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霾——因《霾》诗刊而写
文/我是圆的
《孔子家语·六本》上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觉得这话不错,引为记。
就挂在那里
似雾非雾
让你看不见
你的另一张脸
我是云雾和地面悬浮物的混合体
我虚构了一个早晨
又一个早晨
我预知未来
提醒人们节能减排
保护我们
唯一家园
风来了我走了
百年过后
这个世界还有我的这粒诗心
2013-11-02 12:12:09初稿于新浪《霾》诗刊官博
转载
==============
《霾》诗刊稿约_霾诗刊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639851350
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所有诗人所面临的最大现实之一。
唯一的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作为宽泛的大自然文学的道场,《霾》诗刊坚持全球性、人类性、现代性,深刻反思近代科学、现代文明以及人性中不断张扬的幽暗,切实关爱自然,善待自然,清醒认识到此类作品内涵与外延应该具备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基于此,我们承诺,《霾》诗刊将保证高贵本色的文学品质和纯正的诗歌精神。
我们首先界定,泛自然文学《霾》诗刊不是导引一种写作方法,更不是什么流派或山头,它只是一种主旨的弘扬。我们欢迎以人类自然生存环境为写作和冥想对象的文学作品,它是敞开的,面对人所生存、活动其中的大海、草原、山川、树木、乡村、四季等一切外部场域,生发的一切抒情诗(非滥情诗)、先锋诗(非西洋翻版诗)、新山水诗(非逃避诗)、新物事诗(非就物之属性而望文生义的咏物诗)、新禅诗(非玄学诗)、游历诗(非到此一游诗)、风景诗(非拍照诗)、生态诗(非广告诗)、新绝句诗(非伪古典诗)、俳句等都在其范畴之中,而作为个体的人依旧是泛自然文学的母题,兼及由人性生发而来的自然神性。其精神主旨,上承中国古代自然山水、田园诗人,下接《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日历》《寂静的春天》《龟岛》等近、当代自然文学、环保文学气脉,以美国近代作家梭罗、俄罗斯散文家普里什文、美国诗人施奈德、玛丽·奥利弗以及历代日本俳句诗人等为先驱,崇尚心灵的净化,身体力行,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以创作出新的泛自然文学经典。
为保证《霾》诗刊的质量,我们暂时不接受自由来稿,请理解。同时附我刊《用稿通知书(样张)》:
鉴于您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广泛影响和美学倾向,决定向您约稿,请在百忙中支持中国第一家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民间诗歌刊物。谢谢。
来稿信箱:ziranwenxue@sina.com
2013-11-1《霾》诗刊
本诗入编“新浪Qing #文字 标签下:http://qing.blog.sina.com.cn/tj/60b71b310102et88.html。谢谢编辑:楚乡悠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