》上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觉得这话不错,引为记。

 

就挂在那里

似雾非雾

让你看不见

你的另一张脸

 

我是云雾和地面悬浮物的混合体

我虚构了一个早晨

又一个早晨

 

我预知未来

提醒人们节能减排

保护我们

唯一家园

 

风来了我走了

百年过后

这个世界还有我的这粒诗心

 

 

赵慧杰

=============

男。70后。笔(网)名:蓝天。辽宁省抚顺市人。现居抚顺市东洲区龙凤街渤海蜡化社区。 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雉山文学》、《帮帮文学(网刊)》编辑。19096月开始写作,并在《参花》《文学月刊》《青州文苑》《左诗苑》《中鹰文化报》《辽河文学》《诗词世界》《当代作家》《咸阳诗刊》《北方诗刊》《家园文学》《华夏诗词》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作品被收入《中学语文延伸阅读: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第一辑)》等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