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仰望天空的歌者

标签:
转载 |
分类: 特别收藏 |
仰望天空的歌者
作者:王清秀(山清水秀)
走进蓝灯的博客,只有半年的时间。
我酷爱诗歌,是从写诗步入文坛的,也曾发表过一些作品,出版过诗集,读过不少名人的作品。可是,当我第一次拜访她,就被那优美的诗歌震撼了,吸住了眼球。
古希腊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泰勒斯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蓝灯给我的第一印象—— 她是一位仰望天空的歌者。她的组诗《潇扬的云花》,就是她心灵的见证。她喜欢阳光的明媚,天空的高远,湛蓝的洁净。要用方块字把诗化的情感镶嵌在白云里自由飞翔。她在诗歌《遥远》中写道:“当我头枕朦胧的语句/幻想/万花从中的娇艳/感受时空/风掠走成熟与遥想/一路铿锵地穿越云端”。“童年的梦想/像一棵树/不再局限巍巍群山下/拥抱着葱笼与苍翠/而是仰望起高天(《遥想》)。
她的诗,刚柔相济,哲理深邃,联想丰富,构思巧妙,韵味深长,意境悠远。具有形象美、语言美、意象美、抒情美、朦胧美,节奏美、韵律美。拙笔难详,不能一一评说,只好就其清新的写作风格、严格的写作态度和娴熟的写作技巧诸方面,写点儿浅拙的管见之谈。因读得肤浅,难以分析透彻,不妥之处,请予斧正。
一、蘸着阳光春风的书写
上个世纪80年代,是我国诗歌重建时代,不少人对诗歌写作产生了“什么是诗”、“诗写什么”的困惑。一些诗歌作品,偏重选择平庸和琐碎的题材,不直面人生,远离现实,展现惨白的情感世界,削平深度,躲避崇高,以欲望代替理想。以不健康的手法美化风花雪月,以花里胡哨轻飘的辞藻充当意境,似乎越晦涩越难懂才叫诗。一些诗歌,读者看不懂,自己也不懂。
而诗人蓝灯清醒着。她认为现实生活中,既需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也需要柳永的“晓风残月”,关键是如何写。她认为,唱高山巍峨,要歌颂坚挺的风骨,擂响黄钟大吕。吟石子细碎,要赞美铺路精神,吹响一支短笛。蓝灯挂在嘴边儿上的一句话:“要写真善美”。
我国新诗踏着苦难的大地,穿过战火硝烟,走到今天。在战火燃烧的岁月里,当“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时,诗这根敏感的情感神经,自然为革命战争歌唱。新中国成立后,“左”的东西把诗的历史辉煌,光荣传统,强调到了扭曲的地步。通过对“左”的批判,诗界迎来自由歌唱的时代,诗人获得了书写真实自我的创作个性。但同时出现了忽视或有意回避诗歌承载时代精神的价值功能,诗歌出现了“软骨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顶礼莫拜。一些诗歌充斥的是个人生活琐屑,无病呻吟。对自我隐私喋喋不休,对毫无文学价值的生活细节津津乐道。有人提倡,以“零度”姿态游离于社会之外,追求自我认知的清静赏玩。
蓝灯在《文学作品与审美教育》一文中说:“纵观每一部较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究其根基都深扎在时代与社会的土壤里。”在《作家审美情感雏议》一文中写道:“ 审美情感非一般的情感,是作家赋于文学艺术的一种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浓烈情感的流动”。文学是人学,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社会性。你生活在社会中间就要对社会负责。我门读一读作家蓝灯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她的诗隽永清新又含蓄蕴藉,激情四溢又余味无穷,是蘸着阳光春风创作的。
