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诗37】“滴”水也能反映大太阳——读胥勋和老师的诗二首
文/我是圆的
失败不是永远,当
河流爬上山顶的时候
所有的石头都在水底
——胥勋和《等待:河流》
顺向思维及表述
人流满街,擦肩而过
逄人就打招呼
在这绝妙的年头
怎么
就是少了一张笑脸
——胥勋和《人流:笑脸》
这是新浪《新诗网选刊》“晨曲清韵”第28期(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910fc80101d17l.html)里推出的二首精而短的好诗。其作者是四川著名的胥勋和老师。
“滴”水也能反映大太阳。不同的构思方式,导致不同的作品结果。从作品的思想表现或构思上说,这二首诗的思想表现或构思正好相反。这是生活或作品写作的偶然,也是必然。
第一首诗:
“失败不是永远,当 /
河流爬上山顶的时候 / 所有的石头都在水底(胥勋和《等待:河流》)”,诗作者采用反向思维及表现,把诗写得与众不同。所谓“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说的是思想者或写作者在诗歌写作的构思思维或表现过程中,打破常规,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逆转思路,向的事物发展过程或结果的反方向去思想问题,表现生活的一种思维及诗歌的创新模式。胥勋和在《等待:河流》中运用“反向思维”的目的,是想说明生活中常被人忽视或遗忘的一种道理:“失败不是永远”,鼓励正在逆境中抗争的人们,迎难而进,如意的明天就在“山顶”。
第二首诗:“人流满街,擦肩而过 /
逄人就打招呼 / 在这绝妙的年头 / 怎么 /
就是少了一张笑脸(胥勋和《人流:笑脸》)”,作者采用与第一首《等待:河流》正好相反的思想表现或构思模式,沿着事物或表达事件的时间、过程和结果的常规思路,表现生活,反映经济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及其问题!让人思考,并加修正。
好诗无长短。读诗到这里,又让我想起网络上时常开展的关于长诗与短诗那个更能反映时代或生活的讨论。读过胥勋和老师的这二首诗,我已更加明白“滴”水也能反映大太阳的生活臆隐和道理了。
思想信念决定一切。好诗不因长短论。诗长诗短全凭作者喜好、才情以及诗歌写作时,流经笔端的水墨而定。有言就长,无言就短。表情达意有个性,不枝不叶言有物者为上为止,否则就过了,就要删繁就简动手术……哈,好像在此我也说过了!但为了绿色,节约读诗写诗的时间及笔墨、纸张,还真想在此建议所有的诗人们,要学会舍得,学会删繁就简写诗歌,还诗歌一个精炼的秉性和状态。为“滴”水显现更多太阳,我们一起努力吧!。阿门。
8/4/2013
7:27:14 AM
胥勋和
(1941~
),笔名达达。
常用网名:scxc11com
四川射洪人。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西昌煤矿技术员,西昌县林业局会计,西昌县人委知青办工作人员,西昌地区京剧团编剧,凉山州文化局编辑,凉山州文联编辑。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星河集》、《胥勋和诗集》、《龙凤之歌》,电影剧本《泪光》等,共创作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并获东方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四川省少数民族新题材作品三等奖等重大奖项。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a1d2900101eno7.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