她在诗《遥望》里祈祷自己,原作一只霞光里歌唱的小鸟:“拢起晨曦的光芒/裹走群山的梦想/重返黎明/此时/渴望羽翼载我起飞/融入小鸟成长的年华”。在诗《遥祝》里,期盼自己笔的犁铧之后,是一条永无尽头的春垄,播种永恒的春天:“心在飞/摇舞在年龄的天空/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我愿将精美的蓝图描摹/遥祝心笔耕出一条悠长的春垄”。即便在坚硬的黑夜潜行,她也要破译夜的谜底:“在最深的夜里/沿一根藤蔓/一条仅有关于你的线索/攀爬/不留一点蛛丝马迹/试着将你的沉默破译”(《夜,潜行》)。
二、走进日子深处拾歌
蓝灯,吟哦是仰望天空的歌者,写诗是俯视大地的采撷者。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她坚守生活,走进日子深处拾歌,让心灵贴近诗魂。
文学创作,需要敏锐的捕捉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挖掘力。蓝灯具有敏锐的目光,能摘到日子的真实,生活的绚烂。她具有想象的羽翼,能穿透迷雾阴霾,展翅在飞光溢彩的霞天。她具有深层挖掘力,用哲理的高倍放大镜透析生活,能提炼生活的金子。
诗贵发现。谁没有见过扁担,一根普通的再也普通不过的劳动用具,闪现在田野深山,但写扁担的人不多。虽然有人写过,写得意境深邃,韵味悠长的更少。我出生农村,扁担在肩头晃走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然而我熟视无睹。正像深夜想家一样,是缠绕在每一个游子心头的幽思乡愁。唐代大诗人李白把这份思愁写成了万众和鸣、千古传诵的经典——《静夜思》。
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扁担》:“:为什么想起你/一把木制的温柔/常以钢的韧劲/俯首铁一样的肩膀/沿岁月波折起伏的路/一直沉沉稳稳/不摇不晃//你挑起的高度/是我仰望不及的泰山/你承载的重量/是我无法形容的安详/不知跟随你前后/是月亮还是太阳//留你身后/是四季涓涓的汗水/还有湿漉漉的三尺风光/你担起生活的淳朴/还有人生奔忙的梦想/也许你习惯了肩的疼爱/还有旅途的孤寂与苍茫//让我做一根负重的扁担吧/为所有人挑尽艰辛/将每条山路挑成平坦/将每声叹息挑进歌唱/最后/ 就想嗜睡在博物馆里/最后/给后人留下历史的思量”。
诗的第一段写扁担外在美。它是“木制的温柔”,“钢的韧劲”。它的岗位“俯首铁一样的肩膀”。它运动姿势“沿岁月波折起伏的路”悠悠晃动,像日子的翅膀,挑着农家的期盼、忧愁、欢乐,载着河山、田野、村庄飞翔……第二段写扁担的内在美。它无私奉献,挑的是日子的沉重,重如 “我仰望不及的泰山”,它挑的是日子的慰藉,“我无法形容的安详”。为了农家一丝儿满足,它夜以继日的奔波,忙碌到了“不知跟随你前后/是月亮还是太阳”的地步 。第三段进一步深化主题,扁担挑的不仅是农家赖以生存的物质,而且挑着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四季涓涓的汗水/还有湿漉漉的三尺风光”,“生活的淳朴”,“人生奔忙的梦想”,还有“疼爱”、“孤寂”与“苍茫”。于是她发出心底的呐喊:“做一根负重的扁担”,“挑尽艰辛/将每条山路挑成平坦/将每声叹息挑进歌唱”“最后/就想嗜睡在博物馆里/给后人留下历史的思量”。扁担,是那段时光的尺子,让后人拿去丈量吧!丈量出艰苦奋斗的传承,丈量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寄物咏怀的诗,我原本想摘其中几行引用。可是,那句都少不得,撼山易,撼蓝灯文字难,可见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
三、穿透莽原大漠的寻找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令人忧虑。
究其原因,是伪诗和伪诗理的大量涌现,使作者读者对诗歌感到困惑和茫然。网络诗歌也如此,方伟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人面向现实的隽永歌唱》指出:“‘网络诗歌’感性狂欢倾向、随意低俗和极端个人化倾向”应得到“认真的检视和自律的反思”。
蓝灯也遇到同样困惑,“轻拾一枚落地的夜色/打碎茫然/用写作遥寄奢望/待春暖花开时/目标/不再是飘忽不定的风”(《遥望》)。她时刻想做一个与春光共舞的燕子:“你带着寒冷远离后/我用思念请来一名设计师/在装修中静待你的信号/不懈的努力感动了季节/除了选择温度与安逸的环境/你心中是否还有更高的追求”(《等你,起飞的燕子》)。但她有个十分清醒的理念:“没有总结就没有规律,没有思路就没有诗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于是,她开始梳理心灵的秩序。
当她回眸自己的诗歌,发现“文字跋涉四季的田畴/还是株株青苗”。于是,她对“什么是诗?诗歌写什么,怎么写?”开始“背负爱的折磨 /痴情流浪/不知道知识的海/多深”。她在网络购书、去图书市场买书,去图书馆借书,与诗人、理论家对话。她从新诗的变迁史领悟到,诗人不可忽视传统诗歌中诸多可以转化与再生的资源,古诗与民歌是新诗的根脉。诗不是情感的泛滥,而是对情感的驾驭。诗人艾青主张诗歌散文美,不是主张散文化,分行的不都是诗。诗歌是一根最敏感的神经,应感受客观世界深沉的脉动,并将其转化为诗的语言秩序与韵律。让心灵与诗魂贴的更近更紧,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
蓝灯从太阳里捧回光明,从春光里采摘新鲜,从溪水里牵回缠绵,和春天一起画一条长长的线:“我是一朵恋风的云/悠飘万里/阳光还朗照着记忆/当披着蓝光/融进弯弯的虹/洒落的微笑就是你头顶的雨//走过四月的五彩路/我和春天画一条长长的线”。“情怀在一片草芽中愉快收集/心中的爱为长线浸染/使所有凝固的遐思在这一刻靓丽”。“很想与相随的春天一起描绿/有流动的线条就有舒展的呼吸/缠绵长线是我和春天放纵的目光/织补季节手捧的虔诚/等待/花开时节后一地芬芳的香泥”。
四、美感诗歌皇冠的明珠
诗歌是文学的皇冠,美感是皇冠上的明珠。
其他文学作品是将米做成了喷香的饭,诗歌是将喷香的饭酿成了酒。诗歌应有自己的形式和诗质的尊严。
为了寻找,蓝灯关了博。在繁多的文学理论里,她最感兴趣的是《诗歌美学》。美学,在她的心灵插上了“美是诗的本质”的旌旗。诗歌美包括视觉美、听觉美、建筑美。综观我国诗歌,从四言、五言、七言的“豆腐块”,到词的长短句,直到新诗,都是在诗体破坏中发展的。对诗体最大最彻底的破坏,是从晚清“诗界革命”至“五四”前后的“新诗”运动。“白话诗”和“新诗”发展,彻底动摇了古典诗歌根基,改变了我国诗歌近千年在封闭的语言形式里自我循环的格局。但是,有的诗歌不重视诗体美。句子长达三四十字,难念难记难懂。蓝灯很注重诗体美,她的诗《停》写得精湛精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自己的期盼和审美理想:“我开始抬头仰望/倾听太阳与云霞碰撞的声音/此时晨光已用大片的火红/为湛蓝的天空蓄满意境/谱写并朗读一首爱的诗行”(《晨光照亮的诗行》)。她含笑写道:“辛劳背后有张望的眼睛/几许疲惫依然装满灿烂笑容/思索中筹备明天的期待/那是人生感怀幸福的象征/生活的重量由此减轻”(《我的手,可称出生活重量》)。于是,她更增加几分执着,几分痴迷:“我的手收集着执著/爱过的季节还在与我同行/相随皎洁的月色/真挚游戈在繁星/生活在手上究竟有多重/我称的过程是一道弯弯的虹”(同上)。.
蓝灯从困惑中找到清晰,从冷静中找到热力,从缓缓的生命长河里发现了让灵魂起舞的浪花,在大意象中与诗渐渐融合为一体。她的心灵飞扬,穿越了世俗的狭缝,达到了艺术审美境界。她的文字有时像思想者一样洗练、沉着、豁达、从容;有时像恋人一样热烈、奔放、缠绵、动情。这种诗的品格,是她本真生命的自然流露,她的的诗风发生着潜隐默化的质变。
当我问起她的诗歌风格时,她谦虚地说,刚刚起步哪里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由作家创作个性决定的,只有创作个性稳定时才能形成。目前,她虽未自己稳定的风格,却有自己固定姿势:
吟哦仰望天空,写诗俯视大地。
文学创作原野大,
伯乐发现千里马;
仰望彩云歌震天,
灯光照路书山